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王汐牟
摘 要 堅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政治性與理論性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教育根本任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還存在一些政治性與理論性缺失的現(xiàn)象,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回歸理論邏輯本身,有力回應時代問題,以教學內(nèi)容為核心,適用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師政治和理論素養(yǎng),發(fā)揮主體能動作用,永葆思想政治理論課堅定的政治功能和鮮明的理論本色。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政治性 理論性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2.039
Abstract Adhering to the political and theoretical nature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olitical and theoretical lack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need to return to the theoretical logic itself in teaching, to respond strongly to the problems of the times, to focus on teaching content, to apply teaching methods, and to improve teachers' politics and theory accomplishment, play the role of the main body, and maintain the firm political function and vivid theoretical na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olitical; theoretical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政治性和理論性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教育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隨著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近年來,各高校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模式以及新媒體手段的運用和融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zhì)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建設課程育人質(zhì)量提升體系,2018年4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8版教材全面使用,這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的領會、把握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如何堅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確的政治方向,如何探究課程的思想性和理論性,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這是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zhì)量,完成培養(yǎng)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時代新人任務必需解決的深層次的問題。
1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政治性與理論性是實現(xiàn)教育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當前,面對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態(tài)勢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價值觀的無聲較量,面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的思想意識多樣多變的新特點,面對網(wǎng)絡新媒體時代多元價值導向的碰撞與沖擊,當今的大學生正接受著這個時代思想領域的巨大挑戰(zhàn)與考驗。一方面他們?nèi)菀捉邮苄率挛镄滤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另一方面價值判斷的能力尚不成熟,對主流價值觀缺乏認知與認同,容易受到西方價值觀或非主流社會思潮的影響,甚至會被別有用心之人煽動或蠱惑。雖然他們在專業(yè)學習中成績優(yōu)異,但是未能形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沒有具備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和科學方法去辨別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更缺乏對助力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擔當,根本原因就在于很大一部分學生的政治素質(zhì)不過硬。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承擔著引導和幫助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把握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深刻把握課程內(nèi)容的政治性性和理論性,將理論講透講徹底,才能發(fā)揮思想引領的作用,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理論化學習的需求,才能使思政課真正走進學生心里,使其徹底信服,最終引導他們立志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
2 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政治性與理論性缺失的表現(xiàn)及成因
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尤其是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后,各高校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從機構建設,經(jīng)費支持,教師配備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各學院在教學方法改革以及實踐教學探索方面也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目前,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突出的問題是一方面教學中模糊了政治性,只追求個人的學術造詣,弱化了思政課的政治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輕視了理論性,或者因教師個人理論素養(yǎng)不夠,只講其一,講不了其二,或者為了單方面提升學生抬頭率,一味迎合學生求新求變的要求,過分強調(diào)方式方法的運用,具體表現(xiàn)如下:
2.1 脫離教材,教學內(nèi)容只注重學術性和知識性,淡化政治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由國家中宣部、教育部組織全國有關專家學者組成課題組在廣泛調(diào)研的基礎上進行編寫并修訂的,自2006年出版以來經(jīng)歷了2007年7月、2008年1月、2009年5月、2010年5月、2013年7月、2015年8月和2018年3月共七次修訂,可以說國家高度重視歷次教材的審閱修訂工作,它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以及國家大政方針政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首要任務,也是是思政課教師授課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nèi)容依據(jù)??墒悄承┙處煂滩牟灰詾槿?,以專題化教學為幌子,脫離教材進行教學設計,目的在于彰顯自我在學術研究中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對于自己了解的問題利用大量的課時講解,而對于自己不了解的問題可能只字不提。在教授過程中,灌輸給學生一些可能有爭議的觀點,將思政課堂變成了自己展示學術成果的舞臺,而忽略了思政課最根本的政治屬性和政治功能。
2.2 照本宣科,教學內(nèi)容浮于表面,忽略理論性
教材幫助授課教師把握課程內(nèi)容的主線和理論邏輯體系,闡釋了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僅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如何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這是上好思政課的關鍵所在。有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教材說什么我就講什么,教學內(nèi)容完全照搬教材內(nèi)容,只講是什么,不講為什么,只是照本宣科,灌輸說教,而沒有學理分析。由于目前一部分思政課教師放松了對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追求和科研能力培養(yǎng),認為思政課就是公共課,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少我沒有亂講,講的都是正面的內(nèi)容,沒有犯錯誤,而忽略了課程的理論性要求,從而使得課程質(zhì)量大打折扣。
