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研究生資助制度的多維度成效評價體系構建與啟示

      2019-06-11 10:57:32李航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多維度評價體系

      李航

      [摘 要] 基于我國資助制度所處的歷史階段和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目前資助制度運行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構建由貢獻度、引領度與滿意度3個一級指標及9個二級指標組成的“C—L—S”多維度成效評價體系,對資助制度的績效考核指標進行梳理和全方位的監(jiān)測評估,為教育行政部門、高等教育培養(yǎng)單位制訂和落實資助政策提供客觀、有效的參考。同時,建議資助制度發(fā)展應從資助效率的反饋分析和發(fā)揮杠桿調節(jié)作用兩個方面進行深入挖掘,促進內涵式發(fā)展。

      [關鍵詞]研究生資助制度;多維度;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9)04-0137-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4.025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研究生體量日趨龐大,資助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截至2017年,我國在學研究生總數(shù)達263.96萬人,其中博士36.20萬人、碩士227.76萬人;培養(yǎng)單位共815個,其中普通高校578所、科研院所237所;研究生指導教師40.31萬人。研究生資助體系改革是我國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yǎng)成本、高等學校等培養(yǎng)機構多渠道籌措經費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重要改革,是國家對研究生教育實施綜合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激勵研究生潛心學習和做科研,高校不斷建立完善獎、助、勤、貸、補以及醫(yī)療幫困等資助體系,不僅為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提供經濟保障,也努力通過資助更好地實踐育人功能。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完善資助政策,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和財力狀況,建立國家助學金標準動態(tài)調整機制。大力推進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

      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開展10余年來,已逐步走向完善,對于操作層面的分析已經很成熟,但尚未形成一套統(tǒng)一、完整、公認的評價體系。對于資助制度進行評價分析,涉及多主體、多責任、多需求、多目標的綜合考量,必須在深入挖掘資助制度內涵和發(fā)展路徑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系統(tǒng)的能夠全面衡量資助制度實施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構建了由貢獻度(Contribution Index)、引領度(Leading Index)和滿意度(Satisfaction Index)3個一級指標及9個二級指標組成的“C—L—S”多維度成效評價模型,通過分析現(xiàn)行制度實施效果與評價目標的差距來查找問題,并為下一階段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一、現(xiàn)階段研究生資助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對資助效果期望過高,改革后勁不足

      2006年,我國開始在部分高校試行培養(yǎng)機制改革,以研究生資助體系改革為突破口,以統(tǒng)籌和優(yōu)化資源配置為手段,全面推進研究生招生機制、培養(yǎng)模式和導師隊伍建設等變革,使研究生教育、結構和質量協(xié)調發(fā)展,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改革之初,已確立通過資助制度實現(xiàn)推動多部門聯(lián)動、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目標,各高校不斷探索資助制度的意義,也逐步意識到資助工作絕非純粹的資金統(tǒng)籌與管理,其改革也不僅僅是資助力度和資助方式的變化,而是如同杠桿一般,對招生、培養(yǎng)、德育、學科建設等方面工作有著全面的影響,改革越深入,影響越巨大[1]。

      全社會對研究生資助工作寄予厚望,實現(xiàn)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資源合理配置的呼聲不絕于耳,但實際上存在資金來源仍以國家資助為主、考核機制科學性不足、后期跟蹤評價機制不完善、信息平臺不健全等眾多問題。很多高校的資助管理工作已變?yōu)槠渌芯可囵B(yǎng)管理工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下游環(huán)節(jié),開展起來阻礙重重,離預期的杠桿調節(jié)職能相去甚遠。

      (二)重視外延式發(fā)展,忽視內涵式發(fā)展目前,對于資助制度的分析大都圍繞經費數(shù)量、受益面、科研成果數(shù)量等指標,過于強調“量”而忽視“質”。政策推廣初期,需要盡快推進數(shù)量增長、規(guī)模擴張,以實現(xiàn)迅速布局。過去的10年間,我國研究生獎助制度基本建立完成,階段性成效顯著,但后續(xù)階段資助制度應挖掘內涵、深入發(fā)展。如何看待資助工作中的公平和效率?獎助學金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如何考察獎助學金的激勵效率?對不同類型和來源的學生是否需要制訂差異化的管理辦法,依據是什么?導師和研究生在資助體系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這一系列問題還有待研究和討論。

