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星
【摘 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學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被诖?,本文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平臺,以閱讀教學為載體,從教材文本、教學情境和課堂活動等幾個方面,探討如何搭建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之間的橋梁,實現(xiàn)語文與生活的融合與互通。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95-02
一、利用課本內容,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xiàn)象
教材,既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依據(jù),更是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的有效載體。因此,教師應該重視教材文本中生活化教學元素的挖掘與應用,使學生透過文本材料,觀察生活現(xiàn)象、提煉生活感悟。
例如,在《找春天》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在課文中找到“眉毛”“眼睛”“音符”“琴聲”等關鍵詞對應的春天景致,鼓勵學生在課文的啟發(fā)下重新觀察春天的景象。并仿照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觀察到的事物描寫出來。比如,有的學生寫:蝴蝶是春天的“舞蹈”,微風拂過,蝴蝶帶動春天的步伐,翩翩起舞;有的學生寫:草原是春天的“面龐”,顯示了春天的朝氣與活力……通過讓學生觀察春天和描述春天,實現(xiàn)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融合。
春天,對任何一個學生來說都不陌生。然而,在閱讀《找春天》這篇課文之前,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用心去觀察春天,更沒有嘗試去描繪和贊美春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以教材為載體,為學生擦亮了觀察生活的“眼睛”,打開了觀察生活的“窗戶”,使學生樂于和善于觀察生活,從而實現(xiàn)了小學語文閱讀的生活化教學。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帶領學生了解生活常識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善于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貼近學生生活、滿足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實現(xiàn)知識的主動構建和情感的主動體驗。因此,在生活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對教學情境進行精心設計與巧妙安排,從而以情境為載體,使學生認識生活現(xiàn)象、了解生活常識。
例如,《葡萄溝》一文,通篇只是向學生介紹了葡萄溝的各式水果及葡萄干的制作過程,并沒有向學生闡述葡萄溝的水果美味的原因。學生讀完課文之后,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鑒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以下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了解生活常識: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果農(nóng),大家需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參加今年的“‘葡萄溝杯水果知識問答”活動。在知識問答中,教師可以向“小果農(nóng)們”提出以下問題:1.請問大家種植果樹的時候,會選擇什么樣的地方?是陰暗潮濕的地方還是溫暖陽光的地方?2.大家種出來的瓜,是雨水大、陰天多的年份的瓜比較甜,還是雨水少、晴天多的年份的瓜比較甜?3.如果你是來自葡萄溝的果農(nóng),你會如何介紹你們地區(qū)的水果……
通過模擬“果農(nóng)知識競賽”的情境,使學生從果農(nóng)的視角來觀察和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從地理位置、自然氣候等角度,分析葡萄溝水果汁甜味美的原因。可見,語文閱讀教學是沒有邊界的,如果僅僅將目光局限在教材上、課堂內,顯然不符合新課標理念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只有將閱讀教學的眼光放得更加廣闊和長遠,放到生活當中去,才能拓寬語文閱讀教學的范疇,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三、利用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增強生活體驗
“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以課堂活動為載體,鼓勵學生通過主動建構與積極體驗來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同時也形成生活感悟,增強生活體驗。因此,我們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不同的課堂活動,并以此為契機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
例如,在《白鵝》的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對于白鵝的“高傲”有了深刻印象,也足見作者對白鵝的觀察、總結和闡述十分到位。為了進一步鞏固教學成果,教師可以組織“你說我猜”的小游戲:讓每個學生在心里選定一個小動物,然后認真回想該動物的習性與外形特點,并嘗試用一個詞總結出來。然后,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答案”交給教師之后,輪流到前面說出這個詞,看同學們能否根據(jù)自己所說的詞,猜出對應的是哪種動物。
通過這個小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加了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更能促使學生在課文內容的啟發(fā)下,認真觀察和總結不同小動物的特點,并以凝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內容的升華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體驗閱讀,實現(xiàn)閱讀教學與生活實踐的融合。
四、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作為聯(lián)系課文與學生情感的橋梁
學生們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生活中的母子情、父子情、祖孫情、兄弟姐妹情永遠是溫馨甜蜜和動人的;母愛、父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甚至是繼父養(yǎng)母的愛,總是博大精深、牽魂系魄的。把豐富多彩、真實感人的家庭生活引入到課堂中,總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境。
淳樸的民風,勤勞善良的人們……使農(nóng)村的人們生活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之中。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也不是少數(shù),蘊含著的血肉親情、鄰里之誼……為農(nóng)村孩子身心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新教材中有不少描寫家庭、鄰里之間關系的課文,就比較適合農(nóng)村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師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歷引入到課文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由情入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文內容的學習中來。為開展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總之,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積極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從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人生閱歷出發(fā),使學生在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綜合素養(yǎng)。教師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切入點,針對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與開展途徑展開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梁艷.讓小學語文課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
[2]張雨晴.融入生活體驗張揚學生個性——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程生活化閱讀教學謅議[J].人生十六七,2017(12).
[3]張文會.內學外用學用結合舒張深化——漫談小學語文閱讀拓展教學的基本策略構建[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