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琴
摘 要:漢語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掌握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小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甚至影響兒童語言、思維的發(fā)展。由此,對現階段漢語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法作了深入分析,以便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現狀分析;改進方法
一、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現狀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有濃厚興趣,能主動學習,掌握學習的得當方法,在學習、生活中能熟練運用漢語拼音。一直以來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無論學校、老師,還是家長對漢語拼音教學都存在許多誤區(qū),阻礙了漢語拼音教學發(fā)展的腳步,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兒童基礎參差不齊,慣性錯誤糾正困難
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自不同層次的幼兒園,這樣班里就同時存在幾種不同層面的學生:有的學生對拼音一點兒也不會;有的學生讀得不規(guī)范、有錯誤;有的學生不用老師教,他全會。這種情況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對于一點都不會的要按正常的教學步驟教,有點浪費全會學生的時間。其實最難處理的是讀得不規(guī)范的學生,讓他們從基礎學起,他們自以為早就會了,不專心聽講。因先入為主,早已把錯誤讀音牢牢印在腦海里,教師想糾正他們的錯誤是相當困難的。有個別學生甚至一生都改不過來。
2.內容枯燥缺乏興趣,老師家長方法不當
漢語拼音教學包括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聲調等內容,它們都是毫無意義可言的注音符號。字母的識記、音節(jié)的拼讀過程單調枯燥,尤其一年級的小學生集中精力時間短,無意注意占主導,自制能力弱,持續(xù)性差,再加上傳統(tǒng)拼音教學基本是教師領讀,學生機械地記,枯燥地讀,常常是教師讀得口干舌燥、聲嘶力竭,學生學得枯燥無味,甚至厭倦學習。老師、家長這種讓學生死記硬背填鴨式的方法并沒有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方法,反而讓活潑可愛的兒童思維受到禁錮,智慧受到壓抑。
3.重點難點不夠明確,地方方言克服困難
漢語拼音教學的重點是教學字母和拼音方法,難點是教學聲母和鼻韻母的發(fā)音和三拼連讀音節(jié)的方法。往往老師和家長認為漢語拼音簡單,而且孩子們在幼兒園就能熟讀如流,卻忽略了他們讀的準確程度,更不重視他們是否學會拼讀方法。這樣抓住芝麻,卻漏了西瓜,表面上朗朗上口,實際上終生錯讀。再加上地方方言的影響,口語的習慣,一些地方方言與普通話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平、翹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鼻音、邊音不分;四個聲調不分等。如果字母教學,拼讀教學不過關,地方方言的克服非常困難。
4.拼讀音節(jié)能力薄弱,復習鞏固不夠及時
受思維定勢和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校、老師、家長大都輕視漢語拼音教學,在教拼讀時不注重加強拼讀訓練,導致學生拼讀方法掌握不牢固,拼讀能力薄弱。在每學完一節(jié)或一個小單元或所有拼音單元之后不能夠加強復習鞏固。沒有意識到在以后的識字、學詞、學句、讀文和閱讀拼音讀物的過程中漢語拼音會發(fā)揮的重大作用,導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拼音能力的薄弱。
二、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有效方法
1.課前充分準備,激發(fā)學習興趣,運用得當方法
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邊要適應新環(huán)境,一邊要學習枯燥乏味的拼音,真是一大困難。要解決這個難題,首先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時要全盤把握教學內容,要全面掌握學生參差不齊的拼音能力,還要了解當地方言與普通話的不同之處,做到心中有數,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資源的作用,把孩子們的眼、耳、口、手、心調動起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做到眼動、耳動、口動、手動、心動,將枯燥、單調的拼音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在各種情境中快樂地學習拼音、享受拼音。然后設置合理的教學方法,在設置教學方法時,要尊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注重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具體性,采用形象、生動的歌訣、順口溜、游戲等方法,通過擺一擺記形、讀一讀記音、寫一寫鞏固多種方法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又鞏固了學習效果。
2.抓住重點難點,加強拼讀訓練,及時復習鞏固
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學會聲母、韻母、聲調和拼音方法,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其中的拼音方法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聲韻相拼的音節(jié),要讓學生掌握“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拼音要領。聲、介、韻相拼的音節(jié),要掌握“聲輕、介快、韻母響”的口訣。拼音方法的教學,要教給方法,多示范,多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規(guī)律,形成能力。學生學會了方法,還要加強拼讀訓練,及時復習鞏固。拼讀練習要在識字、學詞、學句、口語、閱讀拼音讀物過程中反復訓練。復習鞏固時間可以安排在一課后、一單元后、拼音內容教完后。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揮教學資源的作用,利用卡片、掛圖、做游戲、聽錄音、比賽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多看、多讀、多聽、動手、動腦全感官參與拼讀訓練和復習鞏固。另外在課內、課外要堅持說普通話,既能加強拼音運用能力,又能培養(yǎng)用拼音糾正方言土語的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廣大教師要在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理念,樹立創(chuàng)新精神,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并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措施,從而改進教法,扎實打好漢語拼音基礎,讓漢語拼音這個工具發(fā)揮更大作用,服務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小學語文教學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張連連.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化研究,2017(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