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琴
摘 要:小學作文的啟蒙教學如果做得不好,會對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和興趣產(chǎn)生長期的不良影響,因此如何做好入門引導,以及此后的循序提高,是每個語文教師都要重視的問題??偨Y(jié)出一些經(jīng)驗,感覺最重要的還是在不超出底線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放開,才能使學生不怕、愛上、寫好作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思考
小學是學生的作文啟蒙階段,從學字到組詞,從造句到寫話,再從組段到作文,學生一步步加量升質(zhì)。讓他們感到最困難的,就是在開始寫成文之時,因為寫成一篇教師認為不錯的文章,比之前寫的任一語言單位的要求都多、都全面,我認為這是引發(fā)學生害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還有就是學生即便明白了,也會按照要求去寫,但寫作內(nèi)容不是他們想寫的,因此不久就會產(chǎn)生厭倦感。本文主要針對這兩點,談談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一點思考。
一、大幅放開,自由寫作
這里所說的大幅放開,既有廣度也有深度,主要用在學生剛開始作文之際,包括內(nèi)容、表達等各個方面。我覺得教師要秉持學生“可能”達到的狀態(tài),而非他們在專家眼中應該達到的水平。教材中的要求是全國同齡學生的平均水準,但在不同地區(qū),學生各有長短,教師更應注重的是自己學生的學情,只有首先放開,讓他們真的“我手寫我心”,才會為未來的題材廣泛、技巧多樣奠定基礎。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問題,教師也應當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寫作,所以我不管是在內(nèi)容主題,還是表達方式上,都會作出最大限度的讓步。
在三年級上冊最初的幾次習作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情形,有的翻來覆去兩三句話,硬扯夠字數(shù);有的半抄半改別人的作文等,對這些情況,我全都沒有批評,而是慢慢揣摩學生寫作的心理,結(jié)合他們平時的性格、愛好以及語言風格等,試圖走進他們的心中,真實感受他們此時此地的想法,而不只是以一個教師的經(jīng)驗,從外在去點評學生及其作文。很多時候,只有進入其心中,才能想出既能起作用,又是學生愿意甚至喜歡接受的個性化方法。
二、點撥技巧,鞏固成果
作文是有很多技巧的,對于逐漸熟悉作文的小學生而言,獲得技巧一般要經(jīng)歷教師點撥、運用、修改以及再重復這一過程;從教師角度而言,第一步的點撥尤為重要。所謂點撥,與授課是有不小區(qū)別的,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順勢而為,先要有學生作文的問題出現(xiàn),然后再以此為基礎進行提示、指導,二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的點撥不僅是講解,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所以,講評是作文切題的一種高效引導方式。
教學五年級下“習作一”時,通過學習例文、歸納寫法、同桌交流、練習寫景后,并沒有急著讓學生上交,而是在第二課時,讓學生修改、謄寫后,選取了其中兩篇有等級差的習作,一篇較好,一篇不太好,引導學生討論比較。較好的寫的是“雨”,描寫了自己在家寫作業(yè)時,所看到的下雨的情形,其中分別寫到了雨前的“陽光明媚”,下雨時的“傾盆大雨,夾著好大的風,把我的作業(yè)都吹到了地上”,和雨后的“露出了太陽,空氣清新”等,就是日常下雨的情形;而不太好的那篇,寫的是“西湖的荷花”,學生其實并沒有到過西湖,只是看過一篇關于描寫西湖荷花的文章,媽媽當時提醒了一句說:你們這次要寫的習作不就是寫景的嗎?他就大概記了一下,所以靠想象拼湊出來的作文,就比較生硬,不夠連貫。兩相比較,學生明白了:親眼所見的會寫得更真實。那些編造的學生,也趕緊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文章。
三、切合題意,閱讀補充
在小學作文評分標準中,“切題”排在第一位,我覺得,這一點不是一個孤立的作文問題,它是跟學生的閱讀能力緊密相連的,如果在閱讀中都不能讀出文本的主題,那么寫作時要想切題,肯定會成問題。于是我進行閱讀教學時,會一邊分析主題,一邊刻意引導學生將其與寫作聯(lián)系在一起。上新課時,如果課題是詩句、名言或有典故出處的,我會布置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相關內(nèi)容,上課時就此稍微展開討論,讓學生對課題有深入了解,然后猜測課文可能寫什么;若課題富有深意,我就跟學生逐字逐詞分析,用反復自由讀的方式,強化他們對課題的理解,并思考如果給我們這個題目,可以怎么寫。
同時,在進行寫作指導時,我是有不少切題的方法可以教給學生的,如:開門見山,直入正題;以關鍵詞,列出提綱;結(jié)尾回顧,不蔓不枝等。高年級學生作文時,選擇小標題的形式,也是避免離題的一種有效的作文方式。
在美國人寫的《提高寫作技能》一書中,明確指出:“寫,是為了有效地交流。”我非常認同這一觀點,為了獲得“有效”的“交流”,學生寫的必須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不是為了美,為了政治而扭曲的。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就要注意對其中各種因素的把控。小學作文的教學指導方法非常之多,有無效果,好不好用,都必須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談,教師不僅要持續(xù)學習,參加培訓,也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jié),將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一屆學生一屆教法,不同學生不同對待,因為人與人的起始點、啟迪線都是不一樣的,只有順著各人的點與線行進,才可能高效。
參考文獻:
[1]寧冬,馬明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點滴做法[J].黑河教育,2018(3).
[2]蔣書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點滴感悟[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