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花 何仕朝
【摘 要】《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是由《建筑識圖與構造》和《建筑CAD》兩門課程科學整合后的課程。為了改變《建筑識圖與構造》和《建筑CAD》兩門課程教學現狀,本文在廣泛調研、聽取專家意見和整合國內優(yōu)秀教改成果的基礎上,對這兩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構建《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研究制訂相應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改革計劃。實踐證明,重構后的《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解決了兩門相關聯的課程單獨授課導致的內容重復、課時增加、教學效果差等問題,能縮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學生職業(yè)能力、就業(yè)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差距。
【關鍵詞】識圖;構造;重構;教學改革
1引言
《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是由《建筑識圖與構造》和《建筑CAD》兩門課程科學整合后的新課程,是從事施工、造價、監(jiān)理等人員的必修專業(yè)課程,該門課程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對培養(yǎng)適應現代建筑業(yè)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在目前高職院校課程課時不斷壓縮的背景下,針對高職院?!督ㄖR圖與構造》和《建筑CAD》課程的開設現狀,教學內容交叉重復、教法傳統(tǒng)等問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故將兩門課程進行科學重構,構建以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為主線的《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進行一體化教學,精簡內容,壓縮課時,既能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又能增強學生讀圖與計算機繪圖的職業(yè)能力,解決了畢業(yè)生讀圖、繪圖能力較差的問題,更符合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具備熟練的建筑工程圖識讀與CAD操作技能的需求。
2課程教學改革思路與方法
2.1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根據《瀘州市現代職業(yè)教育建設規(guī)劃》,到2020年,我市職業(yè)教育要辦成與普通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較強社會吸引力的現代職業(yè)教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為學院的院級重點建設專業(yè),其要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應培養(yǎng)服務于瀘州工程建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建筑識圖與構造》與《建筑CAD》課程所授內容是建筑工程領域的入門基礎,掌握好這部分知識內容才能將建筑物、構筑物建得好、省、安全,因此,改革現有教學內容和模式,使得學生能夠適應現代發(fā)展要求是強化現代職業(yè)教育的重要手段。
2.2課程改革的實踐方法
(1)確立“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制訂相應的教學改革計劃。
在深入調查研究我院實際教學情況的基礎上,收集學生對《建筑識圖與構造》和《建筑CAD》課程學習的真實感受,明白了影響本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問題之所在,且結合國內諸多類似本門課程的研究與改革的成果,重新認識《建筑識圖與構造》與《建筑CAD》課程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中的課程地位,構建《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研究制訂相應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改革計劃。解決了兩門相關聯的課程單獨授課導致的內容重復[1]、課時增加、教學效果差等問題[2],縮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學生職業(yè)能力、就業(yè)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差距。
(2)改進學法與教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自學能力。
以“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將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而學”的教學方式,改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體”,結合互動、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作為“改進學法與教法”的理論指導,開展“學法與教法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改革實踐。以期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并嘗試研究適合現代教育改革要求的《建筑識圖與構造》與《建筑CAD》課程的教學方法體系,為我院高職教育的人才戰(zhàn)略培養(yǎng)服務。
(3)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合理的評價制度是促進教學的有效手段,本課程教學采用全程性多元評價,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對應的評價指標,及時評價,突出過程考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成就感,改變過去“期末考試定成績”的片面現象,將本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為線上測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期末考試相結合的多元評價,評價權重為線上測評15%、小組互評15%、教師評價20%、期末考試50%,各層次的考核主要從完整性、規(guī)范性、標準性、及時性和專業(yè)性等方面考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成就感。
2.3主要改革內容
未重構前《建筑識圖與構造》和《建筑CAD》兩門課程總課時為160課時,其中理論112課時,實踐48課時,《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在多媒體教室授課,《建筑CAD》課程在計算機機房授課,每班配備1位老師授課。重構后的《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總課時為124課時,其中理論40課時,實踐84課時,授課地點均為計算機機房,每班配備2位老師授課,其中一位是主講教師,另一位為輔助教師。主要重構以下四大部分內容:
(1)基礎知識部分課程知識點:建筑制圖的基本知識、投影的基本知識(主要講授正投影的作圖)、AutoCAD基本基本概念與繪圖環(huán)境設置。共20課時(12理論+8實踐)。
(2)二維圖形的繪制課程知識點:建筑構造概述、基礎與地下室、墻體、樓層與地層、門與窗、樓梯與電梯、屋頂的作用、位置及常見的形式;AutoCAD基本繪圖命令和編輯方法、工程尺寸標注、輸出打印與設計中心。共36課時(16理論+20實踐)。
(3)房屋構造與設計原理課程知識點:房屋構造的類型及特點、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的設計原理;天正建筑軟件的基本繪圖方法和繪圖步驟。共28課時(12理論+16實踐)。
(4)實訓課程知識點:識讀建筑施工圖,設計或抄繪方案圖,CAD軟件或天正軟件繪制出建筑施工圖。共40課時(40實踐)。
2.4實踐效果
通過重構教學發(fā)現學生參與度極高,幾乎90%以上的學生課上都能掌握學習目標,課堂氛圍很好;學生在課堂上基本掌握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識圖、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的基本知識。通過實訓環(huán)節(jié)鞏固識圖、制圖知識,并通過上機訓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減少手工繪制建筑施工圖,用AutoCAD、天正建筑繪圖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可以減少繪圖工作量,加快繪圖速度,避免了重復繪圖、錯誤繪圖造成的精力浪費,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繪圖和設計上而非畫線上,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能夠進行建筑施工圖繪制的人才。重構后的內容增加了高層建筑施工圖的繪制、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為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做好準備,并且符合高職高專培養(yǎng)要求,適應就業(yè)需要。
重構后的《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教學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體系的后續(xù)課程很有幫助,對相關程度高的課程(如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建筑信息模型等)幫助最大、效果最明顯,對相關程度一般的課程有幫助但效果一般,對相關程度弱的課程基本上沒有幫助,但對所有課程都沒有反作用,從而說明本改革教學在不增加課時的前提下,將以前兩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了,為后續(xù)課程教學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3結束語
改革落后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方面勢在必行。將《建筑識圖與構造》和《建筑CAD》兩門課程重構為《建筑識圖、構造與CAD》課程,能夠將操作性、動手性強的計算機繪圖知識有機地融入到枯燥的建筑識圖與構造的各個章節(jié)進行講授,解決了兩門相關聯的課程單獨授課導致的內容重復、課時增加、教學效果差等問題。重構后的課程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對培養(yǎng)適應現代建筑業(yè)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之路上,任重道遠,只有不斷的積累教學經驗、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出服務于社會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春芳.淺談機械制圖與AutoCAD課程教學整合[J].職業(yè),2018年28期,P84—P85
[2] 張海鴻.《機械制圖》和《AutoCAD》教學過程融合的探究[J].中國文房四寶,2013年7期,P187—P187
基金項目: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建筑識圖與構造和建筑CAD”課程內容重構研究--以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G-201707)
作者簡介:
黃春花(1986-),女,廣西南寧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術。
何仕朝(1986-),男,廣西南寧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造價。
(作者單位:1.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2.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