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雙全 趙陽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中選出20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將200例患者分入兩組,對照組100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措施和一般康復訓練,觀察組100例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比兩組的肺功能、慢性肺疾病評分、運動耐量等指標。結(jié)果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最大通氣量、時間通氣量、FEV1% pred、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CAT病情評分低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 多元呼吸康復訓練的應用有助于控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改善呼吸狀況、肺功能,增加運動耐量。
【關(guān)鍵詞】 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運動耐量;CAT評分;老年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9.04.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簡稱慢阻肺)是呼吸內(nèi)科的多發(fā)病,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理、免疫功能、代謝功能等均明顯下降,慢阻肺長期反復發(fā)作也導致患者呼吸道結(jié)構(gòu)的異常,對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1~2]。伴隨著康復醫(yī)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者發(fā)現(xiàn)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實施呼吸康復訓練有助于促進肺通氣功能改善,提高生存質(zhì)量[3~4]。對此,我們結(jié)合患者的特點制訂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方案,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內(nèi)科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60歲,無語言交流障礙,無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等,患者均能耐受康復訓練。排除合并肺內(nèi)其他病變、影響日?;顒拥募膊〉幕颊?。將20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分入兩組中,對照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齡65~85歲,平均(74.7±36)歲;病程5~19年,平均(11.4±2.4)年;病情分級:Ⅲ級55例,Ⅳ級45例。觀察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齡64~87歲,平均(75.1±4.8)歲;病程5~21年,平均(11.6±2.5)年;病情分級:Ⅲ級57例,Ⅳ級43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已經(jīng)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協(xié)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治療措施和一般康復訓練,主要包括化痰止咳、鎮(zhèn)靜解痙、吸氧、霧化吸入等,一般康復訓練主要為常規(guī)一對一的呼吸功能訓練,以腹式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訓練、呼吸操等為主。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應用多元呼吸康復訓練:(1)健康教育,由主治醫(yī)生、康復醫(yī)師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康復訓練方案。責任護士康復訓練前在床旁給患者及家屬開展一對一的健康宣教,主要內(nèi)容為慢阻肺的健康知識、呼吸康復訓練知識,使患者主動配合呼吸康復訓練。(2)縮唇呼吸與腹式呼吸訓練,縮唇呼吸:示范指導患者用鼻吸氣,縮唇經(jīng)口呼氣,鼓腮縮唇如吹口哨狀,將氣體緩慢呼出,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約為1∶2;腹式呼吸:患者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上腹部,吸氣時腹部隆起,右手也隨之抬起;呼氣時腹部塌陷,右手隨之給予腹部一定壓力,促進膈肌復位,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約為1∶2,每次訓練10 min,每日3次[5~6]。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特點讓其自由選擇坐、臥、站立位進行呼吸訓練,并指導患者逐漸將呼吸訓練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其成為日常的呼吸方式。給患者播放訓練的動畫或錄像,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實踐直到完全掌握訓練要點,同時每次訓練完后做好相關(guān)記錄,如訓練的時間、呼吸深度、不適反應等[7~8]。(3)控制性呼吸訓練,取坐位或臥位,放空思想,放松全身肌肉,緩慢深呼吸到最大肺容量后屏氣,開始屏氣2~5 s,逐漸增加到10 s,然后緩慢呼氣,連續(xù)10~20次為1組訓練,每日進行2組訓練[9~10]。(4)運動訓練,步行:以60~90步/min的速度步行,步行10~15 min,每日2次。上下樓梯:先用鼻緩慢吸氣,然后縮唇將氣經(jīng)口呼出,2個階梯呼吸1次。(5)康復交流活動,每周在病區(qū)組織召開一次康復交流活動,將病情相似的患者集中起來,讓患者之間相互交流呼吸康復訓練的經(jīng)驗教訓,并邀請訓練取得明顯成效的患者宣講經(jīng)驗,鼓勵患者堅持呼吸康復訓練。(6)呼吸操訓練,一邊呼吸一邊進行一些肢體運動,增加橫膈肌的活動范圍,改善運動耐力。雙手上舉吸氣,放下呼氣,10~20次;然后雙手放于身體兩側(cè),交替沿著體側(cè)上移下滑;雙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出拳,出拳時吸氣,還原時呼氣,10~20次;雙腿交替抬起,屈膝90°,抬起時吸氣,放下時呼氣。呼吸操每次訓練10~15 min,每日2次。(7)安全保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學會根據(jù)自身情況控制訓練的強度,如根據(jù)心率調(diào)節(jié),保持訓練時的最高心率=170-年齡,若無法掌握心率,則以訓練中不影響與身邊人交談為宜。在運動前、運動后均給予低流量吸氧1 h。(8)出院后訓練,出院后1周組織上門家訪,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訓練情況,并指導患者有情況隨時電話溝通,此后每周電話隨訪1次,患者每個月回院復診1次,上交呼吸功能訓練日記,醫(yī)護人員及時予以反饋。
