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重點策略,是指學生可以憑據閱讀的目標、方向,很快地有效地篩揀出閱讀文本重點信息和非重點信息的策略。其實質是人體大腦根據文本客體提供的語言文字信息,對文本主次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并及時儲存的過程。
文章重點信息的判斷,主要憑借下面兩個方面。首先是要從文章的作者的角度出發(fā),篩揀出在文本中作者想要表現出來的重點意圖。閱讀素質良好的讀者主要運用三種方法完成這一任務:利用自己積累的豐富知識來理解和評價文章的主要內容;利用自己了解到的相關作者的情況、寫作意圖、創(chuàng)作目的等知識協助確定重點信息;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相關文體結構的知識來協助明確和組織信息。文體結構知識能夠在協助學生篩選重點內容,同時在組合回憶相關內容等方面起到積極、特殊的作用。其次是要從學生這個閱讀者的角度出發(fā),憑借學生閱讀期望值篩揀文章的重點內容。這和前者有時是一致的,但有時又有區(qū)別,這主要取決于不同的讀者在閱讀時主觀需求的差異性。閱讀教學中,我們既要注重指導學生去確定作者認為重要的信息,又不能忽視作為主體的學生所認為的文本重要信息。
篩選重點策略,是閱讀理解中應該掌握的最基礎、最基本策略。它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整體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提煉文章主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引導學生更深入細致地研讀文本、生成文本意義。
篩選重點內容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標記注釋策略。標記注釋策略還能夠詳細地分成畫線標注和記號標注兩類。畫線標注便是利用不一樣的線條(包含括線條的外形和顏色)在字、詞、句的下面標記注釋。這些線條對理解文章重點內容是有幫助作用的。記號標注,則指利用線條以外的符號(包含不同顏色的圖形等)在字、詞、句的不同位置標記注釋一些文章的重點內容。當然,說得嚴謹一些,畫線標注也是記號標注的一個種類,但是這個標記注釋策略往往被大家所采納使用,所以我們就把它當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閱讀標記注釋策略。在現實的閱讀活動中,不少有著良好閱讀好習慣的學生往往是將畫線標注和記號標注兩者相互結合,同時利用的。例如:在重要內容的下面、左面、上面、右面可以畫線,也可標記別的記號;除了利用直線或曲線等線條以外,我們還能夠在重點內容利用有顏色的筆畫線;圈畫一些重要的字、詞、句;利用一些著重符號來理出事情的發(fā)展順序。
一、運用篩選重點的理由
(一)初中生學情分析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了大量的記敘文。記敘文也是無錫市初中階段重點考查文體。如2013年考的是蘇滄桑的散文《樹知道》,2014年則是周同賓的《鄉(xiāng)情》,2015年為李冬梅編譯的《丑貓》。此類文章都是寫景狀物類記敘文,閱讀難度與寫人敘事類記敘文相比要高得多。
筆者仔細分析了所在學校學生2014年中考2模關于記敘文閱讀中的得分情況,發(fā)現學生失分現象嚴重(見表1)。
四題一共是14分,總均分為6.16分,總得分率為44%,一半都沒有達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考的性質與小學畢業(yè)會考不同,小學畢業(yè)會考是畢業(yè)考查性質,選拔意味要淡一些;而中考是畢業(yè)和升學二合一,側重于選拔優(yōu)秀人才進入高中就讀。二是初中教科書中雖然寫景狀物類記敘文明顯增多,但整體數量與寫人敘事類記敘文的數量還是有差距,導致學生的學習、練習量不夠。三是筆者學校的學生生源情況較差,對于相對有難度的題目,不少學生選擇自我放棄。
對題型和得分進行細致分析的時候,筆者發(fā)現第1題“結合文意,說說標題‘我村具有什么含義?”答案一共四點,三點在文中有相關的文字直接出現,還有一點需要整合第一第二段進行歸納。所以此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篩選重點和提煉概括能力。第2題的題目是“從全文來看,作者為什么有‘活在清朝的感覺”。文章中間部分可以劃分為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寫出了一種古樸的生活狀態(tài),所以只要學生先篩選出層次和重點段落,再運用提煉概括策略完全可以得滿分。第4題“聯系全文,分析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學生如果能首先提煉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就可以先下半城,后半部分則還需要運用到推導理解策略、質疑釋疑策略等才能完美答題。
深入研究,我們發(fā)現第1、2、4題因為涉及到篩選重點策略的運用,所以得分率相對于運用其他策略的要高。這應該是初中生在寫人敘事類記敘文的閱讀中,學生的篩選重點策略掌握的比較好衍生出來的結果。但得分率仍然在50%左右徘徊,說明學生的篩選重點策略掌握還遠遠不夠??紤]到學生的基礎已在,因此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應該進一步鞏固夯實學生的篩選重點策略。
第3題需要運用到推導理解策略和質疑釋疑策略,它的得分率最低。經調查,不少學生得分的原因是猜到了文章的主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幸運地得到了0.5—1分。學生低分的原因應該是在相對簡單的寫人敘事類記敘文學習,初中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推導理解策略、釋疑質疑策略,遷移的能力還不是很強的情況下,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特別是對筆者所在生源較差學校來說,此題難度很高,造成學生畏難情緒。根據初中生的認知心理,學生的畏難情緒大到一定程度,將會造成抵觸,導致學生自暴自棄。所以筆者認為在寫景狀物類記敘文教學中,可以針對學有余力的小部分學生另開小灶,進行推導理解策略、釋疑質疑策略的教學;對于普通的學生還是應當注重篩選重點策略訓練,先夯實記敘文中此類考題的得分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再尋求進一步解決。
