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偉,邢賀楠,劉曉川,褚云香
1應急總醫(yī)院消化科,北京 100029
2北京和睦家醫(yī)院內鏡室,北京 100016
研究表明,大腸癌的發(fā)病率可達(252~373)/10萬[1]。大腸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2]。生物學因素能夠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及侵襲能力,導致腫瘤細胞轉移或浸潤風險增加。密封蛋白(claudin)能夠影響細胞間的連接,提高腫瘤細胞的變形能力,并促進腫瘤細胞對基底膜組織的浸潤,增加了腫瘤細胞的轉移風險[3]。上皮鈣黏素(E-cadherin)可通過影響上皮-間充質轉化過程,減少細胞間質中的纖維組織成分,促進細胞間質中細胞骨架成分的降解,從而為腫瘤細胞的轉移提供基礎[4-5]。有研究探討了E-cadherin蛋白在大腸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E-cadherin蛋白高表達是促進大腸癌患者臨床預后惡化的重要因素,且E-cadherin蛋白表達與大腸癌患者的臨床分期密切相關[6]。但有關claudin 1蛋白表達與大腸癌患者臨床特征關系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收集80例大腸癌患者的大腸癌組織標本和癌旁組織標本,比較大腸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claudin 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達情況,并分析大腸癌組織中claudin 1和E-cadherin蛋白表達與大腸癌患者臨床特征的關系,旨在為大腸癌的臨床診療提供理論依據,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應急總醫(yī)院收治的80例大腸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大腸癌;②年齡<70歲;③均為原發(fā)性大腸癌,未接受放化療、免疫治療。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②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③中低位直腸癌。80例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39~67歲,平均(51.5±12.8)歲;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30例,Ⅲ期20例,Ⅳ期8例;分化程度:高分化30例,中分化31例,低分化19例;有淋巴結轉移28例,無淋巴結轉移52例。收集患者的大腸癌組織標本80例及癌旁組織(距離遠端大腸癌組織5 cm以上的腸組織)標本80例。
石蠟切片脫蠟至水,滅活內源性過氧化物酶(3%H2O2,室溫避光 10 min),10 mmol/L pH 6.0 枸櫞酸鈉緩沖液洗滌3次,每次3 min,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沖洗5 min,滴加正常山羊或兔血清封閉液,37℃孵育15 min。用濾紙吸去血清,不洗,直接滴加一抗,37℃孵育2 h,滴加生物素化的二抗,37℃孵育40 min,PBS沖洗5 min,二氨基聯(lián)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顯色,蘇木素復染,加拿大樹膠(或中性樹膠)封片。
claudin 1蛋白陽性表達定位于細胞質和細胞膜,E-cadherin蛋白陽性表達定位于細胞膜、細胞質及細胞核。根據染色強度評分:無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褐色、黑色為3分。根據陽性細胞比例評分:陽性細胞比例≤10%為1分,11%~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染色強度評分和陽性細胞比例評分相乘,<3分為陰性,≥3分為陽性。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大腸癌組織中claudin 1蛋白的陽性表達率為65.0%(52/80),明顯高于癌旁組織的27.5%(22/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627,P<0.01);大腸癌組織中E-cadherin蛋白的陽性表達率為42.5%(34/80),明顯低于癌旁組織的75.0%(60/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434,P<0.01)。(圖1)
圖1 claudin1和E-cadherin 蛋白在大腸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免疫組織化學染色,×400)
TNM分期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侵及漿膜的大腸癌患者大腸癌組織中claudin 1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均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中高分化、無淋巴結轉移、未侵及漿膜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腫瘤直徑的大腸癌患者大腸癌組織中claudin 1蛋白的表達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有淋巴結轉移、侵及漿膜的大腸癌患者大腸癌組織中E-cadherin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均明顯低于無淋巴結轉移、未侵及漿膜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腫瘤直徑的大腸癌患者大腸癌組織中E-cadherin蛋白的表達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不同臨床特征大腸癌患者大腸癌組織中claudin 1蛋白表達情況的比較(n=80)
表2 不同臨床特征大腸癌患者大腸癌組織中E-cadherin蛋白表達情況的比較(n=80)
飲食習慣因素尤其是長期的高蛋白飲食及家族性腸道上皮惡性病變病史,均能夠增加大腸癌的發(fā)生率[7]。手術治療或術后聯(lián)合放化療雖然能夠改善大腸癌患者的生存預后,提高5年生存率,但其對患者的遠期生存情況仍然無明顯的改善[8-9]。目前,靶向治療已成為臨床上輔助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對于相關生物學因子的表達情況進行分析,能夠為大腸癌的免疫靶向治療或生物學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claudin 1蛋白是重要的細胞間連接蛋白,能夠提高腫瘤細胞對鄰近正常上皮組織的浸潤能力和對基底膜組織的黏附能力,為腫瘤細胞的擴散和轉移提供基礎。研究表明,claudin 1蛋白能夠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特性,提高腫瘤細胞DNA持續(xù)性擴增的風險[10]。E-cadherin蛋白能夠維持上皮細胞的極性和形態(tài),抑制上皮細胞突破基底膜,E-cadherin蛋白表達水平降低可導致腫瘤細胞間質成分的分解增加,增強腫瘤細胞的轉移能力,還能夠促進腫瘤細胞的浸潤過程[11-12]。有研究探討了E-cadherin蛋白在生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發(fā)生過程中的作用,認為E-cadherin蛋白表達水平降低是腫瘤細胞生物學特征的重要影響因素[13]。
本研究結果顯示,claudin 1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腸癌組織中均存在明顯的異常表達,其中claudin 1蛋白在大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癌旁組織,而E-cadherin蛋白在大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癌旁組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claudin 1和E-cadherin蛋白均可影響大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如下[14]:①claudin 1蛋白能夠提高大腸癌細胞中黏附分子的表達水平,提高大腸癌細胞對血管內皮或淋巴結的黏附能力,促進大腸癌細胞的轉移;②E-cadherin蛋白表達下降可導致大腸癌細胞上皮排列極性的改變,破壞大腸癌細胞基底膜的完整性,提高大腸癌的浸潤性。趙鵬等[15]研究也發(fā)現(xiàn),E-cadherin蛋白陽性表達可影響大腸癌患者的病情進展速度。本研究結果顯示,TNM分期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侵及漿膜的大腸癌患者大腸癌組織中claudin 1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均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中高分化、無淋巴結轉移、未侵及漿膜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由于claudin 1蛋白能夠促進大腸癌細胞對鄰近正常上皮組織的浸潤,導致大腸癌細胞分化成熟障礙,并影響大腸癌細胞淋巴結黏附分子的表達。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有淋巴結轉移、侵及漿膜的大腸癌患者大腸癌組織中E-cadherin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均明顯低于無淋巴結轉移、未侵及漿膜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由于E-cadherin蛋白能夠影響細胞基底膜的完整性。
綜上所述,E-cadherin蛋白在大腸癌組織中低表達,claudin 1蛋白在大腸癌組織中高表達,并且與大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