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義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病, 患者具體表現(xiàn)為行為、情感、思維、知覺、感覺等多方面障礙以及精神活性不協(xié)調(diào)等。近年來, 在人們生活壓力不斷增加的背景下, 該病的發(fā)病率顯著增高, 且趨向于年輕人, 明顯加重了家庭及社會的負擔(dān)[1]。臨床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難度較大, 對其實施共情護理, 可有效減輕患者心理不良情緒, 改善預(yù) 后[2]。在上述研究背景下, 本文選定2016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90 例進行研究分析, 做出如下匯報。
1. 1 一般資料 選定本院2016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90 例, 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 各45 例。研究組女20 例, 男25 例;年齡18~60 歲, 平均年齡(39.62±7.14)歲;病程1~8 年, 平均病程(4.52± 2.05)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0 例、高中18 例、初中及以下17 例。對照組女19 例, 男26 例;年齡19~59 歲, 平均年齡(39.57±7.04)歲;病程2~7 年, 平均病程(4.58±1.86)年; 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2 例、高中17 例、初中及以下16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監(jiān)控病情變化以及嚴(yán)格遵醫(yī)囑治療等常規(guī)護理。
1. 2. 2 研究組 給予共情護理, 具體為:①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 將患者疾病康復(fù)作為護理目標(biāo), 以合作、平等、尊重和信任為基礎(chǔ), 深入了解患者具體需求, 細致、耐心解答患者疑問, 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②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 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親切感, 同時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感受, 護理人員適時的做出回答, 通過目光接觸以及點頭等表達出對患者的理解和認(rèn)可。③換位思考, 感知患者心理情緒, 準(zhǔn)確的識別、評估患者的情感狀況, 提高護理措施的針對性。④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 合理安排患者的住院生活, 適當(dāng)?shù)拈_展娛樂活動, 例如寫日記、繪畫、下棋、閱讀、打牌以及聽音樂等, 增加患者生活情緒的同時, 轉(zhuǎn)移注意力。⑤積極與患者家屬取得聯(lián)系, 告知其家庭支持對于患者病情恢復(fù)的重要性, 鼓勵家屬給予患者真誠的關(guān)系和照顧, 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的關(guān)懷、鼓勵和安慰等。
1. 3 觀察指標(biāo)及判定標(biāo)準(zhǔn)
1. 3. 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DS 評分、SAS 評分 以SDS 量表、SAS 量表評估患者抑郁、焦慮程度, ≥50 分, 即可說明患者存在抑郁、焦慮癥狀, 分值越低, 抑郁、焦慮程度越輕[3]。
1. 3. 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TAS-20 評分 以TAS-20量表進行評估, 包括外向型思維、情感不能、情感敘述不能3 個方面, 每項以5 級評分法評定, 分值越低, 癥狀越輕[4]。
1. 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DS評分、SAS評分對比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SDS 評分、SAS 評分對比,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的SDS評分為(31.05±3.14)分、SAS 評分為(31.11±3.25)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43.88±6.28)、(44.62±6.87)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DS 評分、SAS 評分對比( ±s,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DS 評分、SAS 評分對比( ±s, 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 a P<0.05, b P>0.05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SDS 評分 SAS 評分 SDS 評分 SAS 評分研究組 45 58.62±6.25b 57.99±6.31b 31.05±3.14a 31.11±3.25a對照組 45 58.86±6.33 58.05±5.23 43.88±6.28 44.62±6.87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TAS-20 評分對比 護理前, 研究組外向型思維、情感不能、情感敘述不能評分分別為(3.86±0.51)、(3.77±0.49)、(3.81±0.52)分;對照組向型思維、情感不能、情感敘述不能評分分別為(3.89±0.62)、(3.79± 0.51)、(3.83±0.49)分。護理后, 研究組外向型思維、情感不能、情感敘述不能評分分別為(2.05±0.12)、(1.98±0.16)、(1.88±0.14)分;對照組向型思維、情感不能、情感敘述不能評分分別為(2.94±0.25)、(2.89±0.21)、(2.94±0.28)分。護理前兩組對比,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0.2507、0.1897、0.1878, P=0.8026、0.8500、0.8515>0.05)。護理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21.5295、23.1223、22.7143, P=0.0000、0.0000、0.0000<0.05)。
臨床研究顯示:個體心理的易感因素以及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是引發(fā)精神分裂癥的重要因素[5]。精神分裂癥分型以及癥狀較多, 病情復(fù)雜, 易反復(fù)發(fā)作, 病情呈進行性加重, 病情嚴(yán)重的患者極易出現(xiàn)精神殘疾, 目前臨床對于精神分裂癥主要以藥物維持治療, 但在治療過程中, 仍舊需要一種科學(xué)、有效、全面的護理進一步維持、鞏固治療效果, 減輕患者功能障礙, 促進機體康復(fù)[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的SDS 評分為(31.05±3.14)分、SAS 評分為(31.11±3.25)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43.88±6.28)、(44.62±6.87)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護理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21.5295、23.1223、22.7143, P=0.0000、0.0000、0.0000 <0.05)。說明共情護理在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可行性、有效性較高。分析原因如下:①共情護理中的共情即同感心、投情以及設(shè)身處地等, 體現(xiàn)出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guān)愛、關(guān)心和尊重等, 具有較強的文化特征, 是建立良好護患關(guān)系的切入點和平臺。②共情護理督促護理人員站在患者角度上, 理解、感知患者的言行和情緒, 對患者精神狀況作出準(zhǔn)確評價, 真誠的與患者溝通、交流, 讓患者有一種被理解、被尊重、被認(rèn)可的感受, 對于改善其功能障礙具有重要意義, 極大的幫助患者樹立了正確的生活信念。
綜上所述, 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共情護理, 可有效減輕抑郁、焦慮癥狀, 改善病情及預(yù)后, 值得臨床信賴并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