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要】 目的:對比觀察單純藥物治療及藥物聯合團體認知療法對強迫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57例強迫癥患者,將其按奇偶數分組法分為兩組,即單純藥物治療組(藥物組)28例,藥物聯合團體認知行為治療組(聯合組)29例。在進行8周治療后,用耶布朗強迫癥評分量表及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治療前后的癥狀及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結果:聯合組治療后患者強迫癥癥狀較治療前及藥物組明顯低(P<0.05);與藥物組治療后及聯合組治療前相比,聯合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明顯高(P<0.05)。結論:藥物聯合團體認知治療能有效改善強迫癥患者強迫癥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團體認知行為治療 強迫癥 生活質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9.0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2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rug therapy alone and drug combination group cognitive therapy o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Method: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8, 57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odd and even number, 28 patients in the simple drug treatment group (the drug group) and 29 patients in the drug combined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reatment group (the combined group).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Yebro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scal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ale.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in the drug group (P<0.05),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at in the drug group (P<0.05). Conclusion: Drugs combined with group cognitiv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atients.
[Key words]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Qianjiang Psychiatric Hospital, Qianjiang 433133, China
目前針對強迫癥的治療仍是一大亟待解決的難題。國內由于心理醫(yī)師資源缺乏,故對于強迫癥的治療仍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雖然目前治療強迫癥的新型藥物層出不窮,但新型藥物的各種不良反應及弊端也逐漸浮出水面,故心理療法的優(yōu)勢逐漸發(fā)揮,相關研究表明:通過認知療法提高強迫癥患者的認知意識,有效減輕臨床癥狀[1],且目前國內對于團體認知行為治療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故本試驗以團體認知行為治療為出發(fā)點,與單純藥物治療為對比,觀察其對強迫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57例強迫癥患者,均符合文獻[2]《中國強迫癥防治指南2016(精編版)》中強迫癥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有嚴重軀體疾病;伴有重度精神分裂病史;患者無自我認知功能;懷孕、哺乳期;患者不愿意配合。并將其按奇偶數分組法分為藥物組及聯合組。其中藥物組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15~45歲,平均(25.1±8.6)歲,病程2~10年,平均(5.21±1.67)年。聯合組共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齡14~48歲,平均(24.2±6.7)歲,病程3~11年,平均(5.87±1.88)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試驗研究由筆者所在醫(y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并且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相應注意事項,治療開始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藥物組僅采用單純藥物治療,包括鹽酸舍曲林(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141)50 mg/片,150 mg/d,1次/d,帕羅西?。ㄖ忻捞旖蚴房酥扑幱邢薰?,國藥準字H10950043)20 mg/片,20~60 mg/d,1次/d,氟伏沙明(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58921)50 mg/片,150~300 mg/d,每晚1次,氟西?。≒atheon France,國藥準字J20080016)20 mg/片,40~60 mg/d,1次/d。聯合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具體治療方案如下:治療周期為8周,1次/周,2.5 h/次。第一次:團體內各組成人員相互進行了解,熟悉規(guī)則,了解各個成員對自身的認知狀態(tài),并且進行宣教活動;第二次:進行團體活動,主題為“大風吹”,理論知識宣教,介紹強迫癥有哪些病理特征及強迫癥所特有的行為理論;第三次:進行團體主題活動,活動主題為“荒島求生”,介紹如何運用情緒療法緩解癥狀;第四次:進行以主題為“活潑的小動物”的團體活動,教患者如何能自我糾正不正確的觀念并如何進行認知重組;第五次:介紹何為暴露與行為阻止療法,并進行鍛煉,教導患者如何進行暴露及重組;第六次:進行以放松訓練為主題的活動,繼續(xù)進行自我暴露,團員行為阻止練習;第七次:進行主題為分享的團體活動,邀請團員關系密切親戚朋友,向朋友展示行為暴露和阻止情況,并且向其家屬介紹如何正確有效的和強迫癥患者溝通,且如何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第八次:進行主題為自我總結、自我批評、自我暴露的團體活動,回顧本次活動的治療效果,鞏固加深理論知識[3]。每次活動結束后每位團員均填寫評分量表。
