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從芝 邱永明
摘 要:識字是閱讀及寫作的基礎,是小學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但識字教學的低效率一直是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難題。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將識字教學具體化、生活化、童趣化、生動化,探究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以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學生興趣;識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08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83
“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1]識字教學處于教育過程的開端,是教育的先行部分,從不認字到認字的過程是教育的關鍵階段。[2]在教學中,識字對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影響很大,因此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提高對識字教學的重視,積極采用有效措施保障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完成教學目標,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依據(jù)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多方面尋找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為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提供參考。
一、識字具體化
在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中,學生聽教師講,教學效率低且學生容易疲倦,同時也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教學中可將學生已有的語言經(jīng)驗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教師可將漢字與實物相聯(lián)系,再結合象形字,讓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興趣;可利用學生已經(jīng)認識的字學習新字。如:學習“抱”,用“包”加部首“扌”是“抱”,加部首“氵”是“泡”,加部首“饣”是“飽”,加部首“火”是“炮”;也可以換部首學習,如:山峰的峰,換部首“钅”是刀鋒的鋒,換部首“蟲”是蜜蜂的蜂。在師生互動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找到了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興趣的契合點??赏ㄟ^使用多媒體的教學設備展示圖片,分析字形,以圖文并茂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添一添,說一說的活動中可以學到更多漢字,最終達到識字教學目標。
二、識字生活化
語言文字從生活中來,最終還是回歸生活。陶行知先生說:“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識字教學要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毙W生注意力容易渙散,教師要重視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從實際出發(fā),將識字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物品展開想象,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定好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以一個固定的主題去尋找、思考、探索開展想象,最終有所發(fā)現(xiàn)。如教學“巖”字,讓學生猜字謎石頭撐起一座山(山——石——巖);除了字謎識字,還可以用編口訣的方式識字,如:“碧”(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通過朗朗上口的口訣,學生跨入更廣闊的環(huán)境之中,便于記憶;在課內(nèi)課外積累詞語識字,如超市、商場、街道、游樂場、少年宮……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使學生從樂于識字走向善于識字發(fā)展到自主識字。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知不覺認識很多漢字,識字能力逐步提高。
三、識字童趣化
剛入學的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自制力差,在識字教學中注意力難以集中。如果只靠教師描述,不僅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識字效果較差。小學生的天性是愛玩好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貪玩的特性,引導學生利用有趣的游戲活動,開展童趣化的識字。如:猜字謎、開火車、表演、游戲、詞語接龍等,也可以讓學生閱讀童話故事,在課外讀物中認識更多的漢字。為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設計與教學主題息息相關的人、物、景和事件等,并讓學生找到他們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使學生在感受童話故事樂趣的同時,輕松地學習漢字。教師將圖像、聲音、視頻、文字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自然地走進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之中,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四、識字生動化
小學語文每一節(jié)課都會涉及生字的學習,識字不像閱讀課生動精彩。所以,教師應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如: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生字的教學通過聲情并茂的動畫形式展示出來。例如:教授《樹之歌》中的生字,我們在南方,受到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很難見到這些樹木,教材上的圖片呆板,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用視頻播放文中的樹木。學生見到活靈活現(xiàn)的大樹,視頻播放結束后,學生腦海中對那些樹木有了具體的印象。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生動形象的課堂,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性一下就高漲起來,在體驗中學習、快樂中成長,每個學生都想說一說,充分地展現(xiàn)自我,使教學更具說服力。教師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哪怕一分鐘也好。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大膽嘗試,并且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總之,識字教學應植根于現(xiàn)實,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生需求,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滿足。在實際生活中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字,自己體會“生活處處皆學問”。
參考文獻:
[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3:314.
[2]王立剛.中國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歷史流變與現(xiàn)代啟示[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89.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
何從芝(1965.9— ),女,漢族,云南昆明人,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邱永明(1965.9— ),男,漢族,云南昆明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