1.3 觀察指標
(1)肺功能: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檢測最大通氣量、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 pred)、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時間通氣量。(2)慢阻肺疾病評分: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使用CAT量表評估,CAT評分越高則表明慢阻肺疾病越嚴重。(3)運動耐量: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進行6 min步行測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軟件檢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cè)檢驗。
2 結(jié)果
2.1 兩組的肺功能比較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的最大通氣量、時間通氣量、FEV1% pred、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的CAT評分和運動耐量比較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的CAT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運動耐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活動后氣促、呼吸困難、肌肉易疲勞等,患者的肺容量增大,膈肌出現(xiàn)平坦狀態(tài),胸廓活動受限,故而常依靠輔助肌群來克服通氣量不足現(xiàn)象,導致錯誤呼吸方式的形成,引起肺功能的進一步下降[11~12]。
呼吸康復訓練在老年慢阻肺治療中的效果已得到肯定,通過呼吸訓練增強呼吸肌力,增強耐力,改善肺功能[13~1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的肺功能指標、運動耐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CAT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多元呼吸康復訓練的應用促進了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控制病情。本研究開展的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在結(jié)合患者病情特點的基礎(chǔ)上,將多種呼吸訓練有機結(jié)合起來,循序漸進地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康復訓練,達到滿意的訓練效果??刂菩院粑柧毮茉黾臃位盍亢头闻萃饬?,改善吸入氣體分布不均狀態(tài)和低氧狀態(tài),改善患者的氣體交換功能;呼吸操則能增大呼氣力,增加呼氣時間,通過呼氣期氣道等壓點移向中心氣道,從而避免小氣道的過早關(guān)閉,消除內(nèi)源性呼氣末正壓,最終改善低氧狀態(tài),增加氣體交換頻率,減輕呼吸肌疲勞現(xiàn)象。同時注重對患者的運動訓練,將運動鍛煉與呼吸鍛煉結(jié)合起來,改善胸廓的活動度,增加膈肌活動,促進腹式呼吸的恢復,改善呼吸功能。
綜上,多元呼吸康復訓練的應用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重建正常呼吸模式,控制病情,提高運動耐量。
參 考 文 獻
[1] ?劉海燕,張金榮.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7,31(12):108-109.
[2] ?王麗麗,馮 軒,崔婷婷,等.百令膠囊聯(lián)合呼吸康復訓練治療慢阻肺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氣指標、肺功能的影響[J].世界中醫(yī)藥,2017,12(12):2949-2952.
[3] ?李風森,廖春燕,杜麗娟,等.家庭內(nèi)肺康復訓練治療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7):557-558.
[4] ?李光才,胡 克.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療效的應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3,30(4):54-56.
[5] ?劉雪梅,張作清,張昌紅,等.呼吸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33):58-60.
[6] ?張 洋.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模式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27(6):110-111.
[7] ?陳巧芳.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4):475-477.
[8] ?劉海燕,張金榮.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7,31(12):108-109.
[9] ?趙建君,蔡盈盈.益肺膠囊聯(lián)合肺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7,14(6):80-83.
[10] ?毛立偉,陸 甘,王 磊.有氧運動聯(lián)合低水平抗阻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與運動能力影響的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8,33(8):928-933.
[11] ?史姍姍,龐 偉.離心運動訓練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8,24(2):173-178.
[12] ?李 芳,邢靜文,張何琴,等.運動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中應用及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5):1270-1272.
[13] ?仝彩花,趙牛鑫,吳慧璐,等.太原市中北社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社區(qū)管理療效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25(1):70-72.
[14] ?孫 麗,黃惠雪,白 雪,等.肺康復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6,31(4):434-438.
(收稿日期:2018-12-19 修回日期:2019-02-20)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