所以雖然初中記敘文策略教學,從其教學特點上來說篩選重點策略、提煉概括策略、推導理解策略,質疑釋疑策略等都可以使用,但再結合本校初中生的學情綜合分析,筆者認為記敘文教學,還是應該先從篩選重點策略入手。
(二)記敘文閱讀教學特點
記敘文大多根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的情節(jié)進行敘述。而且大多以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描寫為重點。針對寫人敘事類記敘文的寫作特點,教學中既要指導學生如何篩選出記敘的要素,梳理文本的結構,通過事件來解讀文本所要體現的主旨,又要從文章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思路,明了作者意圖。
記敘文在描述過程中顯示出作者觀察智慧的細致入微、謀篇布局的獨具匠心、語言文字的準確優(yōu)美。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學習時,因依據此類課文的特點進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課文中的景有特點,物有特點,我們可以憑借課文中的具體內容,進行篩選重點,提煉概括主要特征,培養(yǎng)學生捕捉景物特點的能力。
二、篩選重點在教學中的實踐
(一)學習中存在問題:缺乏策略指導,影響學生感悟
案例一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藍藍的威尼斯》教學設計片斷
某老師在完成了“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流程后,進入“再讀課文,細品文章”這一環(huán)節(jié)。該教師為啟發(fā)學生思考,依次設計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你覺得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威尼斯的?
2.讀第二自然段,能讀出什么?
3.作者筆下的威尼斯是怎樣的?帶著這個問題反復讀課文。
從案例一來看,這位老師能夠緊扣朗讀組織設計閱讀教學,充分體現了以讀帶講、在教中讀、在讀中教、在讀中理解感悟的教學理念。從閱讀策略的角度而言,也注意到了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重要信息。但美中不足的是,她沒能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篩選重點的具體策略方法,策略指導不到位: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威尼斯的,文本中并沒有直接呈現出來,文本只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威尼斯是怎樣的,也是通過傳神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加以描寫的。所有這些重要的文本信息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用劃線標注或符號標注的方式加以突出、強調。否則的話,任教師千方百計引導,學生的感悟和體會也只能是膚淺、模糊而又籠統的。
(二)教學中的方法指導
(1)建立穩(wěn)定的符號標注體系
指導學生掌握標注策略,第一步學生要了解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標注重要內容。如:①在段落的首句或者末句(即段落中心句);②因為……所以……(有因果關系的句子);③列舉的項目(1.…2.…3.…等);④涉及人物的事件、時間、地點、物品等等;⑤寫作順序;⑥和文章題目有關的內容;⑦文中有特殊標記的文字等。
第二步,培養(yǎng)學生標注的良好習慣。比如說劃線標注,我們可以用直線或波浪線在相關句子乃至自然段下面進行標注,這些線條可以是單線,也可以是雙線,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顏色以示信息的主次、輕重之分;可以用雙斜線標注段落層次等。再比如符號標注,我們可以在一些重點字詞下面加點或者畫圈,可以用透明有色扁筆直接在句子或短語上涂抹,也可以用三角符號、五角星對文本內容進行標注,以引起閱讀理解時的有意注意等。
第三步,對學生已有的好的閱讀習慣要予以尊重,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適合自己的閱讀標注體系。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常用標注符號及其運用的場合,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標注策略。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閱讀深度、廣度會不斷拓展,教師還應允許學生增加、改造、創(chuàng)新符號,形成一套適合學生自己閱讀習慣的相對穩(wěn)定的符號系統,牢固掌握篩選重點內容的標注策略。
(2)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寫作背景情況
案例二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春》教學片斷
師:(板書課題)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課文《春》,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題目。
(生齊讀課文題目)
師:春是如此色彩斑斕,美麗多姿,充滿生氣。一般人都無法用語言來描繪。誰能用文字表達出來呢?
