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花
摘 要 所謂趣味教學,是指教師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在課堂實踐中通過游戲、互動等方式,更好地讓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對于知識的吸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這種形式深受孩子們喜愛。因此,小學教師就更應當運用好趣味教學法,培養(yǎng)孩子在年紀尚幼時對語文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 趣味性教學;小學語文;運用;課堂實踐案例
中圖分類號:D92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7-0063-01
本文將對如今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做出判斷和總結,圍繞趣味性教學的特點,加上對課堂實踐案例分析,對其探究得出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性及其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作用,對趣味性教學的應用策略與方案做出相應研究。
一、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與問題
(一) 以分數為導向,目的性過強,失去趣味性。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和要求,許多教師難免會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其教學目的也難免會將成績作為目標,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性過強,失去趣味性。這不僅會給學生施加學習壓力,讓學生無法心無旁騖地沉浸到語文世界中,更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內涵,也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璀璨。同時,這也會打壓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學習語文的一開始就無法種下對語文的熱愛,從而導致學生覺得語文無趣、古板、生硬,學習效果不佳。
(二) 教學方法單薄、重復、無趣。小學語文教學的課時往往有限,但是教師也必須責無旁貸地在期末之前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這不僅給教師施加了教學壓力,也給學生施加了學習壓力。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會忽略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而是一味趕進度,用“填鴨式”給學生強行灌輸知識,忽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題地位,教學方法往往單薄、重復、無趣,無法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即便是使用多媒體技術,也往往由于課堂時間限制而草草略過。這會讓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也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思維與想象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趣味性教學的策略
小學低年級語文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拼音、簡單生字等,除此之外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語文的認知以及對語文的興趣等等方面,教師應當結合該階段主要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等方面,合理地運用趣味教學法。
(一)用故事給課堂做開篇,用好奇心做探路者,引入教學內容。由于年齡的影響,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都對未來充滿了希冀與向往,對身處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他們往往富于幻想,富于創(chuàng)造,卻又由于年齡的限制,導致他們人生經歷相對貧乏,身邊很難接觸到有趣、好玩、新奇的故事。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非常喜歡聽故事。教師應當抓住小學生的這一點特性,深度思考如何將趣味故事的元素引入語文教學中,從而使課堂變得有趣味,變成孩子們喜歡的模樣。這并不難,因為對于故事文本的表達與體現本身就屬于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這種故事可以是有關課文內容展開的童話,也可以是有關作者生平背景的真實故事,也可以是有關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傳說,甚至可以讓學生在故事的環(huán)節(jié)講解自己的所聞所見,或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故事。無論如何,教師所選擇的故事都應當是有趣、生動,且能體現出人性的真善美的,從而為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避免內容信息不良的故事對學生的影響。
(二)分角色朗讀,感受文本的詩意,感受語文的韻律。閱讀閱讀,有讀才能閱。很多時候,小學語文的教學是通過朗讀課文實現的,讀書是一件不斷重復的事情,讓學生熟悉文本內容,因此,朗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會使得孩子們覺得枯燥。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在朗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分配角色,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增加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文本中各角色的心理活動,感受文本的詩意,感受語文的韻律。
(三)小游戲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愉快的課堂氣氛。孩子們愛做游戲,因此,在課堂中加入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所學習的知識,也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從而營造愉快的課堂學習氣息,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能感受到無與倫比的快樂。比如,在學習《小動物過冬》這一課的時候,便可以設計“在教室里找冬天”和“小動物過冬方法連線”這兩種游戲。第一個游戲便可以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下、角落里貼上有關冬天的圖片或泡沫雪花等,讓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對其進行尋找;第二個游戲便是在課文學習完之后,讓學生對每種小動物的過冬方式進行連線,游戲不僅可以為語文學習增加趣味,也可以幫助教師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不能濫用趣味教學法,令學生在眾多游戲、故事、互動里抓不住重點、難點,而是應當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運用好趣味性教學的方法,用興趣這一最好的老師積極引導學生,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積極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好奇和熱情,從而實現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參考文獻:
[1]鐘家燕.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情感讀本,2018(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