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幼兒健康教育中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

      2019-07-16 02:50:20焦敏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9年5期
      關鍵詞:積極情緒教育策略健康教育

      摘 ?要: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積極情緒作為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應納入幼兒園健康教育,情緒能力主要包括情緒的表達能力、情緒的認知能力和情緒的調節(jié)能力。文章在對積極情緒內涵探究的基礎上,從建立溫馨的家庭氛圍和幼兒園環(huán)境,形成有歸屬感的積極情緒基石;通過榜樣、傾聽和游戲,形成與社會性發(fā)展相適應的積極情緒培養(yǎng)策略兩個方面,闡述了在幼兒園開展積極情緒培養(yǎng)的途徑與策略。

      關鍵詞:健康教育;積極情緒;教育策略

      作者簡介:焦敏,湖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湖北 鄂州 436032)

      中圖分類號:G6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5-0127-03

      幼教專家送教下鄉(xiāng)巡回講學活動結束已經一周了,有兩個畫面在我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一個是大班幼兒在進入活動場地時,由于不習慣自己選擇小椅子,在找座椅不順利的情況下開始哭泣,教師很快介入并給予幫助,但幼兒仍哭泣并執(zhí)意退出活動。另一個是中班幼兒在美術活動遇到困難時,直接以哭泣表示自己的不滿,教師及時關注和幫助,但是幼兒仍長時間處于不開心狀態(tài),在教師哄勸很長一段時間后,幼兒情緒才趨于平靜。兩個幼兒,同樣的畫面,是什么使幼兒情緒如此消極,我們的教育中缺失了什么?

      一、關于健康教育與積極情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樹立兒童正確的健康觀念,并從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層面概要闡述了健康觀念的基本內涵。《0-3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同時提出“發(fā)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xié)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由此可以看出,幼兒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目前心理學界眾說不一,尚沒有統(tǒng)一定論。長期以來,傳統(tǒng)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標準的測定采取的是消極取向模式,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態(tài),把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義為沒有精神疾病,顯然這是不全面、不科學的。Diener認為心理健康有三個標準:一是主觀性,心理健康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客觀條件只作為影響主觀體驗的潛在因素。二是積極性,心理健康并非僅僅是消極因素較少,同時也是積極因素較多。三是多維性,心理健康應包括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1]還有人認為,心理健康分為正負兩個方面,它不僅是負面情緒的減少,同時也應是正面情緒的增多,幸福感、生活滿意感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測量指標。我認為Diener的觀點中,重視積極心理因素的表述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

      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目前,對積極情緒的研究還不多,研究者給出的定義也不統(tǒng)一。如Russell認為,積極情緒就是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你想微笑時產生的那種好的感受。Fredrickson認為,積極情緒是對個人有意義的事情的獨特即時反應,是一種暫時的愉悅。而情緒的認知理論則認為,積極情緒就是在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取得進步或得到他人積極評價時所產生的感受。[2]無論研究者對積極情緒的認知與界定的切入點有何不同,但對積極情緒的描述性解釋中,都包含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研究者都認為積極情緒是伴隨著愉悅快樂感受的心理過程,并認為其具體表現(xiàn)形式主要為六類:愛、興趣、快樂、感恩、自豪、滿足。

      幼兒時期是情緒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一方面基本情緒開始發(fā)展,如愉快、憤怒、悲傷、 驚訝、恐懼和厭惡等,這些情緒在孩子出生后的6個月內就出現(xiàn)了。另一方面,伴隨著基本情緒的發(fā)展,自我意識情緒也開始發(fā)展,主要是同情、嫉妒、尷尬、自豪、羞愧和內疚等,在孩子1歲半到2歲左右,伴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發(fā)展逐漸呈現(xiàn),并成為幼兒情緒的重要內容之一。

      進入幼兒園后,幼兒情緒種類的迅速增長,使幼兒不僅能初步識別自己和他人的簡單情緒,可以用詞語談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情緒,以及情緒產生的原因和后果,還可以識別與特定情境相聯(lián)系的情緒,用語言、表情、動作等表達情緒。隨著幼兒的發(fā)展,他們能體會情緒和情境間的關系,在事件中使情緒持續(xù)一段時間,并通過一些方法和策略,有效地控制情緒,甚至開始有意掩飾真實感受,進行共情與換位思考,控制、調節(jié)情緒以適應社會標準;在幼兒中晚期,他們開始理解自豪、羞愧等復雜情緒,逐漸明白在特定情境下,個體有時會感受到多種情緒,逐漸傾向于更充分地考慮引發(fā)情緒反應的事件,并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幼兒健康教育中,我們更多關注幼兒的情緒管理與社會性情感的教育,對幼兒積極情緒培養(yǎng)的關注與研究較少,對幼兒社會性情感教育與積極情緒表達關系的關注與研究則更少。家長與教師應該有意與孩子共情,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當時的感覺與情緒;但當孩子生氣時,家長和教師常充當孩子負面情緒識別與教育的指導者,不僅使孩子很反感,而且無形中強化了負面情緒使教育的阻力加大,在積極情緒狀態(tài)下,幼兒不僅認知和接受度提高,且與愉悅體驗相結合的社會性情感的獲得率和體驗感會更好。因此,在幼兒健康教育中,我們必須多關注幼兒積極情緒的養(yǎng)成與教育。

