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老子》中的水意象

      2019-04-16 08:07:52葛艷
      青年文學家 2019年8期
      關鍵詞:以柔克剛上善若水老子

      摘 要:《老子》強調“道法自然”,以有形的“水”作為自然形而下的代表,通過“水”來揭示無形的“道”的存在,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以及不爭之爭、謙下處上、以柔克剛等辯證法思想,反映了老子的智慧?!八钡倪@些品質在啟發(fā)世人修身的同時,對建設和諧社會也有一定的價值。

      關鍵詞:《老子》;水;上善若水;以柔克剛

      作者簡介:葛艷(1994-),女,漢族,長安大學美學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美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8-0-02

      一、水意象的形成

      在古代,人們對水的認識與現在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沒有發(fā)達的科學技術,人類對大自然充滿敬畏,洪水造成的災難給人們帶來了恐懼,讓人們不得不對其進行膜拜,這就產生了原始的水崇拜。當先民們體驗到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之后,便通過占卜與祭祀,祈求風調雨順,來實現農作物的豐收。由于水能夠滋養(yǎng)萬物,讓植物生根發(fā)芽,所以先民便很自然的認為,水與人類的繁衍生殖有關,想向水祈求生殖的力量,于是便產生了許多關于飲水、洗浴、夢水神等可以讓人受孕的認識和習俗。[1]

      先秦時期的哲人們,在關注和探討宇宙、人生之時,也將他們的目光鎖定在了“水”上,比如出生在老子之前的管仲,就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管子·水地》云:‘水者何也? 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2]待到老子思想產生之后,先哲們對“水”的探討也就更多了,“據楊伯俊先生的統(tǒng)計,‘水字在《論語》中出現4次,在《孟子》中出現44次?!盵3]這恰恰能夠反映出老子思想產生的文化背景,以及“水”這個意象在當時的重要性。

      “水”的意象,貫穿了老子的整個哲學體系。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道常無名”(第三十二章)[4],而“水”有名,老子將“幾于道”的“水”這種有名有形的實體,作為常人可理解的萬物之母,將虛空的“道”,化作天地間實存著的物,以“水”來喻“道”之幽深、包容、永恒等。在《老子》中,“水”展現出來的極多的美好品質,如不爭、謙下、寧靜、淡泊、柔弱等,對個人的修養(yǎng)和人類社會都有一定的啟示。

      二、水意象及其與道的關系

      1.水——自然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保ǖ诎苏拢┰诶献涌磥恚八笔恰暗馈痹谟行问澜缰械拇?。老子通過以水比德,來說明他對世界上最美好德性的期待——利萬物,而不爭。“水”在形而下層面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對于人類的生存而言,飲水是最必要的條件;其次,水中的生物,如魚,是可以給人類提供營養(yǎng)的食物,在種植莊稼的時候,也需要適量的雨水和灌溉使之生根發(fā)芽,結出果實;再次,水具有清潔作用,可以滌除污垢等等。水的特殊性質,使得它能夠經常對世間萬物起到促進作用,而它卻始終以一種自然且謙遜的態(tài)度,流淌在最低洼的地帶。這種與世無爭、甘愿處下的態(tài)度,使得“水”在形而上的層面,有了它頗為高尚的內涵。在《老子》一書中,“不爭”這個詞共出現八次,其中和水有著直接話語聯(lián)系的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保ǖ诎苏拢敖V阅転榘俟韧跽?,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保ǖ诹拢┰谶@兩句話中,老子直接論述了水的不爭、謙下反而成就了其不爭之爭,因其處下,反而沒有任何顧慮。將水的這種德性,借鑒到人的身上,就能啟發(fā)世人該如何成為一位圣人,“圣人抱一為天下式……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保ǖ诙拢疤熘览缓?,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第八十一章)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是因為他們有其自身的覺悟,像水一樣,對人謙卑,遇事也不強求?!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保ǖ诙逭拢八弊鳛椤白匀弧毙味碌拇恚淦犯翊砹恕暗馈钡囊?,無論人,地,天,都要遵循“道”的規(guī)律,就意味著要順應自然,如水這般,做到不爭、謙下。關于謙下這一點,朱熹也曾這樣評價“老子之學,大抵虛無,沖退自守為事,故其說常以懦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5]。如水一般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反應了老子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不爭反而能成其爭,謙下反而能成其上,這也體現出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法思想。

