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瑤++尚蕓先
摘要: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六章中所述“柔弱勝剛強”,認為柔弱可以戰(zhàn)勝剛強。這種辯證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極大,無論是為人處世,亦或是管理之法,都可以巧妙地被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本文通過對這種辯證思想的淺要分析,用以體現(xiàn)出其作用和價值。
關(guān)鍵詞:柔弱;剛強;老子;以柔克剛
中圖分類號:B223.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3
十年磨劍終成器,百煉成鋼繞指柔。柔弱勝剛強,是一種人生哲學(xué),以柔克剛,是一種人生智慧,其中所蘊藏的意義價值,值得我們深思。
一、從水的特性來看
水的特性和作用就是柔。水看似柔弱,實則厚積薄發(fā),它擁有著強大的能量。正如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七十八章所述: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強者,莫能勝焉。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林希逸注曰:水為至弱,而能攻堅強,世未有能勝之者。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可以攻克最堅強的東西,萬物都是可以向?qū)α⒚孓D(zhuǎn)化的。老子認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三章)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馳騁于最堅硬的東西之中??此迫崛醯乃梢源┻^任何地方。千金之堤,敗于蟻穴之漏,是弱之勝強者,無以易于水也,因此老子才說“其無以易之”,柔弱能勝剛強,因為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改變它。
水讓我們看到了“柔”能以小博大,就像中國功夫中的“太極”一樣,太極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和運作方式,它不是硬碰硬、實打?qū)?、爭鋒相對、魚死網(wǎng)破的做法,而是避實擊虛、以小勝大、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這充分運用了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正所謂:“柔弱無須沮喪,何妨奮發(fā)圖強。太極之道細思量,管叫后來居上。凡事虛實明辨,言行柔曲溫良。學(xué)得流水幾分長,大道恢恢通暢?!?/p>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句話大致指出,水滋養(yǎng)萬物,卻從不和萬物相爭,它甘心情愿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說水是最接近道的。水,“利物”卻“謙卑”,“利物”且“不爭”。這個世界上,最難做到的就是純粹出于愛的慷慨以及不求感恩的施予,這種無私不求回報的愛足可以讓眾人感動并甘于臣服。水不與萬物相爭,于自身而言并沒有減少分毫,只是處于了一處大家所不愿意停歇的地方,但眾人所惡之處,未必真的不如意,可能對自身來講,反而是一方嫻靜之地。老子所述: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道德經(jīng)》第八章)在老子看來,選擇適居之地,處事誠以待人,為人誠實守信,性情柔和謙讓,才會在合適的時候抓住機遇,贏得勝利。因為不去爭強好勝,從而少了許多煩惱。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在與諸葛亮對陣的祁山戰(zhàn)場上避戰(zhàn)守弱,在與曹爽較量的政治斗爭中稱病處下,它經(jīng)常主動地規(guī)避強大,卻成為三國博弈最后的贏家,是可謂柔弱勝剛強。
圣人高尚的品行就像水一樣,水具有許多美好的品德,它滋養(yǎng)萬物,又為萬物的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讓它們自由生長,處在人人都厭惡的低下的地方,不和萬物相互爭搶保持平靜,所以說,它是最接近“道”這個最高境界的。善人居住的地方像水一樣順應(yīng)自然的規(guī)律,心胸也像水一樣深遠寬廣,處事不驚,對待他人也像水一樣為他人盡心力卻不與人相爭,善于效法上天,遵守信用。處理政事時,也能像水一樣潔凈,排除污穢的地方,從而更好地治理國家,發(fā)揮出真實的才華,鼓足干勁,在行動時才能順應(yīng)天時地利,因為具備七善,從而成為上善,不與萬物相爭。所以沒有怨咎。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也。金玉盈寶,莫之能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做人不要沾沾自喜,也不要太過自滿。小心鋒芒太過外露,樹大招風(fēng),最后被摧毀。身外之物到最后總是很難留住的,驕奢淫逸,金銀珠寶,日后會給自己種下災(zāi)禍。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憾。是以圣人執(zhí)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不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名聲會遠揚在外,不去顯露自我,自己才會更加認清自己,不去夸耀自己的成功,反而可以看見自己的成功之所在,不自以為賢能,所以可以成為領(lǐng)導(dǎo),因為自己什么都不去爭搶,所以沒有一個人能與之相爭。
