容中逵在《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第1期《中小學教師身份認同構建的基本理路》一文指出,教師身份認同構建是教師個體在社會良知代言人的核心價值取向主導下,通過處理個體與自然、與他人、與自身的關系,進而達成符合社會良知代言人的邏輯自洽過程。
其一,教師身份認同構建具有多重因素影響性與個體自我形成性。由于教師是社會人,其身份認同構建除了受制于自己關于身為人師的觀念的影響外,還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盡管影響教師身份認同構建的因素多而雜,但其基本構建路徑卻是一致的,核心都是一種教師基于個體觀念的自我構建活動。由此,教師的身份認同構建過程便明顯地體現(xiàn)出“觀念一致性”的基本特質,即只有外在的他者認知因素與教師的自我認知因素高度匹配時,教師的身份認同構建才是最具成效的。其二,教師身份認同構建路徑的雙向同質同構性?,F(xiàn)實構建教師的身份認同需要圍繞 “符合社會良知”這一基本價值取向,從外部集群形塑和內部自我統(tǒng)整兩個方面予以同質同構。為此,須確立系統(tǒng)構建并同質同構、各有側重并分類推進的基本思路。教師身份認同構建的內部自我統(tǒng)整是真正促使教師身份認同構建得以形成并確立的最終決定因素,為此,須確立以自律為基底的教師個體自重、自立、自洽,以及經由教師個體到集體的教師文化形成、確立及其踐行的總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