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代大學生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自媒體平臺的廣泛使用為高校心理工作者實時掌握學生心理動態(tài),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拓了更為高效的平臺,卻也為學生帶來了更大的情緒干擾與心理異常風險。本文從一例高危大學生心理問題干預案例入手,分析了自媒體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所擔當?shù)慕巧瑢θ绾卧诟咝P睦砉ぷ髦邪l(fā)揮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的作用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 新媒體 自媒體平臺 大學生 心理危機干預 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448文獻標識碼:A
當前,日益頻發(fā)的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正使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而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過程始終與新媒體相伴。新媒體時代為高校心理工作帶來了機遇,也制造了新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多大學生選擇將即時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自媒體平臺發(fā)布,這讓我們能夠更加快捷、直觀地追蹤到他們的情緒異常,然而,充斥于平臺內的碎片化信息也極易對學生的情緒產(chǎn)生干擾,負面信息更容易對學生的價值觀產(chǎn)生負面的引導,進而導致各類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本文從一例高危大學生心理問題干預案例入手,分析了自媒體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所擔當?shù)慕巧?,提示我們要充分認識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有效回避其干擾。
1案例基本情況
小何,女,19歲,大一。入校即為心理重點關注對象。不良的成長環(huán)境塑造了小何極度自卑的性格。人際關系不良,大學適應不佳,情緒起伏較大,使得她的大學之路困難重重。抑郁癥病史與頻頻表露的厭世傾向,令人憂心忡忡。
2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
入校以來,班級同學、學生干部多次向輔導員反映小何不愿與人交流,極度內向、自卑,并存在突發(fā)情緒異常、沉默不語、崩潰大哭等情況。她曾主動尋求學校心理中心的幫助,在接受咨詢的過程中,談到自己有抑郁病史,大學適應、人際交往、社會支持均存在嚴重的問題。她的QQ、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上,總會頻繁地出現(xiàn)帶有憤怒、絕望、厭世等負面情緒的動態(tài)。
3自媒體平臺在心理問題干預過程中的運用
3.1問題的發(fā)現(xiàn)
輔導員首次關注到小何是有學生干部反映其在一次排練節(jié)目的過程中出現(xiàn)明顯情緒異常,具體表現(xiàn)在由于一直跟不上進度,她突然走向墻角,沉默不語,同學試圖與其對話卻長時間沒有回應。事后,小何表示這次情緒異常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始終學不好,影響到了其他同學,因而感到自己很沒用。經(jīng)過現(xiàn)場其他同學持續(xù)的安撫與鼓勵,小何的情緒反常得到緩解。發(fā)覺異常后,輔導員第一時間與其同學、家長聯(lián)系,對學生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得知小何出身于重組家庭,與父母關系并不親密,親生父親的早逝對她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平時非常內向、自卑,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隨后輔導員發(fā)現(xiàn),小何雖極少與人交流,卻在QQ空間與微信朋友圈等自媒體平臺上表現(xiàn)活躍。
小何QQ動態(tài)中的一條關于體育課的抱怨促成了輔導員和她第一次談話的契機。談話中,面對輔導員的詢問,小何說出因為自己體育成績不好,課上表現(xiàn)沒有其他同學優(yōu)秀,所以感到自己非常沒用,希望能以自己的抑郁病史為理由申請課程免修。經(jīng)過開導與鼓勵,她又表示道理自己都懂,可總是忍不住鉆牛角尖,對此自己也感到非常迷茫與不解。訪談中,小何告知輔導員自己高中曾被確診為抑郁癥,同時表示自己很喜歡目前就讀的專業(yè),也有自己的愛好,因此還加入了相關社團。訪談過程中,從不善言談的小何身上仍能感受到她對于生活的憧憬。
3.2動態(tài)的監(jiān)控
此后,輔導員多次利用QQ、微信等平臺對小何進行開導與鼓勵,時常轉發(fā)一些有利于情緒疏導的美文給她,并與其約定,如果有不開心的事情發(fā)生要及時找好友、老師疏解情緒。同時,輔導員針對小何頻繁使用自媒體平臺抒發(fā)情緒的特點,動員班級心理委員及寢室室友對其自媒體平臺進行密切關注,及時掌握其動態(tài)情緒變化。
大一就讀期間,相關同學曾多次向輔導員反映小何在自媒體平臺上發(fā)表帶有消極、厭世情緒的文字,更有數(shù)次在晚自習教室中默默哭泣的情況出現(xiàn)。在接受咨詢時,小何坦言自己非常喜歡看小說,且極易受到小說情節(jié)的影響,一系列消極文字均是由于突然想到了小說中的某個情節(jié)或主角而發(fā)出的感慨,而發(fā)布相關動態(tài)于自己而言是一種發(fā)泄,發(fā)泄之后負面情緒就得到了緩解。