老子“貴柔”,就柔弱本身而言,不是某種實力的突顯,而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低調(diào)處事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品質(zhì),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擁抱快樂的生活。上善之水,厚德載物,以其無私的態(tài)度和品質(zhì),彰顯出豁達博大的胸懷。
二、從赤子的特性來看
老子認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經(jīng)》第五十五章)德行深厚的人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德者,性之端也?!保ā抖Y記·樂記》)嬰兒,言“柔弱”。有時,委屈以求全是為了大局,逞一時之強,吐一時之快,不如以“柔弱”處之,像嬰兒一樣,雖柔弱,卻可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成長。柔弱并不是弱小,而是一種謙卑,一種包容,一種退讓,是一種深厚的修為,能體現(xiàn)出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深厚的德性。是故圣人云:“愛國之垢,是謂社稷主;愛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币匀崛鮿賱倧姷囊庵?,憑借自身深厚的德性,可以擔(dān)當(dāng)為一國之主。在我看來,一國之主也應(yīng)具有赤子之性,有著本始初心,博大胸懷,以天下為己任,不被權(quán)力蒙蔽雙眼,也能以柔弱卑下處之。太過剛強的人容易惹怒眾神而引發(fā)人民的反叛,如紂王一般,嚴酷刑罰,最后眾叛親離,天下叛之;反之,柔以待民,輕徭役少賦稅,讓百姓過上安樂之日,可讓天下臣服。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像嬰兒一樣,始終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也顯得尤為重要。多少迷茫的人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本心,被欲望沖昏了的頭腦分辨不出是非黑白,活成了人性的悲哀,何以找尋快樂之源?
人是不可能退化成嬰兒的,但是在人生中,“回歸”也算得上是一種大智慧。我們在一生之中,我們通過對自己行為和狀態(tài)上的不斷反思和調(diào)整,使自己回歸到赤子的純真和平靜,從而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讓自己朝氣蓬勃,擁有純真童心的人,才會永葆青春。馬斯洛認為,保持童心童趣是人格健康和創(chuàng)造力的需要,幼小的兒童想到什么就會說出來、做出來,擁有無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百年政黨,赤子之心,我黨的全面進步和不斷發(fā)展都需要我們黨始終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不忘初衷,堅持為人民服務(wù),為人民謀福利。在我們黨九十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的共產(chǎn)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依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行程萬里,不忘初心。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徙,柔弱者生之徙。(《道德經(jīng)》第七十六章)老子以大家都能看到的自然景象為例,通過景象看到其本質(zhì)的規(guī)律:萬物因生而變得脆弱,死后反而更加堅強,從而揭示了堅強與柔弱、死與生的辯證關(guān)系。草木在剛剛初生萌芽的時候十分脆弱,死后便只剩下枯枝爛葉了,柔弱的時候反而可以看見生的希望。恃強而持勝是人的本能,然而根據(jù)老子這種辯證的思想,堅硬剛強是死亡的特征,柔軟弱小是生命的特征,柔弱反而可以處在上風(fēng),以柔克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同樣也可以選擇規(guī)避的態(tài)度,避免正面的競爭沖突,可以另辟蹊徑,選擇新的出路,尋找到到對手未知的領(lǐng)域,不斷積累,以當(dāng)初“柔弱”的態(tài)度,反而找到“強大”的地方,靈活運用自己手中的資源,從而進一步改變自己所在的處境,也是一種智慧。因此,老子欣賞嬰兒的“專氣致柔”,認為嬰兒雖柔弱卻有其頑強的生命力,柔弱的嬰兒也正是新的希望,新的生命,象征著一切事物有著新的開始。王弼注曰:“任自然之氣,致至柔之和,能若嬰兒之無所欲,則物全而性得矣?!保ā独献幼ⅰ罚┮磺许樒渥匀?,像嬰兒一樣,對萬事萬物沒有什么欲望,無所欲則無所求,得以修養(yǎng)自己自身的德行品行。
三、從牝牡的特征來看
