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漢字教學策略

      2019-05-13 01:44:06袁格王應龍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9年4期
      關鍵詞:識字漢字兒童

      袁格 王應龍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學生這一素養(yǎng)的提升。2017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陳先云主任提出了小學語文素養(yǎng)的“四大清單”:理解能力、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這里理解能力指文化傳承與理解,運用能力主要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能力指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能力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其中語言運用是其他三種能力得以開展的前提,而小學生識字、寫字又是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因此,漢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內容。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漢字教學應促進學生識字寫字與思維發(fā)展等各方面能力協調發(fā)展,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兒童成長創(chuàng)造好的土壤和環(huán)境,為人才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小學漢字教學應該結合兒童思維發(fā)展、生活經驗、課外閱讀、文化審美來進行,下面主要從這四方面予以探討。

      一、以發(fā)展兒童思維領銜漢字教學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漢字教學必須注重發(fā)展兒童思維,以之領銜漢字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漢字的思維是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即在初步感知字音的基礎上記憶字形,理解字義,然后在統(tǒng)一掌握漢字音、形、義的前提下熟練運用,能說會寫所學漢字,并將之運用于書面遣詞造句。兒童對于識字方法的掌握和識字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靠教師講一講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感知、理解、記憶、運用這一系統(tǒng)而完整的過程反復錘煉,逐步形成。在此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一般多強調漢字教學要符合兒童形象思維特點的規(guī)律,小學漢字教學的實踐可以遵循理論指導,利用兒童思維的直觀性這一特點,以具體形象進行教學。例如講解“水”字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水,再勾勒幾座小山,帶領學生想象水流動的樣子以理解“水”字構形;講解“火”字時,畫出火苗燃燒的樣子,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將其與漢字“火”相對應起來。講解中倘若再輔以多媒體教學器材,抓住特征勾勒出一個個事物的形狀,構成一幅簡單而又形象的圖畫,這種直觀教學,學生更易接受。

      當然,漢字教學不應一味貼合兒童的形象思維特點,還應以發(fā)展兒童抽象思維作為補充。學齡期入學的兒童一般六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兒童好動且注意力不集中,對于具體形象的事物感興趣,他們記憶力雖然較強,但也很容易忘記。同時他們處于新思維特點發(fā)展的時期,對于事物喜歡追根究底,不滿足于淺層次的表面現象的了解,智力活動開始呈現出很強的積極性,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抽象思維能力明顯萌發(fā)。因此漢字教學應抓住兒童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期。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字的音、形、義進行分析、比較,進而去理解和掌握漢字構形規(guī)律,使識字過程和思維過程統(tǒng)一起來,在感知中增加理解因素,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感知和記憶的效果。例如漢字“大”的講解,可以利用“大”字一個人張開雙臂蹬開腿的形狀,引導學生將其想象為大英雄盤古的樣子,理解它所內含的與“小”相對的抽象概念;而在“大”上面加一橫變成的“天”,就是指人頭頂的區(qū)域;發(fā)散理解為大英雄盤古開創(chuàng)了天和地,然后才有了人,所以我們要仰望天空,俯察大地,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樣兒童便在掌握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的同時邏輯思維能力也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思維發(fā)展教育往往抽象且難以實施,因而容易被教育者忽視,但卻是新時期人才所必備的素質,因此應當受到漢字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二、以生活經驗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

      漢字起源于生活,早期的象形文字,大部分都是漢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根據現實生活中物或物與物之間的聯系描畫出來的,不僅構形具有一定的理據,也是先民的社會生產、生活經驗的結晶。如漢字“馬”,甲骨文作,以馬頭、馬鬃以及馬的蹄子描繪出馬的樣子,“魚”字甲骨文作,描摹出魚的形狀,“鳥”字甲骨文作,描繪出鳥的形態(tài),這都是生活經驗積累的結果。

      俗語云,處處留心皆學問,說的就是知識的獲取離不開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認識漢字時,看到的不應只是簡單的抽象符號,而是經由生活學習經驗的積累,獲得的由眼及心,口耳目多感官的協調的生動理解。例如漢字“日”“月”的學習,太陽、月亮都是學生視而可識的天體,閉起眼睛就可以想到它們的樣子,學生早上看到一輪圓圓的太陽從東方升起,正午當空,日暮降臨;在生活中觀察到自然界的月亮由滿而缺相隔30天,通過月亮形狀的變化,由月缺時月亮彎彎的樣子聯想到“月”的外形。在課堂識字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將“日”“月”的外形與其漢字書寫對應起來,這樣有了生活經驗參與的學習過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另一方面,兒童對一字一詞的識別、思維、判斷可能會塑造其在某些方面對漢字的思考,學生對于“日、月”的學習調動了視覺經驗,以眼睛視而可見的天體形狀進行理解記憶漢字;那么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可能會調動聽覺、嗅覺等多方面的感官所獲得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所學。這樣子將某一次學習得到的體會潛移默化地運用到新的學習之中,有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逐層開發(fā)。因此兒童的漢字學習,更應該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漢字學習只有綜合兒童各方面的生活經驗,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及學習潛能,促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在小學漢字教學的實施中,教師還應將自己對于漢字的理解回歸童心,即用兒童喜歡的,樂于接受的、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方式教給學生,讓漢字的意義和兒童生活經驗相呼應,漢字教學才能真正走進兒童心里。例如“稻”字講解:“禾”字的古體字像一顆成熟的稻苗,右邊的“舀”既表聲音,其上半部分則是一只手拿著杵在石臼里面舂米。這樣伴隨生活經驗的講解能夠使學生在感性認識基礎上形成理性概念,更好地理解與運用漢字。