      二、關于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

      在幼兒園時期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將情緒培養(yǎng)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情緒能力方面。這里的積極情緒能力是指情緒的表達能力、情緒的認知能力和情緒的調節(jié)能力。積極情緒的表達能力,表現(xiàn)為經常表達愉悅的情緒、較少表達消極的情緒;情緒的認知能力,指能正確分辨他人的情緒和導致這些情緒的原因的能力;情緒的調節(jié)能力,指把情緒喚醒的體驗和情緒表達的強度調節(jié)到恰當水平,以便成功實現(xiàn)個人目標的能力。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上述三種情緒能力中的每一種能力都與兒童的社會能力相關。比如,經常表達積極情緒、很少表達憤怒或傷心的孩子,更容易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喜歡,同伴關系也會更好;情緒識別和理解能力較強的孩子,教師對他們的社會能力的評價會較高,他們也能輕松地與同伴建立積極關系;而在調節(jié)情緒方面有困難的孩子,經常會被同伴拒絕,并且容易出現(xiàn)過分沖動、缺乏自控、攻擊行為,甚至焦慮、抑郁和社交退縮等適應問題。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情緒應與幼兒對情緒的感知相結合,更應與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有機結合。在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情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溫馨的家庭氛圍和幼兒園環(huán)境,形成有歸屬感的積極情緒基石。歸屬感是指個體認同所在群體,并感到自己也被群體認可和接納而產生的一種隸屬于這個群體、與這個群體息息相關的感覺。歸屬感能讓幼兒與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建立起和諧的關系,讓幼兒不僅感到安全、情緒穩(wěn)定,且逐步適應社會。因此,歸屬感是培養(yǎng)幼兒積極情緒的重要內容之一。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將歸屬與愛的需要列為人的重要心理需要,這是一種精神需要。家庭是幼兒最早接受的社會群體,父母對幼兒無微不至的照顧會使他們對家庭產生一種歸屬感,這種歸屬感的建立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到安全、情緒穩(wěn)定,且能加深幼兒對人際關系的理解,促進情感的交流;當幼兒進入幼兒園后,如果這個新的集體能像家庭一樣帶給幼兒溫暖、關愛、尊重、支持和鼓勵,幼兒也會對這個新的群體產生歸屬感,而此時的幼兒園就會成為幼兒對于心靈家園的本能渴望,并由此形成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從而自覺接受和遵守集體規(guī)則,自動將個人和群體聯(lián)系在一起,為自己作為群體的一員感到自豪。

      歸屬感不僅幫助幼兒與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建立和諧關系,還能幫助幼兒適應社會,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因此,家庭和幼兒園必須重視幼兒歸屬感的形成與建立。

      家庭歸屬感的建立,需要家長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把孩子當作家庭中的成員,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家人接受和認可,并由此與家人建立起一種和諧的情感關系,進而形成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認同感。這需要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面對同樣的事情,有人習慣積極看待,有人習慣消極看待,不同的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調整心態(tài),用積極的方式解讀客觀現(xiàn)實,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人的同時,增強積極評價自我價值的能力,從而在與人交往中產生同理心。

      幼兒園歸屬感的建立,則要把握點與面。這里的點是指在幼兒入園時,克服幼兒與父母分離的焦慮以及幼兒對幼兒園和班級中的同伴和教師產生信賴感與認同感。這需要幼兒園教師與家長配合,幫助幼兒將依戀的對象從家庭成員擴大到教師和同伴。這里的面則是指日常生活中歸屬感的形成,如感受幼兒園和班級的溫暖,感受教師對自己的接納,感受教師的愛與關懷等。幼兒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是幫助幼兒形成歸屬感的外部條件,攜帶熟悉的玩具、幼兒照片墻的裝飾、鮮艷的色彩、有家庭氛圍的區(qū)角、人性化的悄悄話角等,都可以帶給幼兒歸屬感。用幼兒喜歡的玩具來營造家庭般的氣氛,孩子可以較快地適應幼兒園集體。

      2、通過榜樣、傾聽和游戲,形成與社會性發(fā)展相適應的積極情緒培養(yǎng)策略。

      (1)重視榜樣的作用——做主持人,更做教育者。模仿他人的行為是幼兒社會學習的基本方式,這也成為教師培養(yǎng)幼兒積極情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幼兒模仿的行為模式中,既有行動、也有態(tài)度;既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是電視、圖書、故事中的虛構形象。

      教師是幼兒進入幼兒園后的第一位模仿對象。教師和藹的態(tài)度、端莊的儀表、節(jié)制有度的表揚和批評等,都能使幼兒感受到親切和可靠。教師生動的語言、有情感的交流、富有活力及激情的語言對幼兒是最有影響力與感染力的。這些不僅能幫助幼兒與教師之間建立和諧的師幼關系,而且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積極的情緒。

