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蘭
摘 要:在新課改理念不斷深入的當下,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上的一系列變革,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有效增長。文章以“理論+案例”的方式講述了語文教學中針對學生文本理解及應用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法,以期對提高教師的相關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語文教學;文本讀寫;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1-29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2-0050-02
一、分析不同文本的特色,提高教學價值
(一)汲取好詞佳句的表達方式
每篇文章都具有獨特的組合,不同類型的文章在表達上各有千秋。這一點與文章的作者有很大的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技巧、情感風向、敘述內(nèi)容、寫作風格都是不盡相同的。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來歸納列出文章中的好詞佳句、獨特表達方式。這樣,當教師真正進行教學的時候,也就能夠?qū)⒏嗟年P注點放在文章的精彩之處,這對學生更好地汲取文章的精華也是具有一定好處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生命 生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設計。通過思維導圖,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該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從多個不同的方向感受生命的活力以及生命的意義。
(二)理清常見的文本段式結(jié)構(gòu)
一般文章都具有多個段落,多個段落能夠讓文章更具有邏輯結(jié)構(gòu)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分析一些比較常見的文本段式結(jié)構(gòu)。當然,由于上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無法對所有文本進行段式結(jié)構(gòu)的分析,這就要求教師獨具慧眼,根據(jù)上課的要求以及學生的需求做出選擇。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有三種不同的句群。顯然,在真正上課的過程中,教師無法對三種句群都做出分析。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思考,例如,哪些段式是學生接觸過的?哪些段式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需要掌握哪些段式?通過這些問題,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取舍。
(三)掌握謀篇布局的多元技巧
不同的謀篇布局使不同文章有不同的亮點,掌握一些文章謀篇布局的技巧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也是學生進行寫作的重要技能。例如,有的文章設計了懸念,有的文章前后呼應,這些完整的謀篇布局都是教師的關注重點之一。
(四)借助描述方法使文章更具魅力
好的描述方法是一篇文章成為佳作的關鍵。不同的內(nèi)容運用不同的描述方法會具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借景抒情、烘托反襯等表現(xiàn)方法和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都可以讓文章變得更有魅力。
總的來說,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把握不同文章的特點,不斷地提升文章的教學價值。
二、根據(jù)文章類型的不同,選擇多元的閱讀方式
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不同文章的精華之處,教師應該充分注重文章的重點,摸清學生的學習閱讀習慣以及學習閱讀興趣。只有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語文教學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
(一)輪廓描繪式閱讀
輪廓描繪式閱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切入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這對學生后續(xù)的文章分析有很大的幫助。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對文章的切入點有足夠的了解,摸清文章的輪廓后展開相應的教學。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有一篇文章叫作《將心比心》,該文章對這一階段的學生而言是比較簡單的,而這就給學生的自由閱讀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條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對文中的輪廓進行勾畫,有的學生很快就通過自己的獨立閱讀勾畫出了正確的文章輪廓:①第一段粗略地寫一個事件——一個陌生的阿姨幫助奶奶推門(聽說);②第二段詳細地描述一個事件——母親生病去醫(yī)院輸液(親身經(jīng)歷);③第三段寫感悟及啟示——“將心比心”,和文章的題目相呼應。在進行輪廓描述的基礎上,學生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這對其了解文章的立意以及日后進行相應的模仿寫作均有很大的幫助。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點評式閱讀
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言的機會,這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均有很大的幫助。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有一篇文章叫作《番茄太陽》,該文章的主題為“愛與溫暖”。為了讓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興趣、更好地體會文章的主題,教師可以用其中某一段話(例如爸爸為盲女描述一些生活中事物樣子的段落)作為切入點。在引入該切入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這段話的內(nèi)涵以及其所具有的特色。而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都表達了不同的意見并且積極地聆聽了他人的意見。在討論閱讀之后,教師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這給學生的點評提供了更多廣闊的空間。在點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qū)⒏嗟淖⒁饬Ψ旁谖恼碌募毠?jié)上,因此也就能夠在體驗、感受中體會到文章蘊含的感情。
(三)賞析式閱讀
通過賞析,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到作者表達的妙處,這也更利于學生個人在文本表達能力上的成長。為此,在學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基礎上,教師依然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的閱讀分析,這對學生個人更好地體驗文章的精美表達是有益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有一篇文章叫作《迷人的張家界》,在進行該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標出了文章的閱讀重點、提出了相應的問題,例如“《迷人的張家界》中的第2、3、4段中均有對山的描述,這些描述有什么獨立的特點呢?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呢?”在閱讀、探討、交流中,學生成功地解答了教師的難題,表示第2、3、4段的段落結(jié)構(gòu)以及語言風格是一致的,但是第2段的描述更為籠統(tǒng)一點,而后面兩個段落則更細致。隨后教師給學生分析了這種表達方式的好處,這對學生后期的寫作發(fā)展是有很大的益處的。
(四)擴展式閱讀
擴展式閱讀對學生更好地分析某一主題有很大的幫助,且對學生視野的擴展、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