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要】在完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目標和任務中,識字寫字教學意義重大,作用明顯。農(nóng)村教學點在識字教學中仍存有不少問題。筆者緊緊圍繞如何進行識字教學及評價問題探究,以此實踐,從而推動農(nóng)村教學點小班化語文高效課堂識字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小班化;識字教學;策略;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新課標指出:“在語文課程中,三維目標要體現(xiàn)出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逐步掌握大語文觀的學習過程和方法?!笨梢?,在完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目標和任務中,識字寫字教學意義重大,作用明顯。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師生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教學點在識字教學中仍存有不少問題:教學方法單一,階段特點不明,課堂設計不精,運用媒體不良,學生負擔過重,缺乏能力培養(yǎng)對策,對農(nóng)村特點把握不準,家校配合不給力等。當前,農(nóng)村小班化教學是現(xiàn)在農(nóng)村學校教育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如何推進農(nóng)村學校小班化高效課堂識字教學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趨勢。
一、遵循理論,拓展思路
生本理念指出:“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痹诮虒W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導引領、學生要主體參與、教科書要例而不范。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小學特級教師斯霞在《我的教學生涯》《斯霞教育經(jīng)驗選編》等書中主張,對于字、詞的理解,盡量通過直觀的實物、圖畫、模型、動物的觀察演變以及形象化的語言,使兒童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心理學認為,兒童識字認知的心理過程:一是感知字形(將未經(jīng)解釋的視覺信息登記在視覺處理系統(tǒng));二是分析字形(將登記的視覺信息編碼使其代表某些信息);三是循聲解形(把編碼的信息也對該字的特點的記憶表征相連接,發(fā)掘表音,表義線索)。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
二、立足農(nóng)村教學點小班化現(xiàn)狀,把握總體教學
基于以上理論基礎,在農(nóng)村教學點小班化高效課堂識字教學中,我們踐行了以下策略:
(一)優(yōu)化教學設計
徹底改變以往大班級教學方式,考慮到小班化學生少的最大特點,備課時盡量顧及班里面的每一位學生,對他們的興趣愛好、學習方式習慣、家庭環(huán)境氛圍等方面都做到心中有底數(shù)。備教材時要深入挖掘教材,做到舉一反三,活用巧用,整合資源,他山之石,為我攻玉。備學生時,將學生分層次進行教學,互幫互助,迎難而上,聚力解難,收獲知識,共享成功喜悅。備教法時,分解重難點,實施目標坡度設計,練習彈性設計,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使能者躍之、善者跳之、好者趨之,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驅動自己逆流而上,尋快樂源泉,滋求知心田,做幸福的逐夢人。
(二)選擇適合小班化的教學策略
“小班化”教學,要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教師要做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將作為主體的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徹底調動和激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其全程參與課堂互動,調動學生豐富情感,使其全身心活躍課堂氛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分層學習、情境學習等開放式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潛能,使學生在愉悅中求知,在興趣中掌握基本技能,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分享喜悅,從而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1.游戲識字。由于小班化學生人數(shù)少,可保證識字游戲全員參與??梢酝妗罢遗笥选保喊岩獙W的生字與拼音分開,首先在黑板上貼上要學生字對應的音節(jié),再把對應的生字卡片發(fā)放給每一個學生,然后要求根據(jù)音節(jié)找到“好朋友”,即相應的生字,看誰找得又準又快,然后舉起卡片,領讀全班識拼音認漢字。
2.故事識字。漢字是音、形、義統(tǒng)一表意的方塊字,合體字多,獨體字少。這種構字特點使?jié)h字易于學習、掌握。結合漢字的這些特點,在實際教學中,編寫輕松、有趣的小故事,不僅使學生愉悅,而且故事中的具體情景,深深吸引了孩子眼球,孩子在無意識中將這些陌生的漢字深深印記在心里。如在學習“街”這個漢字時,我們可以編成這樣一個故事:華人出(行)美國去創(chuàng)業(yè),開土地(圭)修房子,中間大路寬,兩旁房屋多,取名唐人(街)。
3.圖文結合識字。小學階段的低年級學生,對繪畫懷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天真無邪,想象力豐富,喜歡涂涂抹抹,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將兒童繪畫的興趣引入到識字教學中。比如,在一年級進行看圖寫詞寫句時,教師可以把繪畫和識字結合起來:學生畫一幅有魚、有池塘、有大樹和小草的圖片,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一條魚、很多水、一棵樹和許多小草”等字,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興趣,強化了識字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
4.猜字謎識字。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字謎中學習生字,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 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如,“胡”字的謎面為:十字路口,玉盤高空懸;一口咬斷牛尾巴(告)。
5.多媒體識字教學策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工程的有效實施,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各類學校均配置了標準化的班班通一體機和電腦室?,F(xiàn)階段,受此政策普惠的農(nóng)村各類學校均有條件開展多媒體教學,其圖像、文字、聲音、顏色、光線并茂集一身,通過模擬環(huán)境,刺激感官,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6.字族文識字。以字族文作為載體進行識字,就是遵循漢字識記規(guī)律,結合課程認字目標,將所識記的漢字歸成字族,編成朗朗上口的文本,利用字族的字義類推、字音類聚、字形類聯(lián)的規(guī)律,創(chuàng)設熟悉的語境,在情景中學漢字,去繁從簡,簡化識記過程,提高識字效率。
7.體驗式識字教學策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師應多花一點心思,本著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如農(nóng)村地名多以“屲、灣、莊、坡、門、溝、川、坊、灘、坪、窯、寨、咀、坑、洼、崖”等地貌性極強的字命名;帶有農(nóng)村話語的詞語:澇壩、旮旯、窟圈、河灣、攪團、馓飯、懶疙瘩等;農(nóng)村的野生花草:馬齒莧、蒲公英、馬齒莧、掃把草、灰灰菜等。
三、教學評價
識字教學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預設目標參評和常規(guī)效果參評相統(tǒng)一的原則,具體是:
1.教學過程是否遵循了識字由易到難、寓教于樂、以寫促認、學以致用的原則。
2.教師在課堂上是否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語境進行教學;是否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和學生認知漢字的規(guī)律,把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看形、讀音、想義的習慣;是否運用多種模式和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是否在課堂上結合了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運用較直觀的方法識字,教給孩子多種識字方法;是否把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整合起來,讓孩子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3.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效是否有積極的變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興趣、習慣、情感)是否得到持久性的提高。
其一,學生識字能力的評價:一是從形、音、義的結合上評價識字能力,要考查學生是否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做到“口誦耳聞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義”;二是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辨識運用能力,鼓勵學生把生字放到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去學,其效果遠勝單純地識記某個字,這樣認字識字印象和記憶都深刻。
其二,學生識字興趣和習慣的評價,學生是否將原來單調無味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記變?yōu)橛星橛腥さ目础⒂凶逃形兜南?、有感有觸的實踐、有聲有色的渲染;學生的識字的情感態(tài)度是否變得快樂幸福,學生的識字是否由愉悅的情感轉變成具體的行動和習慣,從而知行合一,主動識字將成為他們生活所需和自覺行動。
我們千尋萬覓地總結識字教學方法,但我們千萬不能丟掉最好最優(yōu)的教學策略——“愛和童心”,用愛滋潤學生,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用童心和兒童對話,使自己成為兒童,寬容待物、多引導、勤督促、常鼓勵,一起與學生構建起有溫度、有厚度、有寬度的語文課堂,充滿愛的課堂,讓學生如飲甘飴,如沐春風。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