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教育不再只是注重學生認知技能的增長,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音樂教育是學生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對學生的素質養(yǎng)成和能力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重要教學手段,旨在通過欣賞性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文章簡要分析了當前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所存在的誤區(qū),并提出相關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情感培養(yǎng);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13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30
小學音樂欣賞課程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為目標。學生通過音樂欣賞的過程,在音樂世界中獲取靈感,開闊眼界,從而實現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音樂可充實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和探索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值得相關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研究。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度不高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度不夠,教學較為偏重文化課知識的傳授,忽視了音樂教學對學生情感培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影響。例如在小學教育中,體育課、音樂課一般會被其他文化課程占用。盡管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有所改變,但很多學校的教育理念并沒有真正與素質教育相融合,學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思想,音樂課程也只是形式化的過程,沒有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且由于學校、教師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只是將音樂當作課程來學習,并認為其可有可無,更不存在情感培養(yǎng)。
(二)教學模式過程程序化
現在很多小學音樂教學存在嚴重程序化的現象,在教學中教師以傳授學生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對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從而忽略了音樂的欣賞教育,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音樂藝術不是技術性指導課程,它需要學生通過親身感觸來獲取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在課堂上播放一首音樂讓學生欣賞,然后再講解這首曲子都有哪些技巧,完全沒有給學生留有自我想象、自我欣賞的空間,教師的講解破壞了學生感悟音樂的過程,音樂欣賞應該是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進行,在欣賞中發(fā)揮自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此才能實現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1]。
(三)教學資源的匱乏
隨著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的欣賞教學才被逐漸提上教學日程,但學生對音樂學習缺乏認識,完全依靠教師的引導。但很多教師卻認為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提早接觸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只是簡單的講解后便結束課程,更談不上對音樂教學的探索。例如,很多小學缺乏音樂教學設備,即使有也較為陳舊,播放質量差,使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到音樂播放效果,教師也未能積極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引進設備。同時,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師專業(yè)性不足,一般由其他任課教師來代替。
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開展的優(yōu)化措施
(一)加強對音樂課程的重視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教育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小學音樂教學較為偏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從而忽視了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是讓學生通過樂曲欣賞能充實精神世界,同時能夠陶冶藝術情操,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因此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音樂教育的積極意義,轉變教學觀念,合理安排課程,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設備靈活教學活動,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目標,增加課程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增強師生互動,從而幫助學生獲取音樂學習的樂趣,能更好地感悟認識音樂藝術[2]。例如,小學音樂《男兒當自強》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播放歌曲時,可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中國武術的視頻,學生一般會對少林寺、武術等較為感興趣,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使學生更好感悟音樂中的情感。
(二)借助多元音樂文化,轉變教學模式
音樂教學不能只限于課本知識,應借助多元音樂文化,拓寬課堂教學領域,豐富學生眼界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悟音樂。不同創(chuàng)作體裁、表演形式、音樂風格都能為學生帶來不同的音樂感受,多樣化的音樂欣賞能更好地提升學生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藝術素養(yǎng)。例如《百鳥朝鳳》的教學,教師在讓學生欣賞音樂之前,可先讓學生體會不同樂器演奏時的聲音,如嗩吶、笛子、小提琴、管弦樂等,并穿插這些樂器的音質特點、文化背景等知識講解,然后再播放百鳥朝鳳的樂曲,如此既做到了音樂教學的循序漸進,又實現了教材內容的拓展。
(三)加強教學資源的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育慢慢轉變?yōu)橐耘囵B(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目標,小學音樂教育逐漸受到重視。但從改革的具體效果來看,很多學校只是走形式,明顯不利于學生的培養(yǎng)。因此學校首先需重視學生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如提升師資力量,向外聘請專業(yè)且教學能力強的教師,為學生設置專門的音樂欣賞教室,積極引進先進教學設備,既為學生帶來的良好的視聽享受,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3]。例如,《瑤族舞曲》的教學,教師要減少理論文化知識的講解,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為學生展示一些瑤族的民族音樂、舞蹈、服裝、民族風俗等音視頻信息,且為學生留有足夠的傾聽時間,讓學生能更好地感悟音樂,體會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
總之,音樂欣賞就是讓學生理解音樂、感悟音樂,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調整音樂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最終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增加學生音樂素養(yǎng),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商曉紅.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北方音樂,2018(17):128.
[2]趙羽陽.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北方音樂,2018(12):146.
[3]李紅兵.淺談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求知導刊,2016(7):105.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劉紅梅(1979.4— ),女,漢族,河北隆堯人,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