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士忠
摘 要:生物教師在新的課程的實行過程中,為了教學效率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師本身要進行思考。如何可以有效地對教學資源進行使用,尤其對于現代化的教學的手段可以合理運用,如何有效率地指引學生自覺開展科學的探究等,都是初中生物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課堂教學;效率;初中生物
新的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怎么對教材進行一個有效的運用,如何將教材發(fā)揮到極致;教師怎么才能對教學資源有效的使用,如何將教學資源使用最大化。其中重要的是,教師怎么利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來提升初中的生物課堂上的教學效率,如何保持新的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使用上得到平衡;學生如何引導進行自覺的科學探索,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幾個必須思考的問題,都是在下文依據案例分析講述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有效的利用教材,提高生物教學成效
廣西中學一名生物教師在課堂競賽中,以《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參賽并且獲得了一等獎。在此次比賽中,這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有獨特之處。第一,教師結合課堂重點準確的定位了“動物的行為都受到了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的共同作用”,同時將難點集中在理解上。以雄三刺魚的腹部在交配的季節(jié)會變成紅色,作為一個問題,從這里展開課程,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吸引學生好奇學習,再根據重難點開展了實驗數據的展示,組織學生組成小組,以組為單位開展討論,主要就是為了學生自主分析材料,可以根據材料做出合理推斷。教師巧妙的課堂設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推理,體驗到了在思考中獲得科學研究的樂趣,體會到了科學思維的運轉,在獲得新的信息和對于處理信息的方面都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科學的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學中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基礎教育有了新一輪的改革,材料的探究和運用在改革中都非常的重視,針對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也有了新的高要求,不僅要做到“教”教材內容,也要兼顧“用”教材內容。在教學中要將課程思想貫徹到底,也要對教材進行一點適當的編排。在教學的設計中,教師不單單要對教材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還要會使用教材,單一的“懂”而不用教學手段已經無用了,即“懂”教材也要會“用”教材,才能滿足新的教程改革對教師的新的要求。
二、有效得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高生物教學成效
在《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這門課程中,主要從天然的草坪和人工加工的草坪作為導入點,來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和科學的探究,最后引起關于環(huán)保的深思的課堂目標,有兩個參考案例。案例C是由教師帶來研究實體,調動課堂氣氛,結合教材講述課程。案例D是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課后調查,將相關數據詳細記錄,自主分析,經過思考得出研究報告,并且在課堂上組成小組,與學生討論分析的結果,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課題。在這兩個案例中,可以看到兩名教師都體現了新的課程的教學方法,但是課堂教學的效果卻十分不同。
在案例c中,教師重視課堂情境卻忽視了教學資源,無法使得學生開展深入的探究,同時還存在破壞綠帶的可能,與課堂環(huán)保的目標相違背。無法達到教學的效果。案例D則是利用了課前作用,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在課堂教育上也做到了與教學教材相結合,在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又能更好的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理解。運用課前調查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形成,加深好奇學習能更好的引發(fā)環(huán)保深思,也能得更好實現了教學的效果。
三、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方式,提高生物教學成效
在初中生物《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這門課上,有位教師使用了播放3D動畫來引入課程,通過制作精美的動物來吸引學生目光,根據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課程的導入。但是,課程的所得到的反饋卻不盡人意。
在這個案例中,可以發(fā)現這名教師花了很大的精力,首先,對于中學教師來說,制作3D動畫存在難度,而該教師為了課程更好的進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準備這門課程。但是,由于引入課程的方式存在過于花哨,針對課程性不強,所以課程效果差強人意。
從這個案例,看出利用新媒體技術時,應該擺正態(tài)度,使用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教學的手段,不能將所以精力放在新的媒體技術上,而忽視了教材的重點,不能為了使用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要避開多媒體成為累贅的情況。與此同時,對于新的媒體在教學上的使用,還要注意合理的使用時機。比方說,關于對生理過程的教學,在課程的開始進行動畫講解的展示,從學生的了解的角度來看,這是效率最高的,可是學生也就喪失了抽象的思維過程以及機會了。對于課堂實驗性強的內容來看,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將實驗的如何操作的過程以及實驗的結果都給學生做出了清楚的展示,學生照著教師的方法,那么對于學生實驗的結果到觀察都會變成一個形式,對于實驗的順利進行來說這是相對有效的方法,可是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卻會丟失實驗的過程中獲得的嘗試的機會,失去了在觀察的結果例分辨真?zhèn)蔚臋C會。從學生自身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科學的素養(yǎng)的構成不能夠失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師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該拒絕思考,教師應該時刻思考,經常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要對教學效率提出疑問,“今天的教學效率是否達標?”,教學效率對于是否滿足了課程目標十分重要,對于教學效率的疑問要每一天都進行自我的反問。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怎么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教學策略向學生展示,都是教師要自行思考的問題,只有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以不一樣的形式和教學方式與學生教學,才能更好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教師在使用新的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幫助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使用的時機,要把握好教材與新的媒體技術兩者之間的輕重,不要不分主次,這樣不僅僅浪費了教師的精力還會混淆了學生的學習方向。教師應該常常向自己提問,更新自己的知識,在新的教程改革下不斷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把教材使用好,才能更好的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阮慧娟.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04).
[2]石慧萍.實踐出真知——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
[3]馬新艷.試論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
[4]李化興.淺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