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重視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圍繞一定的素材進行探究性活動,在自我構建和自我探求的過程中處理反饋信息,從而獲得和應用知識,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開展探究性閱讀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結合高中生的閱讀基礎,創(chuàng)設出適宜閱讀的情境,開拓他們的閱讀視野,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進行探究性閱讀,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營造探究情境,促進有效生成
德國教育家阿道爾夫指出:“教學的藝術不是僅僅停留于灌輸知識的本領,而是在于能夠喚醒、激活、鼓舞?!苯虒W情境是語文教學設計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可以呈現(xiàn)在語文課程的諸多方面。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高中生的特點,營建適宜探究的環(huán)境,從而創(chuàng)設出民主愉悅的探究氣氛。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會更加主動地表達,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探究的潛力被充分挖掘出來。
在《項脊軒志》教學中,不少教師把書齋作為教學的切入口,講述書齋的警戒、勵志的功能,如蒲松齡的聊齋、陸游的老學庵、劉禹錫的陋室等,高中學生對這些常識有所涉獵,但如果全憑教師講授,學生沒有興趣。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讓他們在對文本咀嚼品味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指引學生給自己的書屋命名。從而進一步思索什么是書齋名,接著讓他們探究“項脊軒”書齋名的來歷,從而給學生設計適合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探究的“場”,接著追問學生:“著者對項脊軒有著怎樣的情感?這間書齋有著怎樣的特點,讓歸有光覺得多可喜?你最欣賞文中哪一幅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鼻榫郴膶胱寣W生很快進入課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閱讀學習,為進一步探究性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chuàng)設探究問題,重視閱讀感受
探究性學習離不開問題的構建,學生在品讀文本中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是推進探究性閱讀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增強高中生的問題意識,只有這樣,探究性學習才有寬廣的前景。語文教師要給學生留足時間,創(chuàng)設相應的話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甚至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以適當?shù)囊龑Ш蛶椭?,引領他們將探究性學習深入下去。
如《項脊軒志》第二課時中,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如果需要你們圍繞情來深入探究,你們會選擇哪一個點進行品析?”這個問題開拓了高中生的思維,讓他們從多個角度來鑒賞情感,從而增強他們的合作能力,深入挖掘他們賞析的能力。要深入的把握文本的情感。還需對文本語言進行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情感是曲折隱晦的,筆者設計了讓學生探究“文章有哪些細節(jié)和語言最為打動你”這個話題,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作者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利用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寄托自己的情感,這都需要仔細品味,認真探究,才能挖掘出談話中的深情和語言的妙處。
通過創(chuàng)設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深入文本探究,以語言作為探究的立足點,從而更好地讀出自我,讀出獨特的閱讀感受。高中生在問題里“活”了起來,能夠主動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創(chuàng)設問題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時代的脈搏,結合學生的認知和教學重點,創(chuàng)設出符合高中生心理的問題,讓他們在探究中獲取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三、指導探究拓展,啟發(fā)思維遷移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曾說:“學習不能只是教師的給予,而應該放手讓學生探知和思考。”在探究性閱讀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結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內(nèi)容來組織拓展探究,用心挖掘?qū)W生身上的閃光之處,啟迪高中生的思維。當然,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有的學生的看法可能是片面的,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在小組中探討交流,為學生搭建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探究平臺,從而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如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我給學生補充拓展了“點評法”,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本文進行評點。學生都充分參與到小組探究中,紛紛給出了相應的評點,筆者順勢補充了其他專家學者對《紅樓夢》的點評,來驗證學生的點評。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啟迪了他們的思維,提高了他們的鑒賞能力。
在教學《項脊軒志》,教師要立足文本,把握好切入拓展的時機,使得課文和拓展有機結合起來,設計形式多樣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在拓展探究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及時反思和梳理,在反思過程中思考自己的教學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內(nèi)容,教學方式是否靈活多樣。通過反思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選擇適合高中生的教學形式,從而促進探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
總之,探究性閱讀是閱讀教學中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和努力,立足閱讀的文本,從閱讀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營造探究性閱讀的氛圍和環(huán)境,幫助學生把握探究性閱讀的要領,指導高中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探究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變得精彩紛呈。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呂四中學(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