      于是,同濟大學對1502名博士研究生展開了資助體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20%的博士研究生認為自己是“準科研人員”,有33%的博士生認為自己是“學生”,有42%的博士生認為自己二者都是。對“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認定”和“導師是否有權根據科研情況發(fā)放助研酬金”進行交叉分析可知, 認為自己是“準科研人員”的博士生更認可導師按勞發(fā)放酬金的方式;對“博士研究生的家庭所在地”和“對助學金金額是否滿意”進行交叉分析可知,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博士生滿意度最低,來自農村的博士生滿意度最高。由此得出,研究生的基本信息和認知定位會影響到對資助制度的評價以及實施效果。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資助制度也要向“精、準、深”探索,對現(xiàn)有情況進行深入剖析,對癥下藥。

      二、“C—L—S”多維度成效評價體系構建

      通過深入挖掘資助制度的內涵、分析參與教育成本分擔的多個主體的利益關系,以及圍繞建立“雙一流”高校目標,制定了一套綜合、全面的多維度成效評價體系(如圖1)。

      (一)貢獻度 (Contribution Index)

      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國際交流合作是高校的5大職能。研究生資助制度為高校職能的實現(xiàn)做出的貢獻程度,稱為貢獻度,可劃分為育人貢獻、學術貢獻、文化貢獻3個二級指標。

      1.育人貢獻。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通過資助,讓貧寒學子能上學,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讓人民得到紅利,這是教育的歷史使命,也是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資助項目的評價過程中,及時地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學生心態(tài)平穩(wěn)、合理競爭,正確看待成敗得失,協(xié)助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通過多次階段性的考核,制訂目標、分步實現(xiàn)、穩(wěn)扎穩(wěn)打、從弱變強。通過樹立典型、評優(yōu)獎優(yōu),讓學生從看到差距到縮小差距,形成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2]。

      2.學術貢獻。在對研究生進行考核時,科研成果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論文、專著、獎項還是專利,都需要研究生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付出辛勞才能獲得。資助評審需要學術成果評價作為支撐,可以通過制訂資助細則,引導學生科學研究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大量優(yōu)質的學術成果的產出是評價高等教育水平的標準之一。

      3.文化貢獻。高校通過多渠道宣傳資助政策的方式來輸出學校文化,提升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生源;通過對困難學生減免學費和辦理助學貸款的方式來緩解貧困學子籌措學費的困境,傳遞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的關愛;企業(yè)團體可以通過設置專項獎學金、與高校舉辦合作活動、舉辦宣講會等方式來宣傳企業(yè)文化,擴大聲譽,鎖定優(yōu)秀人才,同時提升自身成員的獲得感和榮譽感。資助制度體現(xiàn)的是一種文化,表層是提要求和列條件,深層是期望和激勵,本質是人文關懷和責任感,是社會職能的體現(xiàn)。

      (二)引領度 (Leading Index)

      培養(yǎng)機制改革10年來,資助制度與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的關系存在著微妙的變化,從開始的被動適應到現(xiàn)在的主動導向,從經濟扶持、輔助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國家意志和樹立榜樣為主的思想引領;以學術標準和道德標準為主的標準引領;以學科發(fā)展、資源調配、就業(yè)風向為主的制度引領3個方面的引領功能。

      1.思想引領。通過國家的設立引導(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勵志獎學金等),顯示國家對貧困學子的關愛和人才的重視與投入。優(yōu)秀獎學金獲得者是一種榜樣的引領,樹立優(yōu)秀標桿,促進學生潛心向學、努力科研,就像是求學路上的一面旗幟,引領和激勵學子前行。

      2.標準引領。高等教育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自我價值的意識和發(fā)掘具有重要意義。資助體系涉及范圍廣泛,無論是否貧困、是否優(yōu)秀,無論學科專業(yè),所有全日制研究生都涵蓋其中。研究生資助制度一方面通過確立學術價值的衡量標準,引導研究生學習和科研;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建立健全個人價值觀。通過資助制度構建完善、全面的,對于德、智、體、美、勞多方面考核的評價體系,引領和塑造德才兼?zhèn)涞膰覘澚褐拧?/p>