      2.水——柔弱之道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保ǖ谄呤苏拢┰诶献拥恼軐W思想中,貴“柔”是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呂氏春秋》言“老聃貴柔”[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保ǖ谒氖拢├献幼プ×艘匀鮿購姟⒁匀峥藙偟囊?guī)律,并通過自己的體悟,發(fā)現“水”才是世間最柔弱的事物。河上公注:“圓中則圓,方中則方,壅之則止,決之則行。水能懷山襄陵,磨鐵消銅,莫能勝水而成功也。夫攻堅強者無以易于水?!盵7]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放到不同的容器里,都能因其柔而被塑造成不同形狀。但是在水柔的背后,恰恰是剛強的一面,只要時間長久,滴水也能穿石。哲人的思維能超越世俗的偏見,看到事物的本質,老子所謂自然之“道”,用水的以柔克剛,揭示了剛強與柔弱的辨證規(guī)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第七十六章)老子用自然界的草木與人的身體作為觀察對象,驗證了柔弱是生命的象征,而堅硬是死亡的象征。老子也曾以牙和舌頭作為例子,闡釋了他對柔弱與剛強的看法,牙齒強硬卻容易掉,而舌頭柔軟卻能長存?!爸湫?,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保ǖ诙苏拢┰谏钪约盒蹚姷那闆r下,還甘守雌柔,愿意處在山間的低洼之地,做一支柔和的溪澗,這樣永恒的德就不會離身,就能恢復到嬰兒的純真狀態(tài),這種質樸,是最真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符合“道”的標準的。“水”作為自然中柔弱之物的代表,因不爭而處下,因柔弱而處上,這正是其能接近“道”的原因。

      3.水——清靜之道

      “水”能夠甘愿處下,不卑不亢,就注定它會有一種淡泊之美,如“澹兮其若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第十五章)水還具有自凈的功能,不論在流淌的過程中翻卷著多少泥沙,在它停下的時刻,就能漸漸將這些污濁沉淀,而實現自身的潔凈與清靜?!八币嘤小皽斐b”的功能,因其清,能凈化萬物的污濁,因其靜,能照見個人的得失?!按髧呦铝?,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保ǖ诹徽拢┲卫韲乙彩且粯?,要像水一樣,以其柔韌,以其謙下,以其清靜來做天下的表率。清靜的“水”,有其獨特的內涵,幽深,平靜,清澈,自然,代表了“道”的精神。而“靜”在老子的哲學中,也是一個重要話題,“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保ǖ谑拢├献訌娬{“致虛”、“守靜”,這包含著一種心靈澄澈的狀態(tài),做到“靜”,就能準確的認識和把握永恒不變的“道”的規(guī)律。在《老子》中,有七章的內容都探討了“靜”的問題,“水”作為承載“靜”的自然實體之一,以其清靜無為,成就了其無所不為,在清靜中,顯露著“道”的本質。

      三、水意象的意義

      1.“水”與個人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第八章)《老子》在論述“上善若水”這章的時候,列舉了七個水“幾于道”的表現。水的這七個優(yōu)點,都是有德性的圣人所應具備的。河上公注“上善若水”一句時說:“上善之人,如水之性?!盵8] “水”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特性,對我們個人修養(yǎng)的提高,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水因不爭反能無尤,“蘇轍說:‘有善而不免於人非者,以其爭也,水唯不爭,故兼七善而無尤。此皆至言也?!盵9]蘇轍認為水之所以能夠達到七善,是由于其不爭。因其不爭,故清靜無為,進而做到無為而無不為,此乃近乎“道”也。在生活中,要順其自然,像水一般謙卑,不要過分計較個人得失,就能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居善地”,“心善淵”是讓我們的心性,像水那樣廣博沉靜,能大度一些,寬容待人。“與善仁”告訴我們要仁愛友好,水給萬物的潤澤,都是無聲無息的,其如大地之母一般的恩慈,值得我們感謝與借鑒。作為人際交往的準則,“言善信”不僅能體現個人嚴于律己的修養(yǎng),也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促進社會和諧。對于普通人來說,學習到水的這些品質,就能自然友好的相處,做到自治而不用統(tǒng)治者過多干預,而憑借百姓的自治,統(tǒng)治者也能夠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笆律颇堋?、“動善時”這兩點,是讓我們處事發(fā)揮特長,行動把握時機,像水一樣,張弛有度,不守成規(guī),以其柔弱戰(zhàn)勝剛強。做到這七善,我們就能達到圣人的修養(yǎng),如孔子所說一般,過“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生活,在這里,孔子和老子也算是達到了某種無目的的契合,都為人們更好的棲居在世界上,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論指導。

