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盛
【摘 要】新課改理念將高效課堂作為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但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的教學目標的需求了。而將情景教學法引入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不僅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將原本艱澀、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為生動、直觀,從而不斷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本文就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初中語文;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88-01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依據學生特點及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符合他們學習需求的、情緒色彩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置身其中的逼真感覺,從而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精準的理解,進而不斷提高教學實效。那么,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合適的教學情境,是教師繼續(xù)思考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疑問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效一直處于較低狀態(tài)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氣氛十分沉悶,不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背景、學習能力,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進而以更大積極性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最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教材中九年級上冊中的《孔乙己》一課時,就可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合適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習慣直接讓學生們分析導致孔乙己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這一問題過于直白,不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設置一個新穎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積極的學習情境,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之后,再引導他們對孔乙己悲劇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在筆者的課堂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孔乙己的名字是什么?”大多數學生都回答“孔乙己。”我告訴他們不對。這個否定性的回答卻意外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他們熱情很高地討論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最后師生共同討論出:孔乙己苦讀半生只為科舉,作為一介窮書生,最后卻只能靠借賒偷維持生活,可謂窮困潦倒,窮到連一個屬于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可悲至極。當學生們都沉浸在對孔乙己的深深同情之中時,我趁機提出“導致孔乙己悲劇命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自然就將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轉移到新的問題中來。從名字疑問引發(fā)的探究,就是教師設置的疑問情境,在該情境中學生可較容易地得出結論:孔乙己熱衷科舉制度,傾注了半生精力,這個過程不僅殘害了他的身體,而且還荼毒了他的靈魂,最終導致其以悲劇形式終結了生命。
二、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世界、認識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但是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一些與祖國魅力景觀有關的課文內容豐富、層次眾多,對那些沒有親身游覽過的學生來講,要想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精準、全面地掌握課文內容,還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直觀的教學情境,從而將復雜的教學內容以更為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進而幫助他們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教材中七年級下冊《蘇州園林》一課時,教師就可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出直觀的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促使他們更加精準地理清文章脈絡,精準把握蘇州園林中各個方位的景觀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在蘇州園林中拍攝的電視、電影視頻、圖片等,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了解教材內容,讓學生在營造的直觀教學情境中產生游覽其中的感覺,從而更加清晰、準確地對了解課文內容,進而高質量落實教學目標。
三、創(chuàng)設話劇教學情境,增加學生情感體驗
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閱歷較為簡單且以感性思維為主,因此,對于那些多線索交織、內容復雜的課文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容與內涵,就需要教師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可增加其情感體驗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進而準確感知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深刻感情。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中的《欽差大臣》一課時,由于課文中多線索交織、人物情感復雜、多變,只依靠教師叫絕很難讓學生全面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據學生身心特點及教材特點,用情境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可親自參與、可豐富情感的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更真切感知課文角色的情感世界,進而精準領悟教材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讓他們將課文內容改變成話劇,每個人分別扮演課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通過仔細揣摩人物語言與動作,以自己的理解演繹角色。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新穎的話劇表演教學法,極易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在創(chuàng)設的話劇情境中,每個學生都能設身處地地感受角色身份,并盡量用自己的理解與感受表演角色,從而都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情感變化過程,進而都能較好地把握角色特點與情感,最終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教學實效的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學生特點及教學內容,恰當地選用疑問、直觀、話劇等情境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高質量踐行新課改理念,最終不斷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