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正云,黃 燕,沙 敏,徐 捷,葉 軍,郭 婷
(泰州市人民醫(yī)院 中心實驗室,江蘇 泰州225300)
單核細胞在調(diào)節(jié)炎癥和參與炎性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外周血單核細胞依據(jù)CD14、CD16 的表達強度分為三個亞群:Mon1、Mon2、Mon3,其中Mon1 具有吞噬、蛋白水解及促炎作用[1],還能分泌促炎因子及粘附分子,能向發(fā)揮促炎作用的M1 型巨噬細胞分化,發(fā)揮免疫清除功能[2]。在炎癥刺激的情況下,Mon2 單核細胞上的CD163被刺激并脫落,Mon2向Mon1轉(zhuǎn)變[3]。這些不同亞群的單核細胞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對單核細胞或單個核細胞檢測結(jié)果受標本放置時間的影響有較多研究[4-7],但有關標本放置時間對單核細胞中不同亞群檢測結(jié)果的影響尚未見相關研究。我們比較標本采集后不同的放置時間對單核細胞不同亞群檢測結(jié)果的差異,為單核細胞不同亞群的臨床檢測和科研工作提供依據(jù)。
1.1 材料
1.1.1 儀器 流式細胞儀(FACSCalibur,美國BD)產(chǎn)品,用CELLQuest軟件(美國BD)獲取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
1.1.2 試劑 CD45-PerCP (Code NO:347464)、CD14-FITC(Code NO:347493)和同型對照Mouse IgG2a-FITC(Code NO:349051)由BD Bioscience 公司提供;PE Mouse Anti-Human CD16(Clone:3G8)同型對照Mouse IgG1-PE(Clone:349043)由BD Phamingen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及保存 樣本來源于完全隨機法選擇的20例我院健康體檢者,所有受試者均于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2mL,EDTA-K2抗凝,標本第一次檢測于采集后1小時之內(nèi),隨后在25℃放置4小時、8小時測定。
1.2.2 標本染色處理 將試管分為兩組,測定組加 入CD45-PerCP 和CD14-FITC、CD16-PE 各20μL,對照組加入CD45-PerCP 和Mouse IgG2a-FITC、Mouse IgG1-PE各20μL;將標本充分混勻,分別加50μL標本于上述兩管中,震蕩器上充分混勻,避光放置15min;分別加入溶血素各2mL,充分震蕩,避光放置10min。1500rpm 離心5 min 棄上清,各加入生理鹽水2mL 震蕩,1500rpm 離心5min 棄上清,各加入生理鹽水100μL,充分震蕩混勻,待測。
1.2.3 流式細胞儀器設置及數(shù)據(jù)分析 用FACSComp 調(diào)整儀器前向角(FSC)、側(cè)向角(SSC)、熒光一(FL1)、熒光二(FL2)、熒光三(FL3)的電壓及補償。以SSC 為縱坐標,分別以FSC、CD45、CD14為橫坐標獲取數(shù)據(jù),在三種圖上分別選定單核細胞群設門,用CELLQuest 軟件獲取2000 個單核細胞進行分析,分析Mon1、Mon2、Mon3的比例。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采用SigmaPlot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文中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樣本放置時間對檢測結(jié)果影響時采用配對t 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表1 標本放置不同時間對單核細胞Mon1亞群檢測結(jié)果比較(%)
2.1 標本放置時間對不同設門檢測單核細胞亞群的影響 20 例樣本采集后1 小時內(nèi)、室溫放置4小時、8小時檢測,不同設門方法對檢測Mon1、Mon2、Mon3結(jié)果的比較(見表1、2、3)。結(jié)果顯示:樣本放置8 小時與1 小時內(nèi)相比較,F(xiàn)SC-SSC的設門方法、CD14設門方法檢測的Mon2群細胞顯著上升(P<0.05),Mon3群細胞顯著下降(P<0.05);而CD45設門方法,隨著時間的延長,Mon1群細胞顯著上升(P<0.05),Mon3 細胞顯著下降(P<0.05)。