      三、以課外閱讀推進課堂識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笨梢哉f,識字是閱讀的基礎,閱讀是識字的目的和手段之一。學生在閱讀中可以運用所學漢字,辨識更多漢字,提高識字能力,而課外閱讀更是小學生進行漢字認知、拓展?jié)h字知識的重要途徑。

      文字承載著經典作品的內容,經典作品又富含著文化的精神,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諸如我國的四大名著,國外的《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都是適合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的優(yōu)秀書籍。一部部經典經過歲月的淘洗,穿越時空和歷史,生動地展現在每一個讀者面前,以自己的魅力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如果把一本有趣的好書放在兒童面前,識字不僅是兒童主動自發(fā)的學習行為,也是一定語境下孩子理解漢字獲取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課標要求小學結束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以《水滸》為例,按七十回本計算共五十六萬字,其中篇幅最長的第二十四回,計一萬九千多字,最短的幾回也四千多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在寒暑假借助工具書讀一本《水滸》是不成問題的;考慮到有些晦澀難懂內容的存在,低年級學生可以選擇性閱讀其中的某些章節(jié),除去生僻字、重復字而閱讀這樣一本名著,識字量又何止3000?

      一般認為當識字量達到適當的積累時才可以閱讀,但認寫同步的教學策略并不完全符合漢字認知心理特點。因此,一方面識字與閱讀應該保持同步;更重要的是,識字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課外閱讀訓練應遠超前于識字量的情況。畢竟?jié)h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俗話說“不識文字讀半邊”,根據形聲字特點猜讀是包括成人在內的一種識字經驗,經過一、二年級的識字體驗,兒童在習得一定量漢字,掌握漢字構形規(guī)律后,主動識字便成了他們進一步認識事物的迫切需求,到三年級學生已經能夠借助工具書進行獨立閱讀。對于這一階段的兒童來說閱讀是擴大識字量最迅捷高效的識字方式。教師應有意引導兒童在濃厚閱讀興趣下開始獨立閱讀,滿足兒童學習興趣,豐富兒童精神生活。

      可以看出,課堂識字與課外閱讀應相輔相成,雙線并進,二者結合共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鞏固漢字學習,在閱讀中見識更多漢字,并且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并在此基礎上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獲得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熟練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

      四、以漢字文化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對于兒童的身心成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美的認知可以讓孩子感到身心愉悅,發(fā)現生活的趣味,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在審美方面的獨特個性,并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認知結構。一個素質健全的學生,只從生理、智力方面得到培養(yǎng)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具有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yǎng)”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等學識修養(yǎng)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yǎng)”[1]。漢字教學作為語文課程最基本的內容,也應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責任。

      在漢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欣賞漢字及其所承載和蘊含的人文性,提高其對漢字美的認識,在認識與理解漢字之美的基礎上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能力,以童趣和雅趣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童趣方面說的就是以趣味性講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講解漢字要注重趣味性,“真正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是教學內容的生動與深度?!盵2]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將難以識記的漢字巧妙識記,使一個個方塊字變得生動有趣,孩子們的學習快樂起來了,才能激發(fā)兒童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更易使學生融入漢字的骨子里。例如:有老師為了讓兒童記住“碧”字,就編了小兒歌:“王奶奶,白奶奶,一塊兒坐在石頭上?!崩世噬峡诘暮喍虄焊梵w現了“碧”的構形特點,且易于學生識記字形,使?jié)h字教學趣味十足。雅趣即將漢字文化融入識字教學。陳寅恪曾斷言:“凡解釋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盵3]漢字教學應將字形、字義鑲嵌在學生的感官中,幫助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探究古人所思所想,領悟其中的字理文化,認識到漢字的美。譬如漢字“春”字講解時可以告訴學生春表示在太陽照耀下草木萌發(fā),反映了先民對萬物生長靠太陽的樸實認識。春是生機的象征,也是一年的開始。每到春節(jié),極具裝飾性的“春”字遍布城鄉(xiāng),成為中國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托。這樣便將漢字與生俱來的歷史溫度和文化內涵,展現給了學生,使學生在一個更深的層次上理解漢字,不僅有利于兒童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良好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要之,教學中兼顧兒童思維發(fā)展,緊貼學生生活經驗,有效利用課外閱讀,切身感受漢字神韻,有利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利于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只有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正是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戰(zhàn)略所在。因此語文教師在漢字教學中應引導兒童通過學習漢字及其所浸潤的文化找到我們自己文化的根源,理解我們先祖的情懷,民族的智慧,促成兒童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在形成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奠定兒童對于國家文化自信的底氣。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學生的素養(yǎng)從哪里來[N]中國教育報,2012-9-3(010).

      [2]王寧.談談語言的建構與運用[J].語文學習,2018(1).

      [3]何九盈.漢字文化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3.

      [基金項目:寶雞文理學院“語言學課程群教學團隊”立項建設項目成果之一]

      袁格,寶雞文理學院語文教育碩士研究生。王應龍,寶雞文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識字漢字兒童
      識字
      啟蒙(3-7歲)(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0
      識字兒歌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識字謎語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巧妙引導,快捷識字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yǎng)不良
      祝您健康(1990年6期)1990-12-30 06:51:40
      中宁县| 工布江达县| 婺源县| 都安| 南和县| 周至县| 长宁区| 长沙市| 林甸县| 库伦旗| 卢氏县| 汕头市| 黔西县| 余江县| 襄垣县| 临清市| 潮州市| 富顺县| 宝兴县| 甘南县| 安岳县| 慈溪市| 菏泽市| 桃园县| 会昌县| 东海县| 舒城县| 峨眉山市| 千阳县| 博罗县| 大埔区| 阿拉尔市| 泰州市| 高台县| 和政县| 淳化县| 平果县| 昌吉市| 仲巴县| 浦东新区|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