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官網(wǎng)發(fā)布消息稱,該中心原主任、中國當代歷史專家、歷史與政治學名譽教授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中文名馬若德)因病于2月10日逝世。
麥克法夸爾1930年出生于英國貴族世家,曾在牛津大學攻讀哲學、政治學和經(jīng)濟學,后在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從事中國研究,1955年獲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他開始為《每日電訊報》、《星期日電訊報》、BBC“全景電視臺”等機構(gòu)報道中國新聞。
1960年,麥克法夸爾作為主編在倫敦創(chuàng)辦《中國季刊》,以其“嚴格、客觀分析”的辦刊標準,將這本雜志辦成海外影響最大的中國研究雜志。
1974年至1979年,麥克法夸爾代表工黨擔任英國議會下院議員,期間中國研究受政治氣氛的限制無法進行,1981年才轉(zhuǎn)投社會民主黨并回到學術(shù)圈。此后,他先后擔任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院長、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w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文革”,中蘇、中美、美蘇關(guān)系,毛澤東政治思想,鄧小平主導(dǎo)的改革等,這些話題都是麥克法夸爾的研究領(lǐng)域。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完成于20世紀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還有他參與編著、1997年出版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等。
麥克法夸爾曾數(shù)次來到中國。2015年在北京參加首屆馬克思主義者大會期間,麥克法夸爾為大學生舉辦了講座。當時他談到,研究歷史的方法之一是“透過字里行間”找內(nèi)容。
評論說,作為一位遠離中國大陸的“局外人”,麥克法夸爾懷著極大的興趣,潛心中國研究。他治學嚴謹、注重史料,長于理論分析。他關(guān)于中國當代研究的系列著作,在學界引起廣泛關(guān)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世界性理論參照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