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遠雁
【摘要】“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四大板塊,缺一不可。讀寫結合是一門教學藝術,能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提高習作水平。文章從指導學生仿寫,鼓勵學生擴寫,放手讓學生創(chuàng)寫,聯(lián)系實際抒寫,讓學生續(xù)寫五大方面,論述了在高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關鍵詞】讀寫結合;仿寫;擴寫;創(chuàng)寫;續(xù)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1]。讀寫結合是一門教學藝術,所謂的“讀寫結合”,并不是說把簡單的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疊加,而是讓兩個環(huán)節(jié)互相糅合。通過“讀”與“寫”的相互作用,不僅對讀寫本身有相互促進的作用,而且能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文本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在讀中促寫,寫中促思。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操作“讀寫結合”呢?筆者結合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品讀文中富有特點的詞句后,指導學生仿寫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笨梢姺聦懺趯W生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仿寫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小學教材中的文章是專家千挑萬選的,具有典型性,品讀文本中的一些精彩語句、重點詞語不但對理解文本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寫作技巧和語言積累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仿寫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說,要想學會寫作文,最好先學會仿寫。在指導學生仿寫前,先引導學生充分熟讀文本的精彩段落或富有特點的詞句,熟讀成誦,在讀中思考,抓住這個段落或詞句的“練點”來進行讀寫訓練。比如,《火把節(jié)》中描寫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的場面:“老人來了,彈著平日積累灰塵的月琴;小伙子來了,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可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理解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描寫,寫了哪些人參加篝火晚會的情景,然后再提出仿寫的要求:寫某一個節(jié)日里的熱鬧場面。一位學生在學習了本課場面描寫的方法后,是這樣來描寫“六一”兒童節(jié)的文藝匯演的:“四年級的同學上臺來了,他們表演了朗朗上口的古詩串燒;五年級的兩位女同學上臺來了,她們跳起了好看的舞蹈——《星星》;六年級的同學來了,他們深情地朗誦了《我們畢業(yè)了》……今天的節(jié)目真精彩??!”這樣的仿寫,既直觀明了,又實用好操作。
二、在文本簡潔概寫的場景中,鼓勵學生擴寫
教材的有些地方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是含義深刻,畫面感很強烈,因而可以鼓勵學生腦補畫面,像攝影師捕捉鏡頭一般把當時的某一個畫面描繪下來,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比如一些文言文中的一句話或數(shù)個短語,就概寫出一幅精彩的畫面。比如《赤壁之戰(zhàn)》中描寫火燒曹營的情況時用了七個四字詞語“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fā),煙焰漲天,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滿天徹地”,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概括了火燒曹營的壯觀場面。學完本課后,筆者讓學生把這二十八個字熟讀,然后結合文中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中描寫周瑜幾隊人馬圍攻曹寨的描寫,再進行想象擴寫,要抓住某一個畫面進行細化描寫。每位學生充當一名攝影師,負責把自己拍到的“鏡頭”細化。有位學生寫道:“當時場面一片混亂,有個身材很胖的士兵在逃跑的過程中,差點被人擠下水了,幸好他及時抓住了船的桅桿,可正當他慶幸保住小命之時,只聽見‘嗖的一聲,一支箭從背后射穿了他的心臟,“撲通”一聲掉到水里了……”學生根據(jù)文中描寫的情況,聯(lián)系平時在電視上看過的有關打仗的種種畫面進行描述,這個“寫”實際上就是擴寫了文中描寫的場景,這樣的寫對于提高習作水平有幫助,也對理解火燒曹營的慘狀有幫助。
三、在層層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容中,放手讓學生創(chuàng)寫
“寫”為“讀”推進著深度。如果寫是孤立于閱讀活動之外的話,那么對于加深文本的閱讀體驗,是不能夠起到推進作用的。我們要摒棄這樣為“寫”而寫的形式主義做法?!皩憽币獮椤白x”提升著層次。在閱讀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應該呈現(xiàn)逐級上升的狀態(tài)。教師要通過設計階梯式的閱讀活動來逐層推進,寫的訓練可以伴隨其中,從而達到在寫中思考,以寫促讀,培養(yǎng)閱讀思維的目的。比如在教學《詹天佑》中,筆者設計了四個寫的活動:1.聯(lián)系實際寫一寫詹天佑遇到的困難;2.寫一寫體現(xiàn)詹天佑是個杰出工程師的例子;3.以一名當年中國人的身份或當時嘲笑中國的外國記者身份,寫一寫當時看到鐵路竣工消息的心情;4.如果詹天佑入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寫一寫給他的頒獎詞。這樣的寫,都是基于閱讀教學的一種寫作訓練,這樣的寫作設計活動,既有抓手和明確的指向,又有落腳點。
四、在似曾相識的畫面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抒寫
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本教科書,也是一位好老師?!痘ㄟ咃溩永锏膼邸窂膶懥四赣H把對孩子的疼愛融入了肉餡的花邊餃子里,到長大后的兒子把對母親的孝順融進了糖餡的花邊餃子中??此破匠5纳罾?,深深地感動著讀者。但這些類似的畫面也經(jīng)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演。筆者引導學生回憶母親關心自己的一件小事,寫出其中包含的母愛。學生紛紛寫出了體現(xiàn)母愛的事例:媽媽不舍得吃鄰居給的一個蘋果,拿回家留著給孩子;媽媽看見孩子受傷了,情急之下,撕了自己心愛的裙子為孩子包扎;媽媽半夜背著孩子上醫(yī)院打點滴,熬夜守護。記得當時孩子分享這些例子時,有個女孩邊讀邊哽咽了,因為情到深處,愛在身邊。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素材,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用真實、自然的筆調(diào)進行練筆。
五、在文章的意猶未盡處,讓學生續(xù)寫
有些文章的結尾就像電視劇一樣耐人尋味,非常適合讓學生練習續(xù)寫;有些文章的空白處意猶未盡,十分適合讓學生補白。續(xù)寫不但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培養(yǎng)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與思維創(chuàng)造性。如《窮人》這課的結尾——“你瞧,他們在這里啦?!苯處熆梢栽O計一個讓學生續(xù)寫的練筆機會,寫一寫漁夫看到西蒙的孩子已經(jīng)被桑娜抱回來后的反應以及后面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再如《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的結尾——“尼爾斯騎著大公鵝馬丁,和野鵝們一起,向美麗的拉普蘭去了。”筆者設計了一個編寫續(xù)集的習作練筆活動,要求學生每星期寫一集,連續(xù)完成十集。結果令我欣喜若狂,習作效果出奇的好。有的人寫了尼爾斯來到“西瓜王國”的趣遇,有的人寫了尼爾斯在“太空”的見聞,還有的人寫了尼爾斯在貧民區(qū)的助人為樂之事……學生對于此類題材的習作很感興趣,因為可以自由發(fā)揮,把他們平時所看的畫面、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都添加其中,對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非常有幫助。
六、結束語
總之,只要教師做個細心人,善于抓住文本,深入文本,善于捕捉文章的“練點”,引導他們學會在細微之處留筆,在情動之處動筆,在文章意猶未盡處出筆……那么學生輕松寫出文從字順、真情實感的文章就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盛魯杰.課程標準(2011)導讀與教學實施·小學語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