1.3 評估標準
耶布朗強迫癥評分標準評估患者強迫癥癥狀變化情況,其中分值高于25分為重度,分值于16~24分為中度,分值6~15分為輕度。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量表內一共包含了36個評分內容,共生理功能、軀體角色、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心理健康8個維度。本評分量表每個觀察內容均采用等級分析,分值越高表示該指標狀態(tài)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試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癥狀評分情況
通過耶布朗強迫癥評分標準進行分析后可見,治療后聯合組較藥物組癥狀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估情況
聯合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和藥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均有提升,但聯合組較藥物組治療評分提升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強迫癥最主要的行為特征即是無法控制的強迫思維及行動,目前臨床對于強迫癥的治療仍是一大難題[4],并且近幾年報道我國青少年強迫癥患者人數逐年增加,這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極大危害[5]。目前國內強迫癥的治療仍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這主要歸因于國內心理治療醫(yī)師資源的缺乏。雖然治療強迫癥的藥物已逐漸更新換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型藥物的弊端也逐漸顯現。相關研究表明: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的個體化心理治療能有效緩解強迫癥患者的強迫思維及行為[6],何芳梅等[7-8]認為藥物聯合認知行為治療能獲得更滿意的治療效果。
本試驗通過以團體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為出發(fā)點,觀察其對強迫癥患者的治療后效果發(fā)現:在藥物治療基礎上予以團體認知行為治療比單純使用藥物治療能更好地緩解患者的強迫癥狀,治療效果更為滿意,生活治療提升更明顯,這與Lópezpin等[9-10]的研究結果相似。
團體認知行為療法通過團體活動,患者通過對團員的觀察及分析能更全面的認識強迫癥,并通過訓練如何進行行為暴露及行為阻斷,這極大地緩解了患者的孤獨感[11],更有效地發(fā)揮社會功能,使其進入正確的情緒角色,重而獲得更好的心理健康。在團隊認知行為治療過程中心理治療師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其能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為患者及時更改制定更有效的個體化方案,能讓團員之間更充分的了解幫助彼此,并且逐步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更有利于病情的緩解[12]。這一系列研究均為本試驗提供例有效的理論支持。
藥物聯合團體認知行為治療能有效提高對強迫癥患者的治療效果,更有效的改善生活質量,故在臨床上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段凰,陳春英.認知行為療法和藥物聯合應用于強迫性神經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4,7(3):102-103.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醫(yī)學分會《中國強迫癥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強迫癥防治指南2016(精編版)[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6,49(6):353-366.
[3]朱志先,程若沁,高艷紅.團體認知行為治療對強迫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8,51(6):378-381.
[4]陸璐,鄭悅,曹璇,等.強迫癥新一代認知行為治療技術[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8,28(3):209-211.
[5]宋紅燕,郭志華,李占江.強迫障礙的認知行為治療(案例分析)[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8,27(2):132-138.
[6]程洪燕.強迫癥的心理治療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5,55(23):96-98.
[7]何芳梅,曾小清,林永娟.認知行為療法對強迫癥患者的治療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3):74-75.
[8]王凱風,范青,宋立升.強迫癥物理治療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9,45(5):317-320.
[9] Lópezpina J A,Sánchezmeca J,Lópezlópez J A,et al.Relia- bility generalization study of the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 Pers Assess,2015,97(1):42-54.
[10]王淵,王振,肖澤萍.強迫癥的認知行為治療[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4,(11):1044-1047.
[11]馬瑋亮,白艷樂,仇劍崟,等.團體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對強迫癥患者病恥感的影響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8,31(6):423-427.
[12]任麗平.團體心理治療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8):1246-1250.
(收稿日期:2019-08-30) (本文編輯: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