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 葛亞紅
[摘 要]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多重因素下一些小學生的學習與行為問題越來越突出,學校要通過心理團輔課進行心理普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亞健康問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繪畫”猶如一把心靈的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真實地展現(xiàn)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關鍵詞]繪畫心理;表達情緒;調整狀態(tài);自我成長
[中圖分類號] G4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5-0091-02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多重因素下一些小學生的學習與行為問題越來越突出,學校要通過心理團輔課進行心理普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亞健康問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袄L畫”猶如一把心靈的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真實地展現(xiàn)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這里的繪畫,不是美術上的繪畫,而是內(nèi)心的表達,是心理輔導的一種投射技術,不需要孩子有繪畫的基礎,沒有畫得好壞,只要真實地表達,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地自我成長。
一、繪出心之情——通過繪畫,表達真實的情緒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根據(jù)學生當前的特點,我們首先選擇適當?shù)睦L畫主題。如:五維畫——快速了解學生的人際關系、情緒狀態(tài)、學習發(fā)展狀況等;“魔法壺”——了解學生處理應急狀況的模式;“雨中人”——普查學生的學習壓力及處理壓力的方式;“曼陀羅”——自愈情緒,整合性格等。然后通過運用簡單的指導語,讓學生畫出自己最想畫的作品,展現(xiàn)當下的情緒狀態(tài)。如畫“房樹人”時,我們的指導語是:請在紙上畫出一幅有房子、樹和人的圖畫,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接著,我們通過傾聽學生對畫的講述,綜合評估畫者的性格、情緒、認知、思維等信息,以此來做更好的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下面是一個離家出走的四年級學生所畫的“房樹人”:
房子代表家庭和家人關系,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孩子的安全感;樹代表個人成長中的心理能量;人物代表對自我的認知。他在這幅畫中使用了紅、黃、藍、綠、棕五種顏色,我們可以透過畫面感受到:這個孩子有較強的壓力(樹干),情緒激烈(紅色房),特別是對家有抗拒,內(nèi)心有沖動……孩子說:“房屋內(nèi)爸爸發(fā)火打我,我不想回家……”
二、尋求心之因——通過講述,尋找問題的源頭
內(nèi)心困擾問題的產(chǎn)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尋找到問題源頭是關鍵。每一幅看似簡單平常的繪畫,都在向你訴說著內(nèi)心的千言萬語。學生認真講述畫背后的故事,教師專注傾聽,即可找到問題源頭,從而更好地化解問題。
再以那個四年級孩子為例,我們通過繪畫來尋找原因。我們讓孩子依次畫了一張全家福、眼中的爸爸和心中的爸爸。孩子的畫是這樣的:
孩子對自己的畫的講述是:一家四口人,爸爸是樹,媽媽是河,自己是黑球,媽媽愛弟弟……眼中的爸爸不回家,天天和他的朋友在一起……心中的爸爸是有空就會回家陪自己……這次離家出走的原因是自己很孤獨……
學生畫出了真實的心聲,他對父母陪伴的強烈渴望和對家的理解,深深觸動了其父母。孩子的父親深有感觸地說:“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孩子對家、對陪伴的渴望,對父母溫暖的愛的需求……”孩子心理亞健康的背后常常是家長對孩子缺乏關愛與陪伴。意識到問題的父親表示今后一定既注重孩子的身體營養(yǎng),更注意孩子的心理營養(yǎng)。
我們在實踐過程中要注意:對繪畫的解讀要本著借畫助人的原則,用繪畫心理學的理論為基礎來大膽推測,小心求證,并結合畫者自己的解讀和會談獲取資料,進行綜合評估。絕不可以只根據(jù)某個局部特征就做出片面的判斷,更不可根據(jù)一幅繪畫就對一個人作絕對的判斷。我們要學會傾聽,重視畫者本人對繪畫的解讀。有時候,畫者自己對繪畫的解讀可能是最準確的,如:本來想畫成什么,但由于不會畫,畫成了目前這個樣子;本來想用什么顏色的,由于手頭只有……這些信息會顯現(xiàn)畫者的真實想法。畫者講述自己的作品,既是他探索自我內(nèi)心的過程,又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他,為下一步輔導做準備。
三、走出心之影——借助繪畫,開始積極的成長
繪畫心理走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工作原則并非以解決學生的一次情緒問題為目標,而是更注重內(nèi)在心理的充實與發(fā)展,使學生學會管理情緒,同時培養(yǎng)自信等。
還是以這個學生為例,找到了問題源頭,我們還要幫助其走出心之影,使之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激活內(nèi)心的力量。通過一系列的主題畫,并進行親子互動,孩子找到了處理孤獨的方法,保證以后不會再離家出走,也學會了主動跟家長、老師交流。孩子通過畫表達出了內(nèi)心的改變。
這時,我們再借助曼陀羅“水的精神”,讓學生運用“輸出輸入”法,學會管理情緒:情緒如水,輸出負情緒,輸入正情緒,讓情緒健康地流動……又通過曼陀羅“龍的傳人”讓學生知道每個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積極的亮點,應學會讓自己擁有善良心、獨立心、感恩心、寬容心……
四、分享心之路——攜手同伴,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心理團輔課上運用繪畫心理技術,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潛能開發(fā)、性格培養(yǎng)、想象力、自制力、學習能力以及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專項訓練。每堂課根據(jù)不同主題,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通過“主題繪畫——講畫背后的故事——師生共同分享感受”的模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分享,在分享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如“我的夢想”主題畫活動,學生通過一張張畫,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理想,心情,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愿望……由此,學生感受了生活,表達了情緒,找到了潛藏的優(yōu)良品質,更好地認識了自我,樹立了自信,培養(yǎng)了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在實踐中還發(fā)現(xiàn),當學生分享時,多會主動反思自己性格的特點和不足。同時,由于話題是畫,學生一般不會認為是針對自己,從而使同伴交流更友善。
操作注意點:對學生的畫,不要刻意關聯(lián),不給定量、定性判斷,應積極正向引導,促使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綜上所述,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繪畫心理技術以其內(nèi)涵豐富,便于開啟,成為我們了解學生潛意識的一個窗口,成為洞察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快捷方式。當然,真正要有效地做到借畫助人,還需要輔導教師不斷加強相關理論學習,同時要求輔導教師結合案例,不斷自我反思與探索,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