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
【摘 要】日本傳統(tǒng)文化深入動畫作品的骨髓,而形成此種特色的原因,與日本的“民族性”脫離不了干系。本文以日本動畫劇本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劇本題材的分類,分析日本動畫作品劇本中所承載的民族意識。
【關鍵詞】民族意識;審美意識;精神內涵;自然主義;人性關懷
中圖分類號:J90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4-0118-01
動畫作為文藝作品中的一類,具有反映其世界狀況的功能。動畫創(chuàng)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策劃以及劇本,動畫劇本的靈魂是思想與內容。本文將日本動畫劇本較為常用的自然、人文、魔幻、戰(zhàn)爭題材進行分析,探尋其中蘊含的日本民族意識。
一、自然題材
在日本,自然題材的動漫作品充斥市場。手冢治蟲的《森林大帝》是一個講述人類破壞森林,動物與之抗衡的故事,希望警醒世人。鳥山明的作品《阿拉蕾》把主人公所在的企鵝村和大都會市進行對比,諷刺工業(yè)發(fā)展下缺少自然風貌的大都會市。
宮崎駿動畫中的自然主義最為顯著。《幽靈公主》一作傳承了日本文化中的“萬物有靈論”以及“多神傳統(tǒng)”,把在森林里棲息的各種野獸神化。故事中的麒麟獸是森林之神的化身,它在森林中散播生機的種子,是所有動物的信仰。麒麟獸早上是與麋鹿相似的麒麟造形,而晚上卻化成半透明狀的巨人,在森林中緩步前進,雖深知人類惡行卻依然拯救負傷的男主角,從此處可見大自然的愛和寬容。但在片中的高潮處,當愚昧的人類射掉它的頭顱,它憤怒力量的所到之處,使植物枯萎失色,使無知的人類得到嚴懲。宮崎駿的動畫主題中“自然與人”的思考貫徹始終,是日本動畫界自然主義作品的代表。
二、人文題材
日本民族傳統(tǒng)中,認為物質總有消亡之日,把握精神內涵才是永恒。因此在動畫作品中體現(xiàn)出對人性的關懷,贊頌人類優(yōu)秀品格。
在《側耳傾聽》中月島靜子是個酷愛閱讀、擅長寫詩的少女,由于多次在借書卡上看到“天澤圣司”這個名字,引起好奇心。隨后與天澤認識,并對他成為小提琴工匠的夢想感到驚訝,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是否該放棄學業(yè)投身夢想。在經(jīng)歷過對天澤的思念,以及對自己夢想的試煉后,兩人都發(fā)現(xiàn)學習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因而決定在自己的學業(yè)上好好努力。片中“貓男爵”擺設,眼睛會產生漂亮的光芒,是工匠不小心弄上的瑕疵。此處隱含著每個人都有缺點,但不需回避,而應勇敢面對,把它轉化成光點。
三、魔幻題材
動畫是是個結合了文學、藝術與技術的產物,自由度較大,我們可超越現(xiàn)實呈現(xiàn)一個幻境,所以在動畫世界中,魔幻題材便可大行其道。日本自古就深信“萬物有靈論”,流傳下來的鬼神傳說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日本文化的外向性又讓各國的鬼神形態(tài)糅合進去,讓其具有綜合性。
《千與千尋》中小女孩千尋由于父母吃了集市的食物變成豬,只有勞動才能拯救自己和雙親。在故事中傳達人處在逆境中當尋求自救的方法——勞動。她只愿為人痛苦活著,也不愿像豬一般無目的享樂。千尋有著人性閃光點,她堅強、真誠、平等待人,甚至連“腐爛神”這樣臭氣熏天的客人,她都能秉著一顆善良之心給與幫助,沒想到這位“腐爛神”竟是河川之神,因為人類把大量廢棄物拋入河中而變化,此處再次對破壞環(huán)境的人類敲響警鐘,提醒人們對自然應有責任感。日本動畫的魔幻題材涉獵廣泛,不僅是日本傳統(tǒng)的鬼神,多種文化傳說結合產生新的形態(tài)和題材也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
四、戰(zhàn)爭題材
二戰(zhàn)后,日本受到戰(zhàn)爭的沉重教訓,“反戰(zhàn)”題材的動畫開始流行?,F(xiàn)代的戰(zhàn)爭類動畫作品逐漸把著眼點放在未來世界,思考人類科技達到高峰時,人性是傾向善還是惡,在制度和組織上是否趨于合理化等問題。這類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從《鐵臂阿童木》的誕生開始,大多以機器人為主題,表現(xiàn)在人類高科技下產生的人性化機械。早期的機器人作品,大多以“拯救世界”為主題,關于機械的設定不免顯得枯燥,但“高達”系列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作品之一。
“高達”是作品中未來世界的一種機器人的名稱,故事的主要的矛盾對立在于地球當局與各個殖民星的沖突,殖民星為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進而和地球展開對抗,“高達”就是誕生于這種狀況下的高端戰(zhàn)爭機器?!案哌_”系列動畫呈現(xiàn)出一個超乎現(xiàn)實的高科技戰(zhàn)爭的宏大場面,各種機器人的性能分析、黑暗的政治勾結,反映出現(xiàn)實的世俗社會也有幸福溫暖的小家庭,在這個時代中人性的光、暗面不斷斗爭。另一方面,“高達”作品中總是客觀地陳述一段歷史,任何人與事沒有絕對的善惡。《高達seed》的男主角在戰(zhàn)斗中說過一句話讓人記憶猶新,對方與他同為“新人類”,問他為什么要為“舊人類”戰(zhàn)斗,男主角說:“因為你要攻擊的地方,有我的朋友?!痹谌毡镜膽?zhàn)爭類動畫作品中,不乏對人性的思考、反戰(zhàn)的色彩、社會的批判以及對現(xiàn)代科技的反思。
日本動漫作品在各國中具有相當?shù)挠绊懥?,其之所以能在世界動畫市場上占有較大的比例,與其承載著民族精神意識有關。作為靈魂的日本動畫劇本題材多樣,各國的傳說和風貌都可作其創(chuàng)作的源泉,且日本民族意識早已根植其中。
參考文獻:
[1]陳奇佳.日本動漫藝術概論[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3.
[2]李朝陽.中國動畫的民族性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10.
[3]柳田圣山.禪與日本文化[M].譯林出版社,1991,11.
[4]姜濱.日本動漫的流變與發(fā)展[J].環(huán)球視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