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
我喜歡書聲瑯瑯的校園,那是一種踏實與感動;而我更享受于書聲瑯瑯的課堂,因為那是一種生命與活力。
但曾幾何時,我們越來越難以聽到這朗朗書聲,轉(zhuǎn)而代之的是課堂上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講解。曾和幾位老師交流:為什么不給學生讀的時間?大家說不是不想給,而是一天就那么一兩節(jié)語文課,而書中的知識點,如果不給學生講透講懂,學生考試的時候就不會。究其原因,原來是應試教育在背后作祟。于是,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我們努力將所知道的知識一股腦倒給學生。似乎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覺得無愧于學生。其實我們忘了,就語文課堂而言,“讀”才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
曾做過一個抽查:班上有幾個孩子能把課文讀通順、流暢?其最終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是——不到10個。聽到這,作為語文老師有沒有一種挫敗感?每節(jié)課我們苦口婆心地講,到頭來,學生連課文都讀不通順。課文讀不通,怎么能奢望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怎么能將我們教給他們的知識、方法學會?又怎能達到課標中提到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新大綱”中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朗讀是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根丟掉。如果根沒了,即便樹上掛再多的果子,也是頂不住的。那怎樣才能守住這個“根”呢?在此,我談幾點建議:
一、讀書時間少之解決策略
1.更正觀念,課堂是學生的
老師不是萬能的,講解也不是萬能的。所以課堂上,我們要更正觀念,把自己的角色變一變,由主導者變?yōu)橐龑д?。樹立教師只是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2.時間保證,把時間還給學生
有的老師可能會鉆牛角尖,課堂上不講了,就讓學生讀?其實一節(jié)課40分鐘,我們每節(jié)課至少要拿出四分之一的時間讓學生讀。剩下的時間可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寫,四分之二的時間去引導。當然,四分之幾不是一個絕對的數(shù)值,只不過是在腦中通過數(shù)字給自己一個底線。只有守住這條底線,我們的語文課堂才不至于失去語文性。
3.創(chuàng)設各種形式的讀
作為低年級學生,如果課堂上,我們只是放手讓學生去讀,不用幾遍下來,學生就失去了讀的興趣。那怎樣才能讓他們百讀不厭呢?為此,建議大家可結(jié)合自己本班的學情,融入多種形式,如:領讀、輪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讀、開火車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等,這樣,學生就不容易感到無趣了。不過選擇什么樣的讀,也與文本有關。如:小說我們就可以采用:默讀+精彩片段賞析讀;詩歌……;散文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去品讀。
二、朗讀缺少感情之解決策略
“繪聲繪色 抑揚頓挫”這兩個詞我們并不陌生,但如果讓我們回想一下學生讀書的表情是怎樣的?我們腦海中一定會浮現(xiàn)出“面無表情”這個畫面。
作為世界上最有內(nèi)涵的文字,我們的漢字里每一個字都是有溫度的。曾國藩曾在家書中這樣說道:“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
感情朗讀是一種再創(chuàng)性過程,它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有色、有情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在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果我們能讓學生學會繪聲繪色的朗讀,這會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呢?那怎樣才能指導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情朗讀呢?
1.關注標點符號及重點詞句
在一篇文章中,標點符號可以幫助確定文本的基本語調(diào)。所以,我們在低年級教學時,首先就要向?qū)W生講清各種標點符號的作用,并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讀法。像《三個兒子》這篇文章,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體會“這桶水可重了!”時,引導學生體會到標點符號也是有溫度有情感的,關注標點符號,去體會文本情感是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抓重點詞句這個方法,不少老師都嘗試過。還以《三個兒子》為例,課堂上老師抓住“沉甸甸”“跑、接、提、走”等動詞,讓學生通過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文本的情感,在讀的時候,自然就出來感情了。
2.范讀引路
課堂上我們都會遇到學生朗讀時,情感不到位、長句不會停頓或者拖腔拉調(diào)等現(xiàn)象。這個時候,如果一味強調(diào)依然沒有效果時,老師應該當機立斷的進行范讀。
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尤其是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教師范讀十分重要。課堂上,教師一段精彩的示范朗讀,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調(diào)動他們學習課文的積極性。教師范讀時,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直接領略老師的語氣、語調(diào)和表情,進而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感情基調(diào)。
當課堂上,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讀書拖拉時,老師一句:你聽——。馬上進行范讀,一下子就把學生拉到正常的語速中來。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文本特點,教師可范讀全文,可范讀一句或一段。說明這個范讀老師自身的素質(zhì)一定要過硬,否則就把學生帶偏。還有有些時候是不用范讀的,提倡學生自己品讀感悟。
3.結(jié)合表演形式,以演促讀
低年級孩子好動、愛表演。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去感受,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并沒有強調(diào)要有感情的讀,而學生就是通過在表演中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之后,那種抑揚頓挫的味道自然而然就讀出來了。
其實關于朗讀教學,我們每位語文老師都有太多的話想說。但我想,只要我們把握住朗讀這條“根系”,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在朗讀中愛上中國漢字,在朗讀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時,我們就無愧于“語文”老師這個稱號。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