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敏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而語言則是由“語”和“言”所組成的,“語”就是“自己或者他人的言論”,“言”則指的就是“文字”。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說話”,還要讓學生學會各種“文字”。我國的漢字文化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底蘊,是由最早的象形文字演化而成,每一個文字都有著其獨特的內涵。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通過運用漢字形象化開展教學,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漢字。
語文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學科,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而語文學科的基礎則是漢字,我國目前所教學的簡體字是由最初的甲骨文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演變所形成的,是一種接受了社會的檢驗,有十分豐富文化意蘊的文字。最初的漢字是象形文字,根據(jù)漢字的含義造出的文字,有十分形象的字形表義。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研漢字的字形,然后分析其中的意義,讓學生可以由對漢字的淺層字形記憶,轉變?yōu)楦由钊氲乩斫鉂h字的深層內涵,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詞語,讓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各種漢字。避免出現(xiàn)“提筆忘字”“錯字連篇”等漢字應用中的各種問題。
通常漢字都會有其偏旁和部首,偏旁和部首也是學生學習漢字的基礎。通過對學生講解各種漢字的偏旁部首,能夠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部首的本意。比如“月”字旁?!霸隆弊质怯杉坠俏闹械摹叭狻弊纸?jīng)過演變之后得來的,因此,帶“月”字旁的漢字都是與肉有關的,比如“肚”“腿”“腳”等。再比如帶“土”字旁的漢字,如“墻”“城”“地”,都和“土”有著極大的關系。所以,每一個漢字的部首都與其字義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漢字時,就要教學生學會如何通過漢字的偏旁和部首明白這個漢字的具體含義,比如漢字有著的大量的同音字,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通過同音字的部首去了解這個字的含義。
例如,“木”“沐”“炑”這三個都念作“木”,但是這三個字的字義卻是天差地別。第一個“木”既是偏旁也是漢字,所以它的字義就是“木頭”的木;而第二個“沐”則是帶了三點水的“木”,它的含義就是“淋了水的木頭”;第三個“炑”的偏旁是“火”,那么它的含義就是“著了火的木頭”。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如何通過偏旁和部首辨別漢字的含義,使學生可以對漢字的了解更加深刻。特別是我國的漢字有著高達上百個常用的偏旁和部首,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學習,將各種漢字“掰開揉碎”,充分讓學生能夠了解每一種偏旁和部首的含義,切實提升學生對漢字的理解。
我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的近義詞。而這些各種各樣的近義詞又有一定的差別,學生在學習漢字時很容易就會弄混,從而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問題。所以,為了可以讓學生學會各種詞語的含義,教師可以通過漢字形象化的方式開展教學,教會學生如何通過漢字的字形分析字義,使其可以熟練地掌握各種詞語的含義。例如,“崩塌”“垮塌”和“倒塌”,這三個詞語的含義十分相近,但是其中卻有著各自的差別。首先要去除這三個詞的同一個字“塌”,這個字在這三個詞語中的含義完全一樣,而這三個詞語的區(qū)別就在其前一個字上,分別是“崩”“垮”和“倒”。首先是“崩”。崩在“崩塌”中的含義就是炸裂、破裂、碎裂,所以“崩塌”的意思就是崩碎地塌下來。其次是“垮”,垮的含義則是敗、壞,就是腐敗導致破壞的意思,那么“垮塌”那就腐敗的原因導致其坍塌。最后是“倒”。倒的含義則是倒下、傾斜,那么“倒塌”的含義就是事物傾倒之后塌落下來。
在漢字中不僅有多音字,還有大量的多義字,有很多漢字有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含義。而這些多義字又有大量的常用字,如何熟練運用這些多義字,就是教師需要讓學生學會的知識。這就需要結合這些多義字所組合的詞語,讓學生學會這個字在這個詞語中的含義。比如“謬”字,這個字不僅是多義字還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詞語中都有著“天差地別”的含義。例如“繆”字可以組成“紕繆”“綢繆”這兩個詞語,需要結合其所組成的字去了解其中的含義。首先是“紕繆”,“紕”的含義有絲縷破壞的含義,那么“紕繆”的意思就是錯誤的含義。其次是“綢繆”,“綢”是指絲織物,“綢繆”的含義就有編織、纏綿、事前準備等諸多含義。
總而言之,現(xiàn)代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漢字時,有必要融入漢字形象化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漢字,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拓寬教學的思路,讓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