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立煥
摘? 要:器材是體育教學的輔助工具,更是學生掌握技能和提高興趣的工具,在課堂中合理利用器材,充分挖掘器材的自身特點,堅持一物多用的理念,打造高效率課堂。隨著國家和社會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是體育課程的重點與目標,根據(jù)體育教育部文件要求,每個學生至少要掌握1~2項運動技能,那么在學習技能同時,素質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怎樣在短短一節(jié)課時間里讓學生既學習了技能也得到更高效的鍛煉是當前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巧借現(xiàn)有器材,結合不同訓練方法,根據(jù)體育課上已有的技能學習器材來組織課內(nèi)活動與素質訓練,提高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體育教學? 一物多用? 高效率課堂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045-02
1? 素質訓練何其重要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物質生活逐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卻每況愈下,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是當前社會與學??滩蝗菥彽呢熑闻c任務。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生命力旺盛的體現(xiàn)。針對學生身體素質監(jiān)測,國家推出學生健康檔案“一生一檔”系統(tǒng),以及學生健康數(shù)據(jù)信息化平臺,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監(jiān)測和管理,足夠看出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重要性。
2? 素質訓練亟待改變
體育工作者肩負著對學生的教育與訓練,身體素質也是體育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素質訓練讓現(xiàn)在不經(jīng)苦與累的學生聞之變色,訓練時學生找各種理由與借口逃避,勉強參與的也是應付形式。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訓練并且達到應有的訓練效果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首要問題。素質訓練包括力量、靈敏、協(xié)調等,借用運動技能器材,不但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學生學練興趣,而且避免復雜器材帶來的安全隱患,特別是現(xiàn)在一些展示課中,用到的器材相當多,但利用率卻很低。國家提倡和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掌握學習運動技能,但身體素質是學習技能的前提與保障,因此素質練習是必不可少也是急需加強和重視的。
3? 器材合理利用的評價方式
體育課場地器材是否合理利用,可以從是否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是否能突破教學的難點、是否能防范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是否提高練習密度、是否能有利于達成目標等多方面進行。技能器材雖然沒有專業(yè)器材獨有的特性與專業(yè)性,但是如果認真思考與研究,找出它與專業(yè)器材的共性部分,來進行利用和訓練,在體育課堂中,技能器材不但相對徒手訓練能提升學生興趣,而且避免了繁多器材帶來的安全隱患,節(jié)省時間,還能避免部分學生偷懶。每種運動技能器材都有它的特性,下面筆者根據(jù)運動器材的特性列舉了部分素質訓練方法:
3.1 靜力平衡支撐
俯臥撐姿勢,將雙腳支撐于球面將球固定,做靜力支撐(圖1);循序漸漸增加難度,支撐做俯臥撐,支撐單臂前舉;根據(jù)學生掌握情況增加訓練難度,可以增加至一人兩球,一腳一球,訓練學生的核心力量與臂力。
3.2 夾球仰臥舉腿
將球置于兩腳內(nèi)側,兩腳用力將球夾緊,由平躺開始,收腹舉腿(圖2)。
3.3 前后左右跳
將球至于地面,以球為中心點,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情況,控制好節(jié)奏,繞球做前后或左右跳動(圖3)。
3.4 單臂支撐
所有握繩同學,單手支撐,另一手握繩,握繩手根據(jù)口令做上下左右方向靜力支撐,根據(jù)練習強度,設置每個方向的支撐時間(圖4)。
3.5 左右搖擺單腳跳
兩人一組,將繩拉直,做得同學以繩為障礙物左右跳動.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不同,可將繩設置不同高度,也可以加快繩的擺動速度。
3.6 懸舉腿
兩人將繩拉直,訓練同學仰臥躺好,兩手置于身體兩側,收腹雙腿并攏,雙腳置于繩上,保持腳不觸繩,根據(jù)強度設置訓練時間。
3.7 靈敏階梯訓練
將跳繩平行放置于地面當階梯障礙,做不同動作的階梯跳動作,例如,單腳跳,雙腳跳,橫向小滑步等訓練。
以上只是針對部分器材做了列舉,有些訓練方法很多器材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鑒和使用,物盡其用,在以后教學中開動腦筋,不斷創(chuàng)造出更新穎的訓練方法。好的體育課不僅在于器材的多樣性,而是單一的器材能上出花樣的課堂。器材種類的多少與課的好壞不成正比,器材太多,不僅搬運麻煩,而且影響課程進程,課的效率也不高,因此筆者認為,在課程教學中,除了突出器材本有的屬性的主體地位外,還應開發(fā)挖掘出其更多的訓練價值,讓有限器材發(fā)揮無限的功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更有趣!
參考文獻
[1] 陳勝.例談“借班上課”的5項準備[J].運動,2015(13):62-63.
[2] 周叢改.體育課場地器材利用效果的多維評價[J].體育學刊,2014,21(5):103-105.
[3] 周力.青少年田徑運動員柔韌素質的培養(yǎng)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