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靜
摘要:當前高中課程改革已經進入關鍵性階段,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必須在課程教育方面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高中教育中,生物屬于一門相對比較枯燥、困難的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低熱情、低參與的現(xiàn)象,這也導致整體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對此,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本文簡要分析了基于新課改提升高中生物教學實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思路。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生物;實效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045
如何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物教學實效性是新課程改革標準之下的基礎要求,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必然需要教師在教學模式方面的不斷創(chuàng)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對生物教育的教學方式研究也在不斷地深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上,分別為注重教育與強化學習。對此,探討基于新課改提升高中生物教學實效性的策略具有顯著教育價值。
一、轉變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
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主要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學體系相對比較單一,因為知識點涉及面比較廣泛,知識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系統(tǒng)化關聯(lián),但是這一類知識相對比較概括與抽象,導致學生無法借助自主性的探究而達到理解并掌握的效果。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需要將知識還原成更加容易理解、原始性的狀態(tài),并和其他的事物、環(huán)境關聯(lián)起來,從而構建更容易學習的系統(tǒng)。
例如,對于生活中自然界的鳥類而言,不僅可以從中抽象出生物學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抽象出數(shù)理化的知識,還能夠抽象出藝術、宗教、文學以及哲學等知識。例如在講解“種群”內容時便可以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上逐漸衍生出生物知識。對此,如何有效地探究、感悟以及情景化的學習便是教學重點。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摒棄以往以成績?yōu)橹鞯慕逃砟?,并構建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促使學生以更加全面的方式發(fā)展。
二、注重實踐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生物屬于一門實踐性相對比較強的課程,學生需要在生物實驗的學習基礎上,不斷了解并掌握教師所講解的各種生物知識,再加上高中生物知識相對比較困難復雜,所以實踐性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要。教師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更多的實踐性條件,并注重實驗性的教學方式,以此實現(xiàn)對學生實踐性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生物屬于一門比較抽象難懂的課程,特別是在高中生物階段,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做好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分析,保障教學方式的合理性,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在內容與教學方法方面需要保持靈活多變、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提高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光與光合作用》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組織學生制作臨時的裝片,并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對葉綠體的觀察,按照掛圖實現(xiàn)葉綠體的結構講解,并突出色調、酶分布等知識的理解,借助學生親身性體驗,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與思維方面的能力。
三、改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習熱情
課堂氛圍的好壞會直接決定學生在課堂中的情緒,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促使學生更加專注地聽課。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是應當注重這一問題,只有在保障學生學習生物知識達到了解、記憶以及應用時,才可以實現(xiàn)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DNA,然后引出DNA屬于遺傳物質的生物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趣味化的語言以及豐富的生活案例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fā),營造良好的氛圍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雙眼皮與單眼皮”引出DNA知識并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四、滲透多種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與應用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不斷地滲透生活中的應用內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許多知識點都需要借助論證的方式進行探討,而這一論證過程本身便是滲透各種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之一。系統(tǒng)化的思維分析是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培養(yǎng)應用能力必然會涉及到多種思維理念,這也是要求教師滲透多種意識的關鍵。
例如,在“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的系統(tǒng)思維方式培養(yǎng)例題中,“對缺水環(huán)境下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分析中錯誤回答稱為“水分減少;水減少影響光合原料與光反應;溫度過高”等。這些現(xiàn)象都屬于明顯地無法區(qū)分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只能夠從因素的角度進行思考。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適當?shù)貪B透環(huán)保意識,例如導致“水分減少;水減少影響光合原料與光反應;溫度過高”的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借助這一系統(tǒng)化的討論分析方式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有效總結了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少導致光合作用減弱,同時也間接提高了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提高了教學實效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效性的體現(xiàn)基礎必然是合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多種趣味性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問題,通過靈活、合理、適當?shù)娜蝿找约霸u價方式,提高學生在信息課中的參與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目標。對此,在今后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技巧,掌握多種教學技術及其應用方法與技巧,從而提高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洪永清.例析基于科學探究的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策略[J].生物學教學,2018(3).
[2] 操明權.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生物學教學,2017(3).
[3] 路洪娜.基于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高中生物學教學策略[J].生物學教學,2018(2).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大荊中學 32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