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中醫(yī)講陰陽,論五行,十分重視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倡遵照四季五補(bǔ)的理論,來指導(dǎo)人們飲食用膳,就會起到保健強(qiáng)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作用。我們開辟“四季藥膳”小欄目,每期針對當(dāng)季高發(fā)病癥推薦適宜藥膳,幫助大家平衡陰陽,遠(yuǎn)離疾患。
食材:香椿尖1 0 0克,豆腐3塊,雞肉250克。
做法:先將香椿尖洗凈,去除硬梗;豆腐每塊切成6小塊;雞肉洗凈,切絲。鍋內(nèi)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武火煮沸后,放入所有備好的食材,煮10分鐘,用適量花生油、精鹽調(diào)味,即可。
功用:香椿為早春樹蔬,其性味辛苦平,善于健胃化濕、解毒殺蟲;豆腐性味甘涼,長于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雞肉性味甘溫,功擅溫中益氣、益精填髓。諸物合烹,味道鮮香可口,有良好的健脾益氣、開胃消食、化濕解毒等作用。適宜于春季一般人群服食,也可用于脾胃虛弱所致諸癥的輔助治療。
食材:鮮牛蒡根1根(約250克),生地30克,黃豆120克,豬脊骨500克,雞腳6只。
做法:先將豬脊骨洗凈,斬大塊,放進(jìn)沸水中稍焯,撈出沖洗干凈血水;牛蒡根削皮,洗凈,切厚塊。所有食材一齊置于沙鍋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白酒少許,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2小時,精鹽調(diào)味,即可。
功用:牛蒡根性味苦微甘涼,善于散風(fēng)熱、消毒腫;生地黃性味甘寒,長于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黃豆性味甘平,功善健脾利水、寬中導(dǎo)滯、解毒消腫。豬脊骨性味甘平,功擅益腎滋陰。雞腳性味甘溫,功善溫中益氣、益精填髓、強(qiáng)筋骨。諸物合用,湯性平和,清而不泄,補(bǔ)而不滯,有良好的健脾益氣、利水祛濕、涼血解毒、益腎滋陰等作用,適宜于春季一般人群服食,也可用于脾腎不足、陰血虧虛,或水濕壅阻、血熱毒盛所致諸癥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