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慧雯 楊穎
【摘 要】基于馬斯洛需求定律對人文關懷設計進行研究。將“人文關懷”作為研究出發(fā)點,與“馬斯洛需求定律”相結合研究,以燈帶設計為例。通過研究產品中的情感化關懷體現(xiàn),從中尋找設計思路;從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出發(fā)進行分析闡述。通過文獻調研人文關懷設計發(fā)展現(xiàn)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在確保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以老年人作為針對人群,解決老人的心理與情感需求。
【關鍵詞】人文關懷;馬斯洛需求定律;燈帶設計
中圖分類號: F27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8-024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8.116
1 “人文關懷”及“馬斯洛需求定律”的概念
1.1 “人文關懷”的概念
人文關懷,一般認為發(fā)端于西方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1]隨著社會的經濟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基本的滿足,在近幾年來中國也開始重視“人文關懷”,關注在建設發(fā)展社會中對個體的關愛。人文關懷的實現(xiàn)可以分為兩類:(1)直接接觸: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的交流接觸。比如,醫(yī)院內護士面對面的為特殊類病人提供有針對性的醫(yī)療服務,屬于直接接觸的人為關懷行為;(2)間接接觸:通過物品間接的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如,設計師通過設計商品,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后,在使用時為消費者帶來的某種情感感受,屬于間接接觸的人文關懷行為。直接接觸的人文關懷行為由于發(fā)出者和接受者可以面對面的接觸,因而更具有靈活性,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行為;間接接觸的人文關懷行為由于發(fā)出者和接受者不能進行直接的交流,因而行為更具有普遍性,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jù)結果作為指導。
1.2 “馬斯洛需求定律”的概念
人類的行為往往是由某種動機而驅動的,而動機的基礎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他將人類需求分為七個層次,可以概括為基本需求和成長需求兩類(如圖1)。基本需求是人從誕生開始就會獲得的,如在夜間嬰兒不能夠直接接受刺眼的光線,而是需要較為緩和的燈光等。成長需求是在滿足了基本需求后,隨著人的學習成長而漸漸開始出現(xiàn)的,因此當一個人的學習成長出現(xiàn)缺失時,成長需求就不會產生。馬斯洛認為只有滿足低級的需求后,人才會產生對高級需求的動機。這個概念適用于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但人與物的交際卻并非如此。除此之外,馬斯洛的需求定律沒有考慮到文化的差異,只能適用于個人主義文化。[2]
2 人文關懷設計的研究分析
2.1 人群分析
本設計針對于大眾的的關懷性設計與特殊人群進行關懷設計。特殊人群由于其心里及行為特征,在同類產品需求中與大眾需求有所不同,但又由于特殊群體的數(shù)量不容忽視,所以產生了這類設計。人文關懷類的產品對于大眾或者特殊群體的設計出發(fā)點不同。針對大眾的人文關懷設計要考慮人并不是理性的機器,允許人的失誤,重視人因工程學,使產品與人體尺寸更加貼合。而對于特殊人群,則要根據(jù)其特殊性,同時也要考慮特殊人群的心理,做出更具有針對性的特殊設計。人文關懷類產品依靠設計語意學、設計心理學與人機工程學等科學的理論知識支撐設計。
2.2 材料分析
材質也可以體現(xiàn)現(xiàn)人文關懷的設計理念,因其可為使用者帶來視覺與觸覺的感受,所以材料不單單是輔助設計,也可以成為設計的主要載體,承裝設計靈感。材料選擇的首要原則是綠色環(huán)保,其次是根據(jù)設計合理運用。合適的材料選擇可以為設計增光添彩,而糟糕的材料則會降低產品的設計感。
3 人文關懷設計與“馬斯洛需求定律”的結合應用
人文關懷燈帶的設計也要從三個需求點出發(fā)進行分析探索。選定老年人作為設計的針對人群,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定理分析老年人的精神性價值需求,從而根據(jù)心理特征進行產品設計。
(1)愛與歸屬感的需求
當個體產生想要融入群體的想法時,便產生了愛與歸屬感的需求。愛與歸屬感的建立并不是產品直接能給人帶來的,而是將產品作為中介,人通過商品產生聯(lián)想從而感受到愛和歸屬感。首先是產品的燈光,光線需要柔和的進入人的眼睛,燈的每一縷光線都會至少通過橡膠層進入人眼,保證了光線的柔和均勻。燈光的開啟與閉合方式也是漸變的,防止突然開啟或閉合的光線刺傷人眼。其次是產品的造型,將語意設計融入造型中,從而為使用者的帶來心理上的暗示,減弱心理孤獨感。此外造型設計也要考慮操作界面的造型,考量老年人的行為活動,合理安排鍵位設計。歸屬感是人在使用產品的舒適感和操作熟悉感,因此選用“花朵”作為產品的造型語意;開關設計選用最簡潔的觸控開關,極大的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讓產品帶給使用者熟悉感,因此滿足用戶對歸屬感的需求。
(2)尊重需求
許多人認為尊重的需求來源于人本身,這是片面的。[3]使用者都會曾因為某款產品的功能設計缺陷而感到格外憤怒。一款臺燈可能會因為復雜的操作設計,使用戶喪失使用的樂趣。如,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遠不如青年及中年人,而且大多數(shù)老年人對電子產品是不敏感的。因此,產品的操作設計需要更加容易感知,如開關鍵的位置以及操作方式。燈帶設計上要將燈帶開關設計明顯,易操作性更強,可以利用設計心理學作為指導進行設計。本設計的燈帶采用單個觸控式開關,通過減少開關的數(shù)量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便利,調節(jié)的方式采用觸控式無極調節(jié),與開關均為觸控式,使操作更具統(tǒng)一性從而體現(xiàn)產品對用戶的尊重。
(3)自我實現(xiàn)需求
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是最高級的精神性價值需求,相對于其他需求更晚出現(xiàn),但是當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程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會超越對其他的一些基本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對老年人來說更多的是一種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求,身體情況會使老年人失去一定的勞動力,喪失一定的社會價值。燈帶設計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旨在使老年人依然可以感受自我存在價值。本設計產品立意在于滿足夜間的燈光需求,發(fā)光源可以拆卸單獨使用,滿足對手電的需求,除此之外增加了趣味性的操作使用,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提供一定的娛樂性,提供一定的精神性價值幫助。
4 思考與結語
現(xiàn)有的人文關懷產品從數(shù)量上來看,大都針對特殊人群而進行設計,對于大眾的關懷設計相對較少,而現(xiàn)在針對的特殊人群大多是指殘障人士,“殘障學”指出殘障人士是社會的固有群體,而并非需要矯正的問題成員?,F(xiàn)如今大多數(shù)的人文關懷設計旨在為殘障人士的生存發(fā)展提供物質支持,還需要減少產品會給殘障人士帶來的病恥感。事實上,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社會觀念,是人們對于殘障人士善意的“歧視”。
人文關懷設計受到重視,也可以通過設計建立人與物的聯(lián)系。產品除了可以滿足用戶物質方面的需求,還能在一定程度方面提供精神需求。通過對“馬斯洛需求定律”的分析與設計相結合,從人文關懷的視角,考慮產品的造型、操作和功能,以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從愛與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三個方面出發(fā),用意在于解決的是當代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提出一些人文關懷方向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美)科斯基寧.移情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2]梁寧建.心理學導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3]孫楊楊.老年公寓空間環(huán)境的適老化設計研究——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J].設計,2018,(2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