      3.制度引領。制度規(guī)范行為,制度引領行為。資助體系的構建需要完善的資助制度,有利于資助體系的有序化和規(guī)范化,也對實現(xiàn)資助制度的長效機制和人才培養(yǎng)的長效目標起到促進作用。在國家宏觀的資助制度下,各高校都已經形成適合本校校情的管理辦法,如對弱勢學科、新進高端人才導師提供扶持;不同學科設立資助金分類指導方案;對不同來源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資助金組合;搭建從學校到企業(yè)的溝通橋梁等。

      (三)滿意度(Satisfaction Index)

      滿意度是一種心理感受,研究生的滿意度是衡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維度[3]。凡是參與教育成本分擔的所有角色,都有權參與滿意度評價。

      1.以政府和社會為主體的頂層滿意度。在高等教育多元的投資體系中,政府(國家)仍然是投資的主體。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的滿意度體現(xiàn)在,通過培養(yǎng)高層次的專業(yè)人才,能否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能否為人才強國戰(zhàn)略提供強大的科技和服務的支撐。社會和企業(yè)團體對教育成本的參與體現(xiàn)在提供獎助學金、與高校合作投資以及各種渠道的捐贈方面,他們對于成本分擔的追求目標是提升曝光量、增強影響力、獲得社會認可,從而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

      2. 以高校和導師為主體的中層滿意度。在政府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力度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和導師需要從學校財政預算劃撥填補,既有公平型的基本助學金,也有效率型的評優(yōu)獎學金;既有針對貧困學生的困難補助和貸款,也有育人資助雙重職能的“三助酬金”,這類資助更為靈活,且具有針對性。高校和導師對研究生的資助,短期期望是使研究生學習生活沒有后顧之憂,激勵他們產出更多優(yōu)質的學術成果;長期期望是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目標,逐步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

      3.以學生和家長為主體的基層滿意度。學生作為受教育方,需要以家庭為單位支付學費,彌補高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參與教育成本分擔,而他們和其家庭投入精力和金錢,則是希望收獲知識、能力和部分經濟報償?!?018年我國研究生滿意度調查》中指出,研究生對獎學金制度、“三助”崗位、學生管理等方面的滿意率僅高于60%,總體滿意度偏低[4]。研究生對于資助政策的滿意度已經成為影響他們學習和科研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更影響到研究生的生源質量[5]。

      高等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生產活動,要符合經濟學的投入產出原理,所有投資方都期望獲取最高收益,那么資助體系如何在育人過程中促使多方收益最大化,就是衡量滿意度的關鍵。

      三、資助體系的使命和前景

      (一)重視資助效率的信息反饋,反思資助體系的過程管理

      資助制度集全國及全社會之力支持高等教育發(fā)展,落腳點應該在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只有通過資助效率的信息反饋,才能評價現(xiàn)有的資助制度是否完善,從而通過優(yōu)化過程管理進行改進。那么,如何評價資助效率呢?

      2002年,英國成立了研究理事會(RCUK),負責協(xié)調“教育與科學部”“研究理事會”與其他各理事會、高校相銜接的研究生資助管理體系,每年對資金使用情況及其成果進行詳細說明,確保資金有效、高效地使用[6]。

      北京大學張林通過調查問卷的數(shù)據分析得出,不同資助類型和資助力度對研究生的學習行為模式與學生發(fā)展的潛在影響機制[7];向興華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分析研究生對于資助體系的滿意度,結果表明:不同培養(yǎng)層次、不同獎學金來源主體、不同的高校來源都會導致研究生滿意度的差異[8]。

      傳統(tǒng)的以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為標準的評價體系存在數(shù)據滯后、影響因素過多等原因,無法建立統(tǒng)一的分析模型。目前,采用最多的資助體系評價方式還是問卷調查,以學生基本情況、認知定位等信息為自變量,以主觀滿意度結合客觀學業(yè)發(fā)展情況為因變量,建立模型分析,通過數(shù)據挖掘技術,得出二者的內在關系,從而追溯到資助體系的規(guī)則設置和過程管理,對其進行調整和完善。但是這種評價方式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注重主觀感受,弱化客觀規(guī)律;關注短期效應,忽視學術發(fā)展的長期性規(guī)律;助學金和獎學金混為一談,不利于分析資助體系的公平性和效率等。

      資助制度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多渠道收集資助效率信息,建立評價模型,反思過程管理,及時進行調整,達到“實行—反饋—優(yōu)化—再實行”的良性循環(huán)。