3.3突發(fā)情況的介入
大一學年末軍訓期間,輔導員注意到小何頻繁在訓練時間段內更新自媒體動態(tài),隨即向其室友了解情況。室友向輔導員反映小何近期狀態(tài)不穩(wěn)定,經(jīng)常缺席訓練,并在宿舍默默流淚。期間她動態(tài)中所表露的消極情緒也越來越頻繁、明顯。
某日,小何室友向輔導員反映,其突然在宿舍大哭,同時拒絕與前來安慰的室友交流。隨后輔導員第一時間到寢室與其談話,小何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累,無法繼續(xù)正常的學習生活。考慮到小何情況危險,學院第一時間暫停其軍訓,并聯(lián)系其家長。家長在校方的詳細說明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前往學校與輔導員一同帶小何就醫(yī),并最終決定遵從醫(yī)囑,休學治療。目前,小何在家休息,情況良好。
4反思與啟示
4.1關注自媒體動態(tài),提升學生媒介素養(yǎng)
當代大學生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往往熱衷于將微信、QQ等自媒體平臺作為發(fā)表言論、抒發(fā)情緒的通道,自媒體已經(jīng)逐漸成為他們內心感受最直接的展現(xiàn)平臺。許多平時少言寡語的學生會在虛擬社交平臺上表現(xiàn)活躍,案例中的小何就是如此。自媒體平臺在案例中成為了輔導員了解其情緒狀態(tài),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的主要渠道之一。新媒體時代,對學生的自媒體平臺進行動態(tài)關注,往往能讓我們更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防患于未然。在對自媒體平臺予以關注的同時,我們還應加強對學生自媒體平臺的規(guī)范與管理,提高學生的新媒介素養(yǎng),培養(yǎng)科學的媒介使用觀,讓學生能夠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維護新媒體清朗空間。
4.2善用自媒體平臺,鼓勵、陪伴、引導學生直面不良情緒
受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小何的自卑心理與不良情緒一直存在。復雜的成長經(jīng)歷讓她變得敏感,自卑,不愿與他人交流。對于這樣的特殊學生,鼓勵與陪伴是最重要的。作為輔導員,在加強關注的同時,更要對學生予以關懷,鼓勵其加強自信、學會交流,積極融入集體生活,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學會直面情緒,提高應對挫折與打擊的能力。年輕學生往往對師長存在抵觸情緒,更排斥面對面的交流。此時我們不妨將自媒體平臺作為交流的媒介,嘗試與學生進行線上的交流,網(wǎng)絡空間的虛擬環(huán)境或許能有效緩解學生的排斥與不安情緒,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心理疏導。
4.3建立線上輿情網(wǎng),結合線下輿情網(wǎng),實時掌握學生動態(tài)
自媒體平臺內往往信息繁雜,更新迅速,我們往往不能及時留意到每一名學生的實時動態(tài)與情緒波動。因而在學生工作中,還要充分動員班委、寢室長以及其他學生干部的力量,建立高效、全面的輿情網(wǎng),尤其是線上輿情網(wǎng),線上線下緊密結合,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加以介入。
4.4向新媒體借力,建設線上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傳統(tǒng)媒體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大多以線下講座、課堂灌輸?shù)确绞酵瓿?。新媒體的高速發(fā)展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為多樣的平臺。我們要懂得向新媒體借力,將新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貫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過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網(wǎng)絡課程、線上互動等形式,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時,還應提升學生對新媒體平臺內雜亂信息的辨別力,自覺避免無用信息的干擾,維護情緒穩(wěn)定與心理健康。
作者簡介:張楚黛(1991—),女,漢族,浙江杭州人,碩士研究生,杭州師范大學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研究。
參考文獻
[1] 曹譯方.基于自媒體語境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思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
[2] 劉思驛.自媒體平臺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3] 王昊.新媒體平臺在中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交流會,2015.
[4] 尉海東.自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教育路徑探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