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語文課程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是《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在學習毛澤東《七律·長征》時心靈受到陶冶,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在學習中教師要注重誦讀、鑒賞、品悟、探究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紅軍精神,體驗無疆大愛,發(fā)展思維能力,鍛煉表達能力,從而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傳承;紅色經典;詠頌;無疆大愛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1課
一、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課文的基本功。
2. 理解詩句,學習紅軍的革命精神。
3. 誦讀紅色詩詞,做好積累,學會表達。
二、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說、品、議的方法,發(fā)展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體悟到紅軍英勇無畏的美好品質。
三、 教具準備
預習單及相應課件。
四、 教學過程
(一) 課前交流,設置情境
同學們到過朱家崗嗎?這里是我們泗洪的紅色故土。1942年12月,我們的新四軍第4師9旅26團在這里抗擊日本侵略軍平林17師清水旅團的進犯,打了一次以少勝多的守備戰(zhàn)。同學們還了解這次戰(zhàn)斗的哪些情況呢?
請同學各抒己見,營造出對革命先輩崇敬和愛戴的氣氛。
【設計意圖:由家鄉(xiāng)的紅色教育特色,引發(fā)出學生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為新課教學打下扎實基礎。】
(二) 啟發(fā)談話,激情導入
1. 聽長征歌,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情境中進入課文的學習。導入課題,邊讀題邊板書。
2. 看長征圖,了解長征情況。讓學生根據預習單中的關于長征的鏈接資料進行介紹。指名學生進行介紹,同時讓學生評價,對不全的地方進行補充。
3. 了解什么是七言律師。根據學生搜集的資料來介紹。
【設計意圖:通過聽長征歌,營造課堂教育情境;出示長征圖,從視覺上看紅軍長征的不易;介紹長征故事,讓學生感受紅軍歷盡千山萬水的英勇頑強,激發(fā)學生胸中臆,點燃心中情。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應用信息的能力。】
(三) 學習生詞,質疑問難
1. 邊讀課文邊畫出生詞。注意字音與字形。并讓學生自行評價糾正。
2. 學生用生字組詞,并在白板上板演。(白板上顯示生字格,并進行書寫。)對于生詞的書寫要進行結構方面的指導。讓學生書寫:逶迤、磅礴、泥丸、岷山。
3. 提出不懂的問題。比如:為什么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平常常?“暖”和“寒”有什么特別的含義?讓學生聯(lián)系詩句展開聯(lián)想。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夯實雙基。同時讓學生板演生詞,師生評價書寫情況,探究書寫技巧與字的結構等。讓學生從小就勇于思考,不斷發(fā)現(xiàn),不停探索,懂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p>
(四) 讀文品詞、悟文體情
利用讀、賞、悟的方法理解詩句。白板出示整首詩,對重音、節(jié)奏做好標記。分小組學習,再品學交流。
1. 品學首聯(lián)。師問:“哪兩句詩是總寫長征的?”從而抓關鍵字詞“難”和“閑”。再引出反映出“難”和“閑”的詩句進行品、學、悟。
2. 吟誦頷聯(lián)。師簡介五嶺、烏蒙,然后用白板功能畫出“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的樣子并讓學生表演。在吟誦中想象畫面,激發(fā)情趣。
3. 體悟頸聯(lián)。通過抓關鍵詞進行體會、想象、誦讀、體悟,給學生營造一種真切情境,走進紅軍情,走進文本境。
(1)讓學生說一說“云崖”的形象和“鐵索”的情形。讓學生邊讀邊想“巧渡”的快樂與“搶渡”的驚險。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悟,進一步理解紅軍的堅強和英勇。
(3)誦讀見悟,表現(xiàn)“暖”與“寒”的感覺。
4. 暢想尾聯(lián)。在聯(lián)想中體驗紅軍勝利的喜悅,領略革命的情懷,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敬意。在誦讀中展現(xiàn)紅軍的心情與自然雪景相映成趣的美妙!