      (二)深入挖掘導向作用和杠桿作用,引導資源配置和人才流向

      李文長等教育研究者認為,資源配置是影響或決定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基本因素,是調整和引導高等教育發(fā)展方向的重要手段[9];葉青松、陸瑩提出,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決定了高校的競爭地位和運轉績效,決定了高校能否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10]。

      通過對“高層次人才強軍計劃”和“少數(shù)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政策傾斜,支持國家軍隊和中西部民族地區(qū)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通過對弱勢學科、新興學科和新晉導師的資金補貼,扶持學科和人才發(fā)展,維持學術生態(tài)平衡;通過對不同學科導師出資金額的差異化指導,引入競爭機制,促使導師隊伍良性發(fā)展;對于一些重要但水平薄弱、就業(yè)難的學科,加大資助力度來吸引生源、緩解矛盾。

      北京大學所有獎助學金和“三助酬金”統(tǒng)籌為3類崗位獎學金,校級研究生獎助委員會和工作專業(yè)委員會負責協(xié)調和監(jiān)督,學院成立領導小組,負責具體細則的制訂和實施,學院有權統(tǒng)籌使用學校劃撥預算,并可增加資金投入,提高資助水平。北京大學開展這樣的管理思路,其依據之一是學校從上到下的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獎助工作可以作為杠桿調節(jié)資源配置,學院是最有能力綜合學科、導師、學生、財務等多方面因素整合實施的主體;依據之二是學院有足夠的管理能力,能完成從規(guī)則制訂到落實、信息宣傳到反饋的關鍵任務。完善的資助體系對于學科建設和高校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杠桿調節(jié)作用。

      但現(xiàn)階段部分高校資助制度的杠桿調節(jié)作用未得到充分發(fā)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放權力度不夠。資源調配,既需要錢又需要人。一是要建立健全院校兩級財務配置,在充分劃分責權利的基礎上,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還權給學院,突出學院辦學的主體責任,提高辦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活力,最終提高核心競爭力;二是要加強學院對導師的人事管理責任和研究生的招生責任,建立導師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賦予學院對于招生名額和導師分配的管理權,在學院內部進行市場化資源流動,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配置。

      參考文獻:

      [1]劉明利,楊虎,張林等.論資助工作在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中的調控功能——以北京大學研究生資助工作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25-29.

      [2]章琳.高校研究生“資助·思政”協(xié)同育人機制構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18-22.

      [3]韓曉峰,周文輝,王銘.研究生滿意度理論基礎與指標構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37-41.

      [4]周文輝,黃歡,付鴻飛等.2018年我國研究生滿意度調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8):33-41.

      [5][8]向興華,肖秋霜,施亞玲等.基于滿意度調查的研究生資助體系分析與改進建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63-69.

      [6]方曉樂,劉春榮,邱化民.英國研究生資助體系對我國的啟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6):90-93.

      [7]張林,游蠡,于津民等.資助制度促進了研究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嗎? ——一項基于北京大學的校本調查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2):51-57.

      [9]李文長.高校資源配置模式與績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10]葉青松,陸瑩.關于高校內部資源配置有關問題的探討[J].教育財會研究, 2007(4):22-25.

      (責任編輯:申寅子)

      猜你喜歡
      多維度評價體系
      空間角與距離的多維度解法
      “多維度評改”方法初探
      多維度市南
      商周刊(2017年7期)2017-08-22 03:36:22
      《UG NX機械產品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改革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50:03
      評價體系小改革職業(yè)技能大提升
      職業(yè)(2016年10期)2016-10-20 22:00:12
      以心育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will與be going to的多維度意義對比
      宕昌县| 尼玛县| 宜丰县| 平阴县| 独山县| 新乐市| 南昌市| 曲松县| 清苑县| 万载县| 伊春市| 柯坪县| 乐亭县| 东阿县| 高阳县| 岫岩| 灵武市| 湘乡市| 潼南县| 宁都县| 萍乡市| 孙吴县| 鹿泉市| 平定县| 滨海县| 新巴尔虎左旗| 泰来县| 策勒县| 巴南区| 南安市| 湖南省| 巢湖市| 二连浩特市| 宾川县| 曲阜市| 虎林市| 湘潭市| 神农架林区| 城固县| 孝感市|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