生:朱自清。
師:誰可以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下朱自清?
(生用簡短的話說出一些關于朱自清的情況)
師:看大屏幕,著名作家朱自清,他簡練的語言,豐富的情感讓他的散文成為了現代的典范。他寫有100多部作品,著名的有《荷塘月色》、《背影》等。今天大家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散文。(板書:散文。)
師:著名作家余秋雨認為一篇好的散文可以讓讀者和作者之間架起對話和思考的橋梁(板書:對話,思考)。和別人交流,首先要學會傾聽(板書:傾聽)?,F在就請同學們欣賞《春》的朗誦,聽的時候,如果有詞句讓你感受到生機勃勃的春意,請做好相應的記號。看看誰最善于傾聽。(播放朗誦音頻)
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恰當地了解到作家的寫作經歷、背景之類的知識,對理解文章重點,減少閱讀障礙是很有幫助的。七年級的學生接觸朱自清的散文不多,怎么把學生引入文本境界呢?案例中的教師在快速切入文題后,簡單向學生介紹了作家的一些陳述性知識,然后有意識地板書“散文”“對話”“傾聽”等關鍵字詞,這種別具一格的教學設計,顯然是有意向學生指出了篩選重點信息的方向。
篇章閱讀中的背景知識除了上面提到的有關作家作品外,還應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給學生及時提供一些必要的文學常識以及其它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逐漸讓學生掌握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相關策略。尤其是文體類知識更值得關注,不同的文體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就決定了篩選重點時應該選擇適合該種文體的策略方法。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體不同,篩選重點的立足點自然不同。即使是同一種文體,也應該體現同中求異。在記敘文中,側重于記人的,就應該把信息重點定位在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和肖像描寫上面;側重于記事的,則應該把關注的重點目光集中在事件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上。狀物的散文要求在把握所狀之物特點基礎上,還要深諳這類文章“托物言志”的特點;寫景的散文要求在把握所寫之景特點基礎上,玩味這類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等等。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有意識反復強化這些記敘文文體觀念,了解閱讀不同的記敘文所關注的不同焦點,并在實踐中讓學生獲得學習策略性體驗,在學生頭腦中逐漸形成比較完善科學的文體閱讀圖式,這將會大大提高學生對不同文體重要信息的篩選效率,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建立在記敘文的文體特點、新課標理念、初中生心理認知特征、中考新動向和學生實際學情進行的推導理解實踐探索在筆者學校的閱讀教學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學生的部分不良閱讀習慣有所改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有意識的對閱讀策略加強訓練、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注意運用推導理解等閱讀策略……
筆者相信運用如推導理解策略等多種閱讀方法可以加強學生閱讀的主體獨立性,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感,幫助學生從小克服閱讀困難,運用推導理解等多種閱讀方法,逐步有效地提高閱讀理解的水平和能力,滿足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電芝.田良臣.高效學習策略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王尚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陳書群.中學閱讀策略教學淺說[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04.
[6]金雪芬.初中生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1.
[7]張志公.談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問題[J].中學語文,1979,(4).
[8]洪宗禮.義務教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M].2009,(8).
厲夏杰,江蘇省無錫市山明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