(1)借助工具書學習“岷山”“三軍”“開顏”的意思。領悟詩意。
(2)誦讀出紅軍過雪山的喜悅心情。先指名讀,再齊讀。
【設計意圖:1. 強調語用,讓學生領會總分寫法,懂得全詩是圍繞前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來寫的。學習紅軍高貴品質。2. 品味詩意,想象畫面。3. 悟文體情,讓學生在詠頌吟哦中走進文本,走入紅軍的心靈之處,體悟“暖”“寒”“喜”的含義,體驗紅軍的精神品格,珍惜當下幸福生活?!?/p>
(五) 賞圖用詞,感悟領神
出示“烏蒙逶迤圖”“金沙水拍圖”“更喜雪景圖”等,讓學生想象說話,領悟題旨。
先讓學生欣賞圖畫,然后結合所學詩歌,再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進行說話。引導學生評價,培養(yǎng)鑒賞能力。
在講話中突出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體驗到紅軍的優(yōu)秀品質,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設計意圖:看圖想象,培養(yǎng)言語表達能力;領神韻,通過情境營造,仿佛情景再現(xiàn),激活思維的火花?!?/p>
(六) 讀中見悟,詠中見頌
1. 先各人練習,再指名朗讀,要讀得準確、流利。
2. 教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進行重點詞句的范讀。
3. 學生分小組練習誦讀,推薦代表展示誦讀成果。
4. 男女互讀。
5. 整體誦讀,表達出對紅軍的贊美之情。
【設計意圖:1. 讀中見悟,讓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紅軍情、紅軍神,通過誦讀表現(xiàn)出來;2. 詠中見頌,讓學生把思悟到的經典意、篇中韻,通過吟詠的方式傳承下來。讓經典永遠銘記于我們的心田里?!?/p>
(七) 整體感受,融情表達
師:讀了這首長征詩,你最突出的感覺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鼓勵學生談具體一些,特別是要說清楚自己是怎么從詩句中體會到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體悟的收獲對紅軍、老師、同學、家長說,在情景模擬中融情表意。學生針對自己的情思、自己的思想真切地傾吐,構建自己的言語表現(xiàn)形式?!?/p>
(八) 拓展遷移,誦讀積累
誦讀毛澤東的詩詞。讓學生通過誦讀,充實自己的積累,更進一步了解革命傳統(tǒng)文化,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
同時鼓勵學生多搜集紅色詩詞進行不斷進學習,進一步把紅色文化傳承下來??梢韵葌€人誦讀,接著小組誦讀,然后再進行全班誦讀。
【設計意圖:進行多篇閱讀,了解領袖毛澤東的情懷,學習人民軍隊的英勇氣概、樂觀精神和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引導學生做好詩詞積累,讓經典永流傳?!?/p>
(九) 課外延展,研學探究
1. 聽長征歌。
2. 讀紅色詩詞。
3. 讀紅色革命書籍,如《紅巖》,并寫一篇讀書筆記。
4. 開展尋訪老戰(zhàn)士活動。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聽唱歌曲、誦讀詩詞、閱讀革命故事、尋訪老戰(zhàn)士、抒寫心得體會等方式自主學習。讓學生在研學探究中學習革命精神,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p>
【設計總評:新課標指出: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本節(jié)課正是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地的“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讓當今的孩子知曉那段革命的艱苦歲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過《長征》等不朽的革命詩篇學習,學生會更加感受到革命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從而向革命先輩學習,記住歷史,生發(fā)革命之豪情,繼承革命遺志,將來為黨和國家做貢獻。
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還要充分利用課外多開展唱紅歌、背紅詩、閱紅書等活動,讓學生從小就向革命者學習,這樣必然會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本節(jié)課在注重對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同時,還突出語文自身的特點,通過誦讀、書寫、想象、體驗、感悟、聽說等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作者簡介:
李筍,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曹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