      蘇聯(lián)學者別利欽說過,“老師一跨進教室的門檻,就要記住你是一堂課的締造者,你要是情緒不佳,就會使一堂課黯然失色,沒有生氣”。教師作為幼兒觀察模仿學習中的重要對象,既要做一個主持人,又要做一位教育者。其主持人的身份,要求教師要用飽滿的熱情面對幼兒,讓幼兒感受到溫暖、陽光、快樂與熱情的同時,激發(fā)出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2)關注傾聽的力量——做傾聽者,更做多樣活動的組織者。傾聽作為一種交流行為,是對他人態(tài)度、情感的反應,是言語溝通的基本前提,是人們交流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更是人際交往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傾聽可以使教師及時感受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與需要,形成互動的氛圍,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與熱情。傾聽還可以幫助幼兒梳理、歸納、提升已有的感知經驗,促進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發(fā)展相應的能力。因此,教師投入地傾聽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并幫助幼兒向教師敞開心靈之門,訴說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使教師及時把握幼兒成長,把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道德準則和與之相適應的情感傳遞給幼兒,使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同時也習得積極情感。作為幼教工作者,在幼兒教育活動中通過傾聽,讓幼兒感到自己的重要;通過傾聽,讓幼兒積極參與表達;通過傾聽,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包括生活活動、學習活動、游戲活動和體育活動,幼兒的發(fā)展是在多樣性活動中達成的,幼兒積極情緒的形成也是在活動中完成的。正如德國教育家茅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應通過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各項活動的開展,通過激勵機制的建立,通過對幼兒好奇心與興趣的激發(fā),通過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等,幫助幼兒在社會性學習中表達積極愉悅的情緒,以及克服困難后的快樂,促使幼兒積極情緒的表達能力、認知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的形成。

      (3)落實游戲中發(fā)展——做參與者,更做成功體驗的催化人。游戲是幼兒在幼兒期主要的活動方式,對幼兒來說,許多社會性學習都是在游戲時發(fā)生并完成的。由于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發(fā)的活動,因此游戲中的幼兒是快樂、積極和幸福的。幼兒園要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情緒,就應提供游戲環(huán)境與條件,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往的樂趣,理解社會的基本規(guī)則,形成對人對己的正確態(tài)度,樹立起良好的情緒導向。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快樂的源泉,是培養(yǎng)兒童道德品質的手段,在游戲過程中最能培養(yǎng)兒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然而,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既是積極情緒的體驗者,也是負面情緒的表達者,這就需要教師參與其中,在適宜的時候,引導幼兒將負面情緒疏導為正面情緒。如在假想游戲中,幼兒常通過假想給自己描繪一個玩伴或一個玩具,這樣的游戲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維持幼兒的積極情緒,但假想游戲的假想性一旦被同伴或成人打破,則幼兒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又如模仿游戲可滿足幼兒參與社會生活的愿望,排解負面情緒,促使幼兒合作并形成解決問題的積極情緒,但模仿游戲的模仿性一旦受到質疑,負面情緒則隨即產生;再如合作游戲是幼兒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開展的游戲,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但合作游戲中的合作一旦受挫,幼兒的負面情緒則會強烈的表現(xiàn)出來,并持續(xù)一段時間。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不僅要看到游戲的顯性教育功能,更要看到游戲中對幼兒情緒可能造成影響的因素,通過適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以合作態(tài)度組織游戲,以平等的身份評價游戲的方式,幫助幼兒在游戲中體驗積極情緒,使積極情緒與社會性情感有機融合并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 ?林恒,邵蕾蕾.積極情緒與心理健康[J].學園,2011,(9):18-19,22.

      [2] 馮媛媛. 近年來積極情緒的研究綜述[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6):436.

      責任編輯 ?胡江華

      猜你喜歡
      積極情緒教育策略健康教育
      中小學生積極情緒現(xiàn)狀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積極情緒助力更好記憶
      心理與健康(2021年1期)2021-07-22 07:46:43
      試論積極情緒對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的影響
      積極情緒相關研究綜述
      談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求知導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8:52:22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0:29:02
      對新環(huán)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7:15
      略論整體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7:16
      城市社區(qū)居民慢性病健康教育現(xiàn)況分析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遵义县| 浦城县| 延津县| 德惠市| 丰台区| 孝昌县| 长治县| 来凤县| 任丘市| 遵义市| 曲周县| 丹凤县| 黎川县| 丽江市| 绥芬河市| 建阳市| 思南县| 伊吾县| 丰宁| 互助| 舒城县| 寻甸| 苗栗市| 泾阳县| 成都市| 手游| 太谷县| 儋州市| 武宣县| 澎湖县| 南充市| 凤庆县| 皋兰县| 阳山县| 英吉沙县| 常熟市| 巴青县| 民丰县| 三穗县| 镇雄县|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