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惠
摘要:小學階段高年級學生正是自我獨立意識萌芽的階段,學生自己的家庭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學校教學的環(huán)境因素等一系列的外在因素都會影響小學生的思想意識。有些是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自我意識,有些則不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所以,心理疏導在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占據(jù)重要位置。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219-01
前言
農村小學通常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村小學的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農。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但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還處于幼稚階段,對于良莠不齊的外界因素沒有分辨能力。學校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的行為狀態(tài),進行正能量的心理疏導。
1.心理疏導在農村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的優(yōu)勢
心理疏導在農村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無需專門固定一個教師職工。因為心理疏導并不是一個職業(yè)而是一個崗位技能,任何崗位中心理疏導都有其合適的位置[1]。再者農村小學師資人員短缺,在原有基礎上抽調人員會導致師資力量不夠分配。每一名教師都應會使用心理疏導這項崗位技能。農村小學的學生長期處于父母不在身邊的狀態(tài),缺乏父母關懷。特別是當學生進入高年級學習之后,對于社會上一些良莠不齊的信息無法很好地分辨,這個時候學校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管理中引入心理疏導,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意識,促使學生發(fā)展正確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心理疏導在農村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
2.農村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心理疏導實行策略
2.1以身作則,示范疏導。
以身作則,示范疏導主要指教職人員對自己行為進行嚴格要求,在和學生的接觸中以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不服管教的叛逆學生會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下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教師再對其進行思想輔導和談心聊天活動。這樣,學生不由自主地向著教師示范的行為學習,主動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以身作則,起到示范標桿的作用。教師應注意行為的表里如一、言出必行[2]。農村小學的學生大多沒有父母在身邊的言傳身教,教師在學生眼里即使教授知識的教育者也是行為標準的制定者。這時,教師的嚴于律己,會在學生的萌發(fā)自我意識的過程中埋下道德準則的種子。這個種子會代替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學生心中逐漸發(fā)芽、成長,最后成為影響學生一輩子的行為準則。所以,教師有時不需要說教學生,只需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為,讓學生知道老師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自己會漸漸分辨什么是對的行為、什么是錯的行為。示范疏導使學生模仿意識的體現(xiàn),正確利用學生的模仿意識,讓學生依照教師的言傳身教,樹立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
2.2群體壓力,同伴疏導。
有些學生性格內向,面對教師會產(chǎn)生壓力,不愿和教師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況,甚至抵觸教師的談心聊天活動。面對這種學生教師不好直接找學生了解情況,這時可以采用群體壓力,讓同學與同學之間互相影響,從而進行心理疏導。群體壓力不是讓學生之間產(chǎn)生隔閡而是利用同伴之間互相影響,讓學生的從眾意識得以發(fā)揮積極作用。
例如:甲同學,性格膽小,自卑心理嚴重。在班級里不敢與人多交流,上課期間總是把頭低著,不愿正視教師,下課時候安靜的在自己的座位上不經(jīng)常進行課間活動。遇到這樣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因素,在班級開展同學之間一對一幫扶活動,讓同學們兩個人為一組,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互相幫助、相互促進。甲同學會在群體壓力的作用下融入活動與幫扶的同學成為一片,隨著活動的推進甲同學逐漸也會和班上的同學打成一片,疏解自己內心的自卑感,繼而變的積極、陽光、樂觀[3]。
同伴疏導的好處,增進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同學情誼,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為學生日后融入給更大的集體奠定基礎。
2.3潛移默化,日常疏導。
農村小學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環(huán)境的好壞和衛(wèi)生條件的好壞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日常疏導指學校在學生日常學習的校園環(huán)境內進行具有積極正能量的展板宣傳或者標語宣傳,讓學生在充滿社會正能量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心理。校園環(huán)境的布置應以簡潔明了為主,不宜復雜。內容的選擇上應主要以小學生可以理解的故事來進行講述。例如:農村小學應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場地情況、人文環(huán)境進行綜合情況的評估,然后全面對學校校園進行正能量標語的宣傳和展示布置。選擇的故事可以是當?shù)亓鱾鞯暮萌撕檬?,也可以是社會上宣傳的見義勇為。這樣,學生會明白學校是小型的社會集體,并不是脫離社會存在的個體。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為日后學生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總結
本文通過對心理疏導在農村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的優(yōu)勢分析,詳細介紹了農村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的心理疏導實行策略。幫助廣大基層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正確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玉娟.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8(28):60-61.
[2]馬培昌.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J].青海教育,2018(07):37.
[3]李培軍.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疏導策略[J].甘肅教育,201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