老子認為,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牝牡便指的是雌雄兩性。所以,柔弱勝剛強也有守雌守黑之意?!兜赖陆?jīng)》第十章所述,天門開闔,能為雌乎?王弼注曰:“雌,應(yīng)當(dāng)不倡,因而不為,天門開闔,能為雌,則物自賓而處安矣?!保ā独献幼ⅰ罚┮庵^雌性好靜,對于很多事情都會順應(yīng)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過做過多的事情。面對大千世界中的千變?nèi)f化,如果能像“雌”一樣篤靜,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也會是安靜的,人所看見的事物是會隨著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而發(fā)生改變的,當(dāng)你的心境是煩躁不安的,很難注意到身邊安靜的事物,看見的東西也都是讓自己心煩意亂的,而當(dāng)你的內(nèi)心是安靜的時候,你所處的環(huán)境也是安靜的,“心靜自然涼”也是這個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守著自己柔軟的內(nèi)心,安靜而充滿力量。雌性柔弱,雄性剛強,雌性恬靜而雄性躁動,所以說“知其雌,守其雄,為天下谿?!保ā兜赖陆?jīng)》第二十八章)深知雄強的本性,卻守著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老子所述“牝常以靜勝牡”也是這個原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因為“雌柔”而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女性往往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一個男人的成功固然離不開妻子的支持和整個家庭的理解,女人以靜處事,守著家的安寧。在《紅樓夢》中,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女人是柔弱的,但卻又是堅韌的,女人的柔弱并不是消極的,而是一種堅韌的力量。智慧之于男人,是睿智與深邃,智慧之于女人,是博愛與仁心,更是懂得在得到與失去之間慧心的平衡。女人如水,有水一樣堅強而又包容的力量,真正安靜的女人,柔和,寬容,忍讓,而又善解人意,真情真性,永遠讓人如沐春風(fēng)。正是由于這種“柔弱”的力量,才有了“勝強”之處。
四、從兵家的角度上看
老子認為柔弱能戰(zhàn)勝剛強,在兵家中也有體現(xiàn),“守柔曰強”(《道德經(jīng)》第五十二章),以“柔弱勝剛強”為指導(dǎo),主張以客為主,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哀兵必敗。在老子看來,“水之勝剛也”和“弱之勝強也”的道理是相通的,兵家中的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也需要下一番功夫。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毕胍屗諗烤捅仨氁獢U張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加強它,想要廢除它,必須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叫做雖然微妙而又鮮明,柔弱能戰(zhàn)勝剛強,魚的生存不可以脫離池淵,國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輕易用來嚇唬人。這也就是兵家在軍事上所說的“欲擒故縱”、“后發(fā)制人”,這種戰(zhàn)略思想體現(xiàn)了老子所提倡的“以奇用兵”的理念,也可以看出他一貫主張的貴柔、不爭、謙讓、處下的倫理原則。遙想當(dāng)年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投降,并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而后返國。戰(zhàn)敗后,忍辱負重,重用范蠡等賢人,使國力漸漸恢復(fù)起來,而吳王卻不以為然,致使勾踐趁虛而入,大敗吳師,成為春秋最后一個霸主,而后范蠡也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甘于處下,商以致富,得以保全了自己。
老子向來堅持反戰(zhàn)的立場,認為戰(zhàn)爭會違背天理、道德。在他眼中,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以參與戰(zhàn)爭,而戰(zhàn)爭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挽救國家的危難和自保。因此,即使戰(zhàn)爭勝利了也不要居功自傲,夸耀武力,更不能窮兵黷武,濫殺無辜的人。所以,他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庇械赖碌木討?yīng)當(dāng)是以平靜、淡然的態(tài)度對待戰(zhàn)爭。老子因貴柔而慎戰(zhàn),這也是古代兵家從國家和人民利益角度考慮而提出的,在《孫子兵法》中開篇便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并且在全書中一直貫穿著這個思想,讓統(tǒng)治者慎重考慮發(fā)動戰(zhàn)爭的問題。古代兵家為避免戰(zhàn)爭,求得最大限度的和平,常使用柔武戰(zhàn)略,善戰(zhàn)不斗,故曰柔武,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才是全勝。最典型的例子應(yīng)該就是燭之武退秦師了,秦、晉借口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且與楚國親近,而合攻鄭國,在國家危難面前,燭之武前往敵國交涉,在強大的秦國面前,以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辯,最終使秦國從鄭國退兵。
