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德
摘 要:立德樹人,德育為首,是當今教育界的主流思想,它充分凸顯了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結(jié)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小學生德育的具體方法和策略進行描述,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借鑒。
關(guān)鍵詞:小學生;德育;言傳身教;開展活動;家校合作
對小學生而言,這一階段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啟蒙階段,德育的實施是否合理到位,直接關(guān)乎他們未來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小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學生的靈魂進行塑造,使學生的素質(zhì)、思想和德行都得到全面加強。那么,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率先垂范,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薄坝耍纫?。”教師常常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還應當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質(zhì)。小學生有極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進行模仿,一旦教師的言行舉止不恰當、不規(guī)范,那么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良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深刻領(lǐng)會到日常中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做到率先垂范,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比如,教師教導學生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教導學生與他人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關(guān)心,教師首先要做到關(guān)心他人、愛護他人;教導學生不說謊話、誠實守信,教師首先要做到信守承諾、答應他人的事情必須做到;教導學生禮貌待人、坦誠相待,教師首先要做到禮讓謙卑、以禮相待;要求學生按時到校、不遲到早退,教師首先要做到按時給學生上課,不無故缺課;教導學生注重儀表、舉止文明,教師首先要做到穿戴整齊、大方樸素……這樣,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那么在無形之中就會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作用,使學生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
二、開展活動,親自體驗,強化學生德育實踐能力
古詩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苯處熤皇菃渭兊貙W生進行德育理論知識的講解,那么學生的德育認知只能停留在淺層的理解階段,不進行切身實踐和體會,學生是無法將德育知識內(nèi)化為自身能力的,自然也就無法真正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人格情操。基于此,教師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親身體驗、親自參與,使自身的德育實踐能力得以發(fā)展和提高,實現(xiàn)“知”和“行”的結(jié)合和統(tǒng)一。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下組織學生開展“愛心獻父母”的主題實踐活動,即要求學生回到家之后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父母做飯、洗碗、打掃衛(wèi)生、洗衣物等,并制作感恩父母的卡片,將自己想對父母說的心里話寫在卡片上,以此來讓學生體會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辛苦,并學會用實際行動感謝自己的父母。也可以開展“愛心獻社會”的主題實踐活動,即帶領(lǐng)學生走進養(yǎng)老院,為老人們送去自己的關(guān)心和愛心,以此來弘揚尊老、敬老、助老的新風,營造溫馨和諧、健康文明的氛圍。還可以開展以“愛心獻自然”的主題實踐活動,即讓學生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合作討論的活動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感受到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讓他們從小就樹立起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三、家校合作,共建聯(lián)系,開拓學生廣闊進步空間
學生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接觸的是自己的父母,他們的原始情感也是來源于父母,所以,學生的身心是否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與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息息相關(guān)。所以,對學生進行德育,不僅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更是家長的責任。學校要與學生的家長共建聯(lián)系,做到學校和家長之間及時、主動地對信息進行反饋,從而保持德育的一致性。
學??梢栽诘掠^念、教育方法等方面,與學生家長一起交流,從新的角度和層面出發(fā),結(jié)合具體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對德育方案進行優(yōu)化。也可以建立微信、QQ群,在群里,學生家長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教師也可以在群里提出切之可行的德育合作策略,以此來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拓寬學生廣闊的進步空間,并助推小學德育建設(shè)的長遠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程,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到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意義,并將德育滲透在每日的工作過程中,讓學生時時刻刻接受德育思想的啟迪和洗禮,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成為德、智、體、美多方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鳳,史清.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38.
[2]肖永基.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生德育培養(yǎng)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