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石萍
摘 要:新課程提倡大語文觀,即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如何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實踐:教育資源生活化,讓課堂因生活而充滿活力;課堂知識多實踐,讓素養(yǎng)因實踐而逐步提升。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育資源;生活實踐;語文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育應依托生活進行,成功的語文教學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應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要培養(yǎng)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宗旨的人的素養(yǎng)?!比绾巫屨Z文教學和學生心靈相溝通,與社會天地相接壤,基于生活,讓語文課堂綻放活力,是我們每位教師探索的目標和努力實現(xiàn)的方向。
一、教育資源生活化,讓課堂因生活而充滿活力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語文”,語文教學應根植于現(xiàn)實生活,弘揚時代精神,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課堂為起點,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使語文教學充滿生活氣息。
1.留心觀察,認識生活
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的課文,有很多的內容是學生常見的、比較熟悉的自然景觀或生活現(xiàn)象,如《秋游》《荷花》等,學生因為沒有更多地了解或仔細地觀察而對其知之甚少。教學時,教師應該有目的地提出觀察任務,并教給學生一定的觀察方法。如教學《夕陽真美》《荷花》這類課文時,我?guī)W生去看傍晚的夕陽,觀看夕陽顏色的變化,以及夕陽下各種景物的特點;夏荷開放的季節(jié),讓家長帶孩子走進家鄉(xiāng)的萬畝荷花蕩,在荷香清風之中觀賞碧葉連天,綠波蕩漾的景象……這樣,學生通過觀察,有了自己真實的感受,豐富了認識。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興趣盎然地走進文本描繪的情境,深刻地感悟課文語言文字表達的優(yōu)美,提高了認識美、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2.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生活
朱小蔓教授指出:“語文反映生活。生活是處在情境中的,離開了情境,很難理解和運用知識?!?/p>
小語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與學生的生活貼近,我們可以把課文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fā),把握文章的感情脈絡。如在教學《學會查“無字詞典”》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領會聰聰和爸爸理解“驕陽似火”這一詞語的不同方法后,我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能不能也學著爸爸的樣子來說一說呢?”此時,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有的說:“你看,那一朵朵花兒有氣無力地低垂著腦袋,好像在說‘渴死了,渴死了,快給我喝點水吧!”有的說:“我剛跨上爸爸的電瓶車車座,燙得我連忙從車座子上跳下來?!薄@樣,學生不僅理解了“驕陽似火”的意思,也明白了不僅要在書本中學習語言,也要在生活中學習語言的道理。
有的課文內容距離學生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再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在教學《生命橋》時,為了展現(xiàn)老羚羊以自己的身體做橋墩來挽救年輕羚羊感人的一幕,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視聽逼真的情境,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從而對課文的內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了多元的體驗。
3.精彩體驗,升華生活
杜威說:“教學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是一種過程,一種體驗,一種感悟。”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用讀、說、寫、畫、演、唱等形式,表現(xiàn)課文內容,活用課文語言,升華情感,體驗語文學習本身的樂趣。
如在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切一切蘋果,在感受不同切法帶給自己不同驚喜的同時,深切體會原來“換一種方法去做就是創(chuàng)造力?!钡膬群T偃缃虒W《公儀休拒收禮物》這類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時,讓學生把自己作為文中人物,在真實表演中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受劇本的魅力。
二、課堂知識多實踐,讓素養(yǎng)因實踐而逐步提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有,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1.走進學校生活
學校是學生實踐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每一扇櫥窗,每一面墻壁,每一棵植物,都是學生實踐的天地。春天,我們讓學生在校園內種下小花,陪伴小花成長。為古詩配上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讓古詩的意境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開展“我是小小主持人”等實踐活動,讓書本中的知識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走上實踐的舞臺,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活動中得以提升。
2.走進家庭生活
家庭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學生身邊的老師。如結合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請家長們結合教學內容,在家庭生活中,很自然地跟孩子進行交際,讓孩子在交流和展示中,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在父母的激勵和贊賞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
3.走向社會生活
社會是學習語文的大天地,如學會寫信的方法后,給遠方的親戚朋友寫信,介紹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學習了《春聯(lián)》,讓學生走進生活中,讀春聯(lián),賞春聯(lián),甚至寫寫春聯(lián)。這樣,學生能夠在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用語文,真正提升聽、說、讀、寫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學只有引領學生走進生活的大殿堂,才能成為活水之源,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才能不斷地提高,語文也會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而魅力無窮。
參考文獻:
[1]徐瑩輝,王文嶺.陶行知論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成尚榮.構建生活的課堂:現(xiàn)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01.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