2.3 教學方式一味求新,形式為主,內(nèi)容為輔
目前,各高校都在不遺余力地創(chuàng)新和挖掘更具有親和力和實效性的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尤其是探索與網(wǎng)絡新媒體的融入和結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某些高校認為思政理論課內(nèi)容相對其他課程易懂好學,便完全開展慕課或線上教學來完成,學生只要完成線上視頻課程的觀看學習,在網(wǎng)上完成機考,而不用參加課堂面授課程就可以順利完成該門課程的學習和考核任務,某些高校是加大線上教學的比例,而縮小課堂面授的課時,這樣的方式雖然迎合了現(xiàn)代學生的網(wǎng)絡學習新模式,減輕了教師的授課壓力,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究竟如何,我們很難評判??梢哉f,這些新的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都是有必要的,符合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但是在使用的同時也要有個限度,如果把滿堂課程完全變成了計算機、軟件、手機操控的課程,那可能就變了味道,形式較內(nèi)容來講畢竟只是輔助作用,關鍵還在內(nèi)容,有些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一知半解,只是在教學方式上一味求新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我們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上還需要冷靜思考。
3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政治性與理論性的對策建議
3.1 破解難點,回歸理論邏輯本身
吃透教材,研究教學內(nèi)容,破解關鍵性的難點問題是提升思政課教學理論性的必由之路。厘清教材中的理論邏輯體系是全面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首要任務,以“基礎”課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為例,要講清楚第一個問題“什么是中國精神”,就必須破解一系列的理論難點,包括什么是精神,民族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為什么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時代精神的科學內(nèi)涵,為什么改革創(chuàng)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以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以上難點的一一破解都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認真研讀相關理論,花大量時間對理論知識進行凝練總結,最終在課堂中能夠游刃有余地給學生講清楚講明白講徹底,這一過程既實現(xiàn)了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有效轉化,也提升了教學的理論魅力。
當然在破解理論難點時,還要注意把握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論闡釋要做到有理有據(jù),邏輯自洽,以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為基礎。另一方面吸取和借鑒國內(nèi)專家學者對教學內(nèi)容的解讀,通過培訓幫助自身更好地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理論邏輯體系和重難點問題。
3.2 關注熱點,有力回應時代問題
理論來源于實踐,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檢驗,最終才能正確指導實踐,這是人類認識的基本規(guī)律。理論產(chǎn)生的目的和意義就在于指導實踐,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政治性和理論性還體現(xiàn)在能否有力回應時代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講授的理論觀點和內(nèi)容是面對時代需要,國家和社會發(fā)展以及青年大學生個人成長成才需要應運而生的,經(jīng)過反復錘煉打磨,凝練總結形成的,如何實現(xiàn)這些理性認識回到實踐,關鍵在于在講清楚理論的同時還要能夠運用理論去回答和解釋學生的困惑以及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同時也在大學生群體中顯現(xiàn)出來的一些負面的觀點,如攀比的心態(tài),“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汶川地震中“范跑跑”現(xiàn)象等,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了“基礎”課第一章“人生價值的追問與創(chuàng)造”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內(nèi)容,那么思政課教師就應直面問題所在,講清楚為什么這些觀點是錯誤的或片面的,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中存在的這些現(xiàn)象,敢于有力回應學生的疑惑,甚至是質(zhì)問,這不僅體現(xiàn)了課程教學的理論魅力,更彰顯了課程的政治性。
3.3 適用方法,堅持教學內(nèi)容為核心
內(nèi)容和形式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密不可分,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之間亦是如此。授課時間十年以上的教師依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會得出內(nèi)容為王的看法和認識,這正體現(xiàn)了在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為核心的重要原則。教學內(nèi)容是神和魂,課程是否有精氣神,歸根到底要靠內(nèi)容來體現(xiàn),而教學方式是形和法,是手段和途徑,如何做到神形一致才是關鍵,因此,一堂好的課程一定是一次精神享受的盛宴,在這次宴席上,所有的菜品都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而盛放美食當然要也要靠精致得體的餐具來體現(xiàn)它的價值。但是如果菜品味道不佳,即便用再精貴的餐具都是無濟于事的。教學內(nèi)容就好比這菜品,而教學方式就像這餐具,更重要的是如何烹制出美味佳肴。以“基礎”課為例,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建議采用專題化教學,每個專題以問題鏈式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嚴密,逐啟逐發(fā)。問題式的教學設計就像把這個專題的主題詞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剝開來,最終揭示真相,這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把握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在教學安排上,專題化教學的基礎上還可以利用微課這個新媒體,將每個專題問題錄制成微課發(fā)給學生作為課前預習及課后總結的資源。在課堂中可以就問題鏈中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等問題式探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3.4 勤勉修身,提升自我政治與理論素養(yǎng)
思政課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個人的政治立場以及理論化教學水平的程度直接決定并影響著課程的導向性和思想性。一是鼓勵教師研讀經(jīng)典,不斷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對于一個站在講臺上的教師來說,這句話可以受用終身,加強學習是教師的必修之課,研讀經(jīng)典是政治理論學習的重要方式。二是增強科研能力,提升理論素養(yǎng)。科研與教學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科研做的好不好也會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高不高,一個課講的好的教師一定也是科研能手。教師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中的重難點問題作為科研問題來突破,而獲得的科研成果也理所當然地運用到了教學中,而在教學中要發(fā)揮科研精神去研讀教材,這樣才能有毅力去破解教學中的理論問題。三是搞活教研室集體備課,群策群力,共同進步。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鳛榻處焸€人素養(yǎng)的提升,應在集體的幫助下共同完成,集體備課是研讀教材的很好形式,剛入職的新教師和擁有豐富經(jīng)驗的老教師,優(yōu)秀的教學能手和教學名師,以教學內(nèi)容中的理論難點和熱點作為研討主題,大家集思廣益,思想互相碰撞,互相學習借鑒,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利用集體備課,還可以進行教學展示活動、說課比賽、理論熱點領學等活動,充分發(fā)揮教研室集體備課的作用,讓每個思政課教師在集體中擁有成就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魏強,周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變”與“不變”.思想教育研究,2018(4).
[2] 孫英.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問題意識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