從大體上看,老子處于新舊勢力斗爭激烈的一個年代,他目睹了戰(zhàn)爭血腥的廝殺,戰(zhàn)士戰(zhàn)死,無辜百姓受傷的殘酷場景,他所提出的的“以柔克剛”和“勝而不美”的戰(zhàn)略思想是希望人們守柔,仁愛,深切地體現(xiàn)了人們愛好和平的美好愿望。
老子認為,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不爭而善勝。這也符合當(dāng)今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中華民族一直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內(nèi)心渴望和平安寧,因而在國際舞臺上一直將和平友好作為一貫主張,但是,面對國際格局的發(fā)展變化,我國可以綜合柔弱勝剛強之處,采取剛?cè)嵯酀膽?zhàn)略以求得更好地發(fā)展。
老子的柔弱之處有多方面的解釋:注重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以靜處世,靜以待時,居上而謙下,不爭之爭而處于上風(fēng),守雌抱柔,委曲求全…而老子所主張的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并非排斥反對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而是一種方法使二者可以相互補償,相得益彰,從而達到百煉成鋼繞指柔的效果。當(dāng)然,強與弱,上與下都是相對的、暫時的,會不停轉(zhuǎn)化的。山上的人不要忽視上山的人,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是否有一天會上到山頂來;上到山頂上的人也不要忽視那些山下的人,因為他們也曾在山上。
老子“柔弱勝剛強”的理論體現(xiàn)了辯證的發(fā)展觀和逆向的思維方法,對中國人今日的性格塑造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無論對中國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生活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古人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例子不少,例如負荊請罪、長勺之戰(zhàn),而許多人因忽視其規(guī)律而導(dǎo)致失敗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項羽送命,秦王苻堅敗于淝水;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可以靈活地運用“柔弱之術(shù)”,為人處事時,平衡好自己的心態(tài),在功利的現(xiàn)實中守著自己內(nèi)心的寧靜,不迷失自我,也可以緩解自身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冷卻自己的思緒,冷靜分析自己及所處的狀態(tài),從而調(diào)整好自己,讓我們有勇氣更好地面對未來,迎接未來,活得更加坦然,輕松愉悅地過好每一天的生活。當(dāng)人們在生活中不得志的時候,老子的思想是一個很好的精神家園,可以幫助失意的人撫平精神的創(chuàng)傷,暫時逃離出現(xiàn)實的解鎖,不讓殘酷的現(xiàn)實和社會深深地灼傷我們,讓我們感覺到痛苦而無所適從,迷失自己。但老子以柔克剛的思想也有其弊端,它在引導(dǎo)人們看淡功名利祿,追求與世無爭的生活的同時,也會使人們積極向上進取的精神被削弱,對于人世和社會的絕望,在當(dāng)今社會并不是積極的正能量,它也可能會讓人消極厭世,遺忘人類本身的主觀能動性,不去努力,甘于平庸。因此,對于老子的思想,我們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不要讓自己陷入迷惑之中,做事要自己最大努力,但不要太看重個人的得失,懷著平常心,積極。樂觀,向上。
重溫經(jīng)典,總結(jié)智慧,啟迪人生,相信“柔弱勝剛強”的辯證思想會使我們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使自己不斷提高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駢宇騫.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雷世秦.以柔克剛-太極之道[M].北京:農(nóng)村讀物出版社,2009.
[4]張豈之.老子的“貴柔”思想[]].領(lǐng)導(dǎo)科學(xué),2009(4).
[5]沈明明.“水德”: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靈魂[N].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0(3).
[6]周德豐.老子哲學(xué)精義及其應(yīng)用價值[N].衡水學(xué)院學(xué)報,2014(12).
作者簡介:郭星瑤(1994-),女,漢族,河北秦皇島人,河北大學(xué)政法學(xué)院中國哲學(xué)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尚蕓先(1993-),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大學(xué)政法學(xué)院中國哲學(xué)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