      2.“水”與社會

      當每個人的修養(yǎng)都達到一定的高度,整個社會風氣也會隨之變好?!独献印分小八钡囊庀?,作為“道”之精神的體現者,其不爭、謙下、清靜、柔剛等品質,對我們的社會有著指導意義。當代學者也非常重視對老子思想的繼承與弘揚,舉辦過多次大型的關于老子及其思想的學術會議。當前我們處于一個科技迅速發(fā)展的時代,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不再像古人那樣崇拜自然,依賴自然,但由于工業(yè)的發(fā)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因此,我們必須從自我做起,從社會和諧和生態(tài)平衡雙方面來實現人類的共同理想??萍紟椭覀冋J識和把握客觀規(guī)律,而我們自己則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任意妄為。借助“水”的意象,來比喻世界的浩瀚廣博,那么利用從水中折射出來的道理來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保ǖ诹徽拢八钡闹t下友善、以柔克剛的優(yōu)點,不僅在對待社會問題上為我們提供了方法,也在對待國際問題上為我們提供了啟示。作為社會主義大國,我們中國始終堅持不卑不亢的原則,不恃強凌弱,不俯首稱臣,在外交的過程中,如“水”一般不爭,以謙虛、禮讓的柔和姿態(tài),來應對霸權主義的剛強。不靠軍事戰(zhàn)爭的蠻橫武力,努力提升自己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不爭之爭,使得中國自信的屹立于東方。

      結語:

      “水”作為老子哲學中代表“道”的一個重要意象,以其“功成而不自居”的謙下,靜深寬廣的胸懷,柔弱勝剛強的韌性等,展現著“道”作為“眾妙之門”的玄妙幽微。這種先哲的智慧,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不僅沒有流逝,反而顯得更加璀璨,為我們個人的修養(yǎng),社會的和諧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都提供了有效而長久的方法論指導。

      參考文獻:

      [1]參見:向柏松.中國水崇拜文化初探[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6):49-53.

      [2]溫樂平.道·水·人:老子的水哲學[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3,32(05):1-6.

      [3]趙新華.論《老子》中“水”之意蘊[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89-91.

      [4]老子.老子[M].饒尚寬譯注.中華書局.2016.1.(《老子》原文的引用皆出于此。)

      [5]朱熹.《朱子語類》.轉自:何乃川.略論朱熹對老子的評價[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04):96-100.

      [6]陸玖.呂氏春秋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7]河上公.老子河上公章句[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8]陳鼓應 .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 :中華書局,1984.

      [9]王森.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爭”的人生哲學[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0,30(01):19-21.

      猜你喜歡
      以柔克剛上善若水老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上善若水
      云南畫報(2021年4期)2021-07-22 06:17:10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真愛無痕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淺析老子“柔弱勝剛強”的辯證思想
      上善若水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51
      教育需要“以柔克剛”
      論太極拳拳義中的儒道思想
      武術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8:46:33
      台北县| 香格里拉县| 西藏| 双江| 莱芜市| 万载县| 盐池县| 布拖县| 涟水县| 孟津县| 灵武市| 双桥区| 托克托县| 徐闻县| 海门市| 伊川县| 蕉岭县| 武邑县| 铜川市| 南江县| 禹州市| 宾川县| 灯塔市| 青田县| 常山县| 蒙自县| 西畴县| 清水河县| 长泰县| 永仁县| 肃北| 沂水县| 泰州市| 新和县| 正阳县| 罗甸县| 九龙坡区| 绍兴市| 安庆市| 土默特左旗|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