而8 小時與4 小時內(nèi)比較,F(xiàn)SC-SSC 設門時Mon2顯著升高(P<0.05),而CD45 設 門、CD14 設門檢測Mon3 細胞顯著下降(P<0.05),其余不同設門方法Mon1、Mon2、Mon3 比例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不同時間點FSC-SSC 設門檢測單核細胞亞群的分析(見圖1、表4)標本室溫條件下,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單核細胞SSC 方向檢測信號下降(見圖2)。隨著時間的延長,單核細胞出現(xiàn)分群,SSC檢測信號較高的群(SSChi)和SSC檢測信號較低的群(SSClow),其Mon1、Mon2、Mon3 表達見表1。結(jié)果顯示,與樣本放置4小時相比,樣本放置8 小時,SSClowMon1、Mon2、Mon3 的比例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SSChi中Mon1、Mon2、Mon3的比例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標本放置不同時間對單核細胞Mon2亞群檢測結(jié)果比較(%)
表3 標本放置不同時間對單核細胞Mon3亞群檢測結(jié)果比較(%)
標本室溫條件下放置4小時,SSClow與SSChi相比Mon1、Mon3 有 顯 著 性 差 異(t=17.946,P<0.001;t=12.177,P<0.001)),Mon2 相比無顯著性差異(t=0.232,P=0.821)。而室溫放置8 小時,SSClow與SSChi相比Mon1、Mon2、Mon3 均有顯著性差異(t=8.278,P<0.001;t=2.864,P=0.019;t=7.323,P<0.001)。
表4 不同時間點SSChi、SSClow單核細胞亞群分析
圖1 標本放置不同時間單核細胞不同亞群的表達(R1:SSChi,R2:SSCdim)
2.3 標本放置不同時間CD45 設門檢測單核細胞亞群的分析 采用CD45 設門檢測單核細胞亞群時,隨著標本放置時間的的延長,SSC 方向檢測信號下降,放置8小時,單核細胞SSC方向信號與淋巴細胞分界不明顯,見圖2。
圖2 不同時間CD45設門方法
研究顯示,標本采集時間對檢測結(jié)果有較大的影響[4-7]。如汪毅、馬南花等研究標本放置時間對單核細胞分類計數(shù)影響[4,5]。宋建新等研究了標本放置溫度及時間對外周血CD34+細胞及單個核細胞(MNC)計數(shù)結(jié)果的影響[6]。連文萍等報道血液檢驗結(jié)果與血標本放置時間的關系,結(jié)果顯示,血清K+在1h 后即明顯升高,血清Cl-于4h 后明顯下降,而Na+稍有下降。單核細胞與血小板隨著血液標本放置2h后明顯提高,放置4h后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減低[7]。
我們觀察標本放置時間對不同的設門方法檢測單核細胞亞群結(jié)果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樣本放置8 小時,F(xiàn)SC-SSC 的設門方法、CD14 設門方法Mon2 群細胞顯著上升,Mon3 群細胞顯著下降??赡艿脑蚴?,單核細胞亞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分化發(fā)育階段,隨著Mon1 到Mon2 到Mon3細胞不斷成熟,因此隨著時間的延長,一部分Mon1 轉(zhuǎn)化為Mon2,而一部分Mon2 轉(zhuǎn)化為Mon3,一部分Mon3 死亡。但因Mon1 數(shù)量較高,Mon2 數(shù)量較低,因此隨著時間的延長,Mon2 的比例上升,而Mon3 比例下降。CD45 設門的方法與標本放置的時間有關,隨著時間的延長,Mon1群細胞顯著上升,Mon3細胞顯著下降。其原因除上述因素外,我們還觀察到,隨著時間的延長,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室溫放置4小時單核細胞SSC的信號下降、FSC 信號增加,出現(xiàn)明顯分群現(xiàn)象(見圖2)。并且隨著放置時間從4 小時延長到8 小時,SSChi/SSClow顯著下降。其中出現(xiàn)SSCloww群中部分細胞與淋巴細胞SSC方向信號重合,我們對SSChi和SSClow分析顯示,SSChi中Mon3 細胞顯著低于SSClow中Mon3細胞。因此采用CD45設門時導致部分單核細胞群轉(zhuǎn)到淋巴細胞中,而Mon3絕大多數(shù)處于這部分主要細胞內(nèi)(見圖2),所以導致Mon3比例下降。因此標本采集后放置時間對單核細胞亞群的檢測結(jié)果影響較大。
綜上所述,為確保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室溫保存條件下,對單核細胞亞群檢測應在采集6 小時內(nèi)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