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海霞
摘 要: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駕馭課堂還是引領課堂,是值得研究的教學問題。文章以兩次公開課為例,反思兩種不同教學理念下的不同教學效果。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在書本中找到知識,引領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學會思考、樂于思考并善于思考,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地理教學;駕馭課堂;引領課堂;預設;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0-0017-01
“駕馭”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1.驅使車馬行進;2.使服從自己的意志而行動?!耙I”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引導;帶領。將這兩個詞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會產生怎樣的反應呢?駕馭課堂和引領課堂誰更棋高一著?誰更能抓住學生的心?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地位?在課堂教學中,總會有“預設”和“生成”。教師通常希望打造安全的、可以掌控的課堂,但很多時候課堂上會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出現(xiàn)。筆者曾經先后上過兩次地理教學公開課,第一次是在南京市某中學上的一節(jié)公開課,第二次是一節(jié)區(qū)級公開課。在這兩節(jié)公開課上,筆者分別遵循了駕馭課堂、引領課堂這兩種教學理念,并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現(xiàn)論述和反思“駕馭”“引領”這兩個詞語分別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影響。
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若干次嘗試,總是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達到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的境界,希望自己能夠很好地駕馭課堂。在一次課題為“水資源”的公開課上,筆者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一個學生活動——角色扮演,即“扮演以下六個角色:農民、政府官員、自來水廠廠長、造紙廠廠長、環(huán)衛(wèi)工人、家庭主婦,并從自身角色出發(fā)談談如何節(jié)約用水?!比缓螅P者將學生們分成六個小組,并給每個小組分配了一個身份,讓學生們開始討論。起初,一切看起來很順利,同學們熱切地討論著。但是,很快出現(xiàn)了一個小插曲。其中一個小組的學生站起來說道:“老師,我不要做農民,我要做自來水廠廠長?!碑敃r筆者一愣,沒有想到課堂上會出現(xiàn)這樣的“意外”。
是呀,教師憑什么給學生分配身份,教師是否考慮過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換一句話說,教師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以致出現(xiàn)綁架學生思維、綁架課堂的問題。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的預設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而且這樣的課堂是安全的,可以掌控的。但是如果所有的課堂都是這般清澈見底,那么課堂教學的魅力又在哪里呢?教師究竟要憑借什么來吸引學生愛上自己的課堂呢?可見,完全駕馭課堂的理念是不科學、不明智的。
怎樣的課堂,才是教師應該追求的呢?試想,當教師不再把課堂當成自己表演的舞臺,而是把它看作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的平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否能更融洽一些呢?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是否能更大限度地被激發(fā)出來呢?出于此種考慮,筆者在上“青藏地區(qū)自然特征與農業(yè)”區(qū)級公開展示課時,采用了全新的課堂教學設計。設計教學時,筆者將以下理念貫穿本節(jié)課的始終:教師只是一個引領者,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應該陪伴學生一起去探索。基于此,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圖。
在這個教學流程設計中,以青藏高原深度游中旅游公司老總征集旅游開發(fā)案作為一條主線,將所有地理知識點串起來,給學生提供了極大的思考空間。學生們只有在小組共同努力下,才能闖關成功。教師在課堂上的話語并不多,但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之下,給了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尤其是到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雪域高原”旅游開發(fā)案時,學生們在課堂上迸發(fā)了很多奇思妙想,比如去青藏泡溫泉、DIY糌粑、穿上民族服裝參加藏族婚禮,等等。這些課堂生成,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所無法預料的,但它又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一種綜合,似乎也是一種必然。從學生的表現(xiàn)和其他教師們課后評課的結果來看,這次教學設計是成功的。
可見,教師不能簡單地駕馭課堂,而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在課堂上注重引領學生,引領學生學會在書本中找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學會思考、樂于思考并善于思考。
正如古人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趥湔n時,教師要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來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上課時,教師要放下身段和學生一起探究,要允許學生犯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只有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和引領者,努力引領課堂,引領學生,才能做到課堂地位的真正平等,也才能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蔣興東.地理教學以平等對話促進課堂生成[J].地理教學,2010(12).
[2]吳炯嶺.地理生成性教學的行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