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范
木心在《寄回哥本哈根》一詩中寫道:“人穿了蘑菇色風(fēng)衣走在路上/比蘑菇多兩只腳……蘑菇有鮮味/人沒有鮮味/人吃蘑菇,蘑菇不吃人/我也不吃沒有鮮味的人?!比顺擞猩硇泽w味,還有緣自內(nèi)心或靈魂的精神氣味。性情、品位、格調(diào)、才情上佳者,自能散發(fā)出人生鮮味。
精神不“變質(zhì)”者,方能有人之“鮮味”。食物鮮美,前提是食材之保鮮。人生倘忘了初心,或性格扭曲、心理陰暗、品性敗壞,不啻變質(zhì)的食品,何“鮮”之有?
陳丹青別具只眼,說魯迅“好看、好玩”。王小波標(biāo)舉人生“三有”——“有智有趣有性”。“余生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乃近年來有關(guān)婚戀話題的金句。有趣且有鮮味,佳人如此,當(dāng)一口“吃定”乎?
人之鮮味不等同于道德標(biāo)高,故世上不乏無趣的好人。在茍且的人生中,不時煲一份詩書情懷的浪漫鮮湯,可望成為“有鮮味的人”。
(張秋偉摘自《今晚報》2019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