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從高中生名著閱讀不足的角度探討名著閱讀教學法。不足:1.閱讀興趣不足;2.閱讀知識和能力不足;3.閱讀時間不足。方法:1.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學得有用;2.精心設計,讓學生學得有趣;3.多種方式,讓學生學得有效;4.刪繁就簡,讓學生學得不累。
關鍵詞:名著閱讀教學 整本書 經(jīng)典名著 高中生 閱讀不足 核心素養(yǎng)
不斷地閱讀“歷經(jīng)考驗”的經(jīng)典名著[1],既能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的提升”[2],也是學生閱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3],更是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與提升的基石[4]——包括語言[5]、思維[6]、審美[7]、文化[8]等等。但是,有效地引導學生讀懂、讀透、領悟“枯燥難懂”的經(jīng)典名著[9],在“把爭取分數(shù)變成一場戰(zhàn)斗”的今天[10],對已習慣于“單篇短章”教學的高中語文教師[11]來說是一大難題,對原本“閱讀素養(yǎng)”并不高的教師[12]來說更是一大挑戰(zhàn)。下面,僅從學生名著閱讀不足的角度探討名著閱讀教學法。
1.閱讀興趣不足。雖然調研顯示:“多數(shù)高中生有正確的閱讀期待和閱讀認知”[13],且經(jīng)典名著在他們心目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14],但“分數(shù)至上主義”[15]嚴重抑制了其讀名著的興趣。以筆者所在學校而言,主動閱讀名著者,比例還不到十之二三。即便感興趣,也多為小說,其它文類基本不主動閱讀。哪怕是在名著閱讀教學時,筆者明確要求閱讀《哈姆萊特》《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和《人間詞話》,也有相當部分學生是不閱讀的。
2.閱讀知識和能力不足。當今的很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沒養(yǎng)成——包括“充分利用圖書又精心保護圖書”[16]、能“增進閱讀效益”的“記筆記”[17]、寫“讀后感”[18]、“批注”[19]等等,而語文教學中的所謂“名著”又是節(jié)選式的,結果是其閱讀的知識儲備和閱讀理解能力嚴重不足。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讀不進去”、“讀到后面忘了前面”、“讀后不知道說啥”、邏輯思維不清晰、文本概括能力差。
3.閱讀時間不足。筆者在高二和高三進行名著閱讀教學實踐時,“沒時間”是最大的難題。高二學生忙著三科綜合科的“小高考”備考,高三學生處于高考緊張的備考階段。學生們課外時間忙著刷題和補習,語文課堂又有繁重的高考備考學習任務。在這種情形之下,教師不可能拿出足夠的課堂時間來給學生閱讀整本的名著,學生也不可能擠出很多的課余時間來閱讀整本的名著。
學生精力有限,對于與高考無關的內容本就興趣不大,一旦文本是文言文(如《人間詞話》)或是外國戲劇(如《哈姆萊特》)或是較有理論色彩的思想深邃的散文集(如《蒙田隨筆》),“畏避”[20]乃至排斥的情緒就更為明顯。因此,如何準確定位不同類型名著的教學價值,如何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有效解讀作為整本書的名著,如何讓學生對語文課堂上的名著閱讀課不排斥不反感,是對教師知識儲備和引領能力的巨大挑戰(zhàn)。
針對上述學生的不足,筆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采取了下列幾點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學得有用。驅動人愿意去學習的最直接動力,就是要覺得學了有用、有價值。而讀《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對當下的應考顯然是無用的。那它有別的用處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投影了當今中國的核電分布圖,指出世界上十分之一的電力來自核能,中國已決定從2016年開始,以每年6-8座的速度新建核電站,廣東建成和在建的核電站,就有好幾個。這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核”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深切感受到對核輻射危害的無知是多么地可怕。在閱讀教學活動結束后,筆者又設計了“借助網(wǎng)絡,收集應對核泄漏的做法和措施,再課堂分享”的合作探究題,從而科普了預防核輻射的有效方法。有的學生還為此而主動地去請教物理老師關于核電的知識,其學習熱情和興趣,超出了筆者的預期。
2.精心設計,讓學生學得有趣?!叭绻麑W生沒有閱讀名著的興趣,名著閱讀教學便無從產(chǎn)生?!盵21]只有讓學生對內容感興趣,他們才愿意抽出高三寶貴的學習時間去閱讀文本。為此,筆者先告知學生,《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是一本紀實性的書,所寫內容是實證的、可查考的,衡量它的標準主要為“史實標準”[22]。接著,把上網(wǎng)找到的很多關于切爾諾貝利的圖片借助多媒體展示出來。切爾諾貝利小鎮(zhèn)前世今生的巨大反差,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到底這里經(jīng)歷了什么?當學生人手一冊閱讀的時候,整個教室只有書本翻頁的聲音。學生能夠如此投入閱讀,并非基于“學業(yè)”,而是源于“趣味”[23]。
3.多種方式,讓學生學得有效。在切爾諾貝利事件30周年時,中國制作了相關的紀錄片,直觀地呈現(xiàn)了切爾諾貝利事故及其深遠影響。該紀錄片用上帝視角對切爾諾貝利事件進行解讀,這種與《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文本完全不同的敘事方式,讓學生多維度地去認識災難的可怕,很有利于他們深入地思考核電帶給人類的利與弊。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學生上完閱讀課,便在微信上主動地把書推薦給朋友圈的朋友閱讀。另外,在一年一屆的“校辦讀書節(jié)”上[24],筆者去年還把《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幾節(jié)課的內容加以濃縮,為113名學生開了一場名著推薦閱讀的講座,講座結束后,有32名學生主動來找筆者借閱這本書。
