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第海
摘 要 在當代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不僅僅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對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有活力的創(chuàng)新教學以體現教育內涵為指導,在活動中讓學生發(fā)現、思考和探索,從而找到學習的快樂,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7-0156-01
下面本人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有效教學。
一、對學生探索意識的引導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發(fā)展往往離不開有關教學的數學活動。學生要想得到實質性能力的提高,就得通過對自己現有的知識和鍛煉所得到的經驗進行自主的構建,這樣會收獲到意料之外的成果。教師可以以一種親切或者直白鼓勵的話語對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圓錐表面積時,教師讓學生自制半徑和高各不相同的圓錐,準備直尺和剪刀,在上課的時候讓同學們親自動手操作,把自制的圓錐剪開進行觀察。學生剪開后得到了不一樣的形狀,這些對同學們的啟發(fā)很大。
二、突出課本要表達的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現代的小學教育制度下,教師們注重的不應僅僅是學生的分數,而更加注重學生所學到的東西在生活中的應用和他們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按照以前的教學方式來講,而另外的教學任務就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掘了。在小學課木中,最重要的就是數學教學的方式,數學是一切科目的主體。例如在教學“分米和厘米”時,教師可以在布置的作業(yè)中讓學生用規(guī)定的工具進行測量,教師也可以組織同學們一起去進行測量與計算。
三、課堂教學融入情趣化
(一)學習有趣味的數學。數學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如配插圖、照片、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使得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我們可以用插圖給抽象的數學內容添上美麗、有趣的畫面或場景,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給抽象的數學內容加上動人的情節(jié)。我們還要有意創(chuàng)設新舊知識的矛盾,制造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在有情趣的活動中學習數學。我們不僅要使數學學習的內容盡量趣味化,還要積極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數學學習活動。我們可以根據兒童好玩的心理,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游戲活動,如找朋友,對口令等。可以根據兒童好動的心理,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如讓學生擺擺、畫畫、剪剪、量量、折折、拼拼,動手做實驗,搞制作,等等。可以根據兒童好勝的心理,開展帶有競爭性的活動,如組織摘蘋果、奪紅旗比賽等,還可以把電視節(jié)目中能激發(fā)觀眾興趣的熱情的活動形式巧妙地運用到數學課堂里來。
四、小學數學的改革反思
(一)強調評估不應只是“向”學生實施的,而是應該“為”學生實施的。這就是說,評估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評估不僅僅只是教學告一段落時的一次測試,不僅僅在于考察學生在特定條件的表現,而是側重于通過評估使學生懂得哪些數學內容是重要的,好的解題策略與一般的解題策略究竟有哪些不同,自己是否應該承擔更多的數學學習的責任、是否需要考慮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某個內容的學習之中或適當調整數學學習的具體目標、策略和方法。與此同時,還特別強調要把評估和教學結合起來,使評估成為課堂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強調影響深遠的評估必須和要求教師達到的目標聯系在一起。所謂“影響深遠的評估”,是指國家標準成績考試以及各州、各部門和各地方的學生成績考試。因為,如果這些評估與數學教育的學校和社會目標以及課程不一致,那么它就會破壞教學的完整性,同時會將教師和學生置于一個很不穩(wěn)定的位置,最起碼將不利于教師做出正確的教學決策。
(三)強調多種評估形式對于評價學生數學理解水平的重要性。這里所說的“多種評估形式”包括收集代表作、小組研究課題以及書面解答問題等等。盡管學生和家長可能會覺得這些形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是比較陌生的,但教師應盡可能幫助學生和家長理解這樣做的目的,以及這些方法對促進數學學習的作用。
(四)強調對“數與運算”能力,尤其是分數及其運算能力的評估。他們認為,概念的理解、計算的熟練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技巧這幾方面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種能力的提高都將促進另外兩種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熟練掌握整數是學習分數的一個必要前提,分數又是測量與幾何的前提,而整數、分數、測量和幾何是代數的“三人基礎”。
四、總結
新課程改革之后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其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所以該種教學模式總體上是符合我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規(guī)律的,也是從建國以來歷次數學教學模式影響最為深遠的。這種模式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幫助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有利于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林,黃為.美國?日本?新加坡小學數學課程評價改革的主要特點及啟示[J].江蘇研究報,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