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吳建平,寇耀,全信保,黃麗
1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普通外科,四川 遂寧 629000
2成都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成都 610000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胃癌的發(fā)病率較高[1],在有消化道惡性腫瘤家族史的患者中,胃癌的發(fā)病率相對更高。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進程將直接影響到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2]。在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中,細胞因子的改變發(fā)揮一定的調控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改變能導致還原型復合物濃度下降,進而提高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損傷風險,促進腫瘤細胞的早期異常分裂。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是氧化型復合物,能夠通過誘導游離自由基的形成,增加游離自由基對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浸潤和損傷程度,進而促進消化道腫瘤的進展[3]。本研究探討SOD、GSH-Px、MDA的表達與胃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旨在為胃癌的診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治療的87例胃癌患者作為胃癌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的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疾病等疾?。?周內應用過抗生素。87例胃癌患者中,男44例,女43例;年齡59~73歲,平均年齡(64.58±2.23)歲;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19例,Ⅲ期23例,Ⅳ期24例。同時選取8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齡58~73歲,平均年齡(63.97±2.53)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入組后,抽取所有研究對象的空腹肘靜脈血5 ml,室溫下靜置30 min,以3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提取上層血清待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SOD、GSH-Px、MDA水平。采用十字交叉法測定抗原濃度,碳酸鹽緩沖液稀釋抗原,加入96孔的酶標板中,蓋好酶標板蓋后置于4℃冰箱過夜,蒸餾水沖洗3次,每次5 min,輕輕叩擊酶標板甩干。每孔中加入5%脫脂牛奶200 μl,置于4℃冰箱過夜,蒸餾水沖洗3次,每次5 min,加入稀釋好的抗體(濃度1∶800),蒸餾水沖洗3次,每次5 min,每孔加入100 μl底物,顯色后在酶標儀上檢測吸光度。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胃癌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低于對照組,MDA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SOD、GSH-Px、MDA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SOD、GSH-Px、MDA水平的比較(±s)
組別SOD(nmol/ml)GSH-Px(AU)MDA(nmol/ml)對照組(n=86)93.23±15.32401.62±10.064.23±0.89胃癌組(n=87)76.15±38.3194.47±40.427.10±0.31 t值3.84268.40528.387 P值<0.01<0.05<0.05
胃癌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隨TNM分期的升高而降低,MDA水平隨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血清SOD、GSH-Px、MDA水平的比較(±s)
表2 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血清SOD、GSH-Px、MDA水平的比較(±s)
TNM分期SOD(nmol/ml)GSH-Px(AU)MDA(nmol/ml)Ⅰ(n=21)82.28±15.96100.43±12.386.59±0.62Ⅱ(n=19)78.42±12.2695.29±12.816.83±0.56Ⅲ(n=23)74.13±13.6193.71±11.737.01±0.47Ⅳ(n=24)70.93±11.8589.34±10.787.85±0.86 F值2.9943.31416.137 P值0.0350.0240.000
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吸煙或高蛋白飲食均是形成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誘因,在合并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中,胃癌的發(fā)病率可進一步上升[5]。長期的臨床隨訪發(fā)現,中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病死率可超過35%,同時胃癌患者的總生存時間不足48個月[6-7]。對于胃癌的血清學評估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其能夠在指導胃癌的診療及預后隨訪中發(fā)揮作用。雖然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或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腫瘤標志物能夠在胃癌的診療過程中發(fā)揮一定的血清學評估價值,但僅依靠CA19-9或CEA評估胃癌病情的靈敏度不足45%,一致性率不足30%[8-9]。本研究對胃癌患者血清中SOD、GSH-Px、MDA的表達進行了分析研究,具有下列兩個方面的價值:①能夠為臨床胃癌的病情評估提供新的參考性指標;②能夠為進一步闡明胃癌的發(fā)生機制提供新的思路。
SOD能夠通過影響超氧化酶的活性,導致體內氧化型復合酶活性下降,穩(wěn)定氧化還原反應,減少氧化還原反應平衡紊亂導致的腫瘤細胞異常增殖。SOD能影響腫瘤細胞內核DNA的轉錄激活程度,降低腫瘤細胞異常轉錄激活的風險。GSH-Px是谷胱甘肽還原酶家族成員,其濃度下降能夠通過影響谷胱甘肽還原酶的活性,促進胃黏膜上皮細胞損傷。MDA是丙二醛相關因子,其對含醛類化合物功能的調控能夠顯著影響游離自由基的釋放程度[10-11]。相關研究探討了SOD在胃癌中的表達情況,認為在胃癌中SOD的表達明顯下調[12],而缺乏SOD、GSH-Px、MDA的表達與胃癌患者臨床分期的關系研究。
本研究發(fā)現,在胃癌患者血清中,SOD、GSH-Px水平均下降,而MDA水平上升,高于健康人群,提示了SOD、GSH-Px、MDA的表達均能夠影響胃癌的病情進展過程,這主要考慮由于SOD、GSH-Px的表達下降,MDA的表達上升,能夠通過影響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損傷修復能力,導致胃黏膜上皮細胞腫瘤基因突變,最終促進早期胃癌的發(fā)生和中晚期胃癌進展。李玨等[13]研究者也發(fā)現,在胃癌患者中GSH-Px的表達可下降40%以上,同時在合并遠處轉移或腹腔內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中,GSH-Px的表達下降更為明顯。在探討SOD、GSH-Px、MDA的表達與胃癌患者臨床分期的關系中,發(fā)現在臨床分期較高的患者中,其SOD、GSH-Px表達水平可進一步下降,而MDA表達水平進一步上升,提示了SOD、GSH-Px、MDA的表達與胃癌患者臨床分期的關系。結合其他文獻報道[14-15],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兩個方面有關:①SOD、GSH-Px的表達水平下降能夠影響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浸潤能力,導致腫瘤浸潤深度的增加,促進了胃黏膜肌層組織的浸潤和臨床分期的進展;②MDA的表達水平上升,能夠影響游離氮氣自由基或氧氣自由基的活性,促進其對于腫瘤細胞上皮-間充質轉換的病理進程的進展,進而提高胃癌患者的臨床分期。
綜上所述,在胃癌患者血清中,SOD、GSH-Px的表達水平均下降,而MDA的表達水平上升,SOD、GSH-Px、MDA的表達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關系,且與臨床分期有關。對于SOD、GSH-Px、MDA的表達與胃癌患者預后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