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麗
摘 要:雨課堂是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共同研發(fā)的一種智慧教學工具,借助互聯(lián)網的平臺,使得教學更為便捷,打破了教學課堂上的限制,能夠在課后通過師生智能終端的連接,讓課前、課上、課后的體驗更加直觀,教與學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適用于中職階段的教育變革,這種混合教學的模式,應結合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充分的了解雨課堂的教學功效,進而科學的構建雨課堂的教育模式,契合中職階段學生的求知需求,推進現(xiàn)代化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雨課堂;互聯(lián)網+;職業(yè)教育;混合教學模式
中職的教育主要以職業(yè)發(fā)展為主,讓學生具備職業(yè)能力,從學校學成后能夠直接步入工作崗位,發(fā)揮自身的價值成為社會貢獻的一份子,而傳統(tǒng)的教學中,雖然已經結合了理論實踐的雙重教育模式,但始終讓學生成才還有一定的掣肘,尤其是面對部分中職生跟不上課,不愿意聽課等問題,教師一籌莫展,課堂上的時間分配是有限的,學生學到的知識本身就不全面,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雨課堂給予了中職教師全新的啟示,采取雨課堂+互聯(lián)網+專業(yè)等教育形式,在各項教育模塊中互相替換,基于雨課堂的啟發(fā)讓中職教學更具靈活性,是中職教育未來發(fā)展的必要途徑。
一、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校方面的問題
中職教學中,要進行雨課堂或者其他互聯(lián)網教學形式的整合,都必然要借助學校的設備資源、師資力量等,通過科研組在現(xiàn)有的教學環(huán)境下,結合本校的發(fā)展特色,進行專業(yè)與互聯(lián)網的銜接思考,而不能沒有計劃的去施行教育改變,但顯然學校的資源擴張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難以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經濟等層面的支撐還不夠。
2.教師方面的問題
教師在雨課堂模式下,應構建與各個專業(yè)相契合的體系,使得教育的材料、方式、與學生的溝通方式、評價的形式等都滿足雨課堂的理念,更好的推動進步,如若教師不能與時俱進,信息技術的能力不足,創(chuàng)新意識薄弱,通常雨課堂與互聯(lián)網的教學也較為遲緩。
3.學生方面的問題
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再好的教學設計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能讓學生及時的消化吸收知識,都只能流于形式化,中職生本身在學習上就缺乏動力,雨課堂課后或者課前都準備了教學的材料,要讓學生以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參與互動還有一定的困難,甚至想法與實踐出入較大,教師本著雨課堂智慧教學的信念推動教育,結果還是落于信息技術的基礎多媒體教育層面上。
二、雨課堂概述及教學功能介紹
1.課件推送,實時交互
學校構建雨課堂的交互平臺,教師制作雨課堂短視頻,以吸精的模式傳輸?shù)綄W生的手機、電腦終端上,學生在瀏覽后會留存瀏覽痕跡,進而教師就了解了誰課前沒有接收信息,系統(tǒng)有自動的統(tǒng)計結果,學生是否學習一目了然,學生在接受信息后能夠針對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上的內容進行標注,提出疑問等,教師在課前就結合平臺上的反饋了解到學生的問題,進而課堂上直接省略導入環(huán)節(jié),師生之間已經完成了互聯(lián)網的溝通交互,教師就可以直接的展開問題的解答,學生課后可以將教師又整理的重點剪裁內容收藏,方便課后隨時閱覽。
2.發(fā)布課堂試題,實時質量反饋
以往的傳統(tǒng)試卷測評形式,讓學生倍感壓力,通過雨課堂上教師限定答題的時間,而后在學生提交答案后,短時間的網絡測評就批卷回復結果,能夠讓學生快速的看到自己的問題,通過正確率量化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后在錯誤的不斷糾正后,再展開試卷測評,此時學生的信心就較為充足,雨課堂模式下,教師還可以結合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在當堂的測評后給予學生鼓勵,設定一些鼓勵語,并不計入總成績,這樣學生就更加放心的去測評,自我了解促進自我進步。
3.“彈幕”討論
課后通過雨課堂互聯(lián)網的形式進行溝通時,可針對教學中的某重點問題展開討論,此時學生可通過留言,在視頻屏幕上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得互動氛圍更加熱絡,此時還可以構建小組,讓小組發(fā)言人表達各自的想法,以一個宿舍為單位,或者以座次的排序等,而在討論的氛圍較為自由時,就可以讓不同意見的學生分為一組,進行辯論,這種互動模式十分新鮮,相較于課堂上面對面的討論,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
三、互聯(lián)網+背景下中職教育教學的措施
1.課前導學:知識學習
教師制作簡單的文件包,包含本節(jié)課的流程圖,PPT演示文件、課堂任務要求等,學生登錄自己的賬號,選擇今日未讀信息,而后進行自主學習,遇到的問題可以留言,或者在課前與學生討論,課堂上軟件自動分析出學生圍繞的幾點不明確的問題進行提示,教師趁機找尋一定的視頻講解鏈接,拓展該問題涉及的有關資料,凡是留言互動的學生均可以計分,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
2.課中研學:技能學習和技能提升與強化
課堂上先系統(tǒng)化的梳理任務要求,讓學生對于當堂課要掌握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做好了心理的準備并有明確的學習方向,雨課堂可針對有關的技能進行回顧,分解一些技能的操作流程,三維立體的展示技能操作形式,預留給學生更多的課堂時間,他們可以分組嘗試進行演示,教師結合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進度,逐步的提升技能填補不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抓住互聯(lián)網的教育契機,圍繞雨課堂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能夠及時的抒發(fā)自己的想法,結合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讓中職教學與時代接軌。
參考文獻
[1]王晨光.探究中職電子信息教學的現(xiàn)狀及完善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3(2):314-315.
[2]劉俊先.淺析如何提高中職電子實訓教學的實效性[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2(9):188-189.
[3]陸鳳嬌.中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職教通訊,2013,18(13):71-72.
(本論文是2017年度河南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規(guī)劃項目《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改革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ZJB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