4.刪繁就簡,讓學生學得不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一部文學批評經(jīng)典著作,盡管語句簡短,但古詩詞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個中內涵和深意,需要很高的古典文學理論造詣和詩詞鑒賞造詣方能有所領悟。而且當代學者對王國維書中的理論觀點,如“境界”的定義和解讀,亦存在不盡相同的看法。因此版本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只有原文而無譯注,學生文字閱讀上就已障礙重重,更談不上理解和體悟了。為此,筆者所在項目組[25]選擇了中華書局帶譯著的版本。這個版本的《人間詞話》有原文,有語段翻譯,有中山大學中文系彭玉平教授的評析。從教學過程看,學生的閱讀障礙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效果較好。在教學設計上,筆者選擇對高考鑒賞寫景詩有較大幫助的“境界”、“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造境”和“寫境”,以及可以積累為寫作素材的“三境界”說作為教學重點,化繁為簡,在高三有限的名著閱讀教學課時里,讓學生對王國維的文藝觀有所了解。
在原有教學體制的框架內進行名著閱讀教學,的確非常艱難,不過,伴隨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出臺,整本書尤其是名著閱讀教學從“隱性”變?yōu)椤帮@性”[26]已成定局,這明顯是給扭轉學生名著閱讀的不足帶來了新的希望。
參考文獻
[1]鄭惠生.文藝學批評實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81.
[2]鄭惠生.論審美時尚的個體抉擇[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03):27.
[3]姚佩瑯.校辦讀書節(jié)的閱讀理念[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07):23.
[4]姚佩瑯.高中語文學科新面向:整本書[J].文學教育(上),2019(01):97.
[5]林赟.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提升語言構建與運用素養(yǎng)[J].文學教育(上),2019(04).
[6]柯麗文.在名著閱讀教學中促進直覺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J].文學教育(上),2019(04).
[7]張鑾.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素養(yǎng)[J].文學教育(上),2018(11):76-77.
[8]邵曉樂.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J].文學教育(上),2018(11):88-89.
[9]鄭惠生.關于當前大學生喜歡閱讀哪類課外書的調查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5(02):58.
[10]鄭惠生.關于“當前小學生課余時間最喜歡做什么”的調研[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4):30.
[11]姚佩瑯.名著閱讀教學的條件創(chuàng)設 [J].文學教育(上),2018(12):118.
[12]鄭惠生.大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三[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9):65.
[13]姚佩瑯.高中生名著閱讀量、閱讀認知與行為的調研[J].文學教育(上),2019(04).
[14]姚佩瑯.高中生名著閱讀中愉悅、失望與困難的調研[J].文學教育(上),2019(05).
[15]鄭惠生.“新媒體時代”小學生最喜歡閱讀哪類課外書[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02):56.
[16]鄭惠生.論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五因——從城鄉(xiāng)小學生的心里話談起[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95.
[17]鄭惠生.關于當前大學生視聽與讀寫狀況的調查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5):134.
[18]鄭惠生.中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中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二[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2):88.
[19]黃少娥.名著與名篇閱讀教學之比較分析[J].文學教育(上),2019(04).
[20]鄭惠生.經(jīng)典名著留給大學生的印象探討——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六[J].美與時代(下),2005(09):83.
[21]姚佩瑯.名著閱讀教學“四步工作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1):10.
[22]姚佩瑯.語文學科中的文學真實性問題——兼與李明哲《疑點重重,令人費解——讀都德〈最后一課〉》商榷[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3):10-11.
[23](英)尼爾·麥考.如何閱讀不同的文本(第二版)——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指南[M].蘇新連,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1-21.
[24]姚佩瑯.例談校辦讀書節(jié)的模式[J].文學教育(上),2016(01):116.
[25]姚佩瑯.以提升素養(yǎng)為導向的名著閱讀教學實驗[J].文學教育(上),2018(11):71-75.
[26]鄭惠生.影響中學生閱讀的五個因素[J].教學與管理,2007(34):37.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重點項目《以“提升素養(yǎng)”為導向的名著閱讀教學實驗研究》(項目編號:2018ZQJK023,項目負責人:姚佩瑯)
(作者介紹:柯麗文,廣東汕頭市東廈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