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怡
摘 要: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十九大上習總書記對教育的發(fā)展作出新的指示: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的修訂,是對國家意志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明確。面對嶄新的時代、嶄新的教育面貌,高中思想政治更加重視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重視活動型課程的開展,而在這些課程中師生關系應向什么方向發(fā)展也引起廣大學者和一線教師的關注。本文僅對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問題進行探究,此次探究不僅可以豐富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領域的理論,也為筆者以后走上教學崗位積累經驗。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新型師生關系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在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領域實踐中的新成果和新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黨的教育方針:“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p>
隨后,我國教育部在2003年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礎上修訂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這是對黨的十九大上提出的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引領了基礎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課標提出了更加體現(xiàn)時代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由此也應思考師生關系應向什么方向發(fā)展才能符合如今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
一、基本問題研究
(一)探究性學習的內涵
“探”是尋求的意思,“究”是到底的意思,“探究”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就是對一事物尋求到底的意思,而探究性學習最早是由英語的“Inquiry Learning”翻譯而來。學界對探究性學習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釋,一般說的探究性學習概念是沿用的施瓦布教授1961年在哈佛大學所作的題目為《作為探究的科學教學》的演講中所闡述的:“探究學習是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fā)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p>
也有中國的學者將探究性學習的內涵闡述為:“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經驗的活動或過程?!北疚谋容^側重這一定義,因為本文主要闡述的是在探究性學習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所以定義也應闡明在教學或學習中師生的地位。
(二)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
師生關系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關系不是單一的,包括教師與學生的工作關系、心理關系、道德關系、個人關系等方面。一般闡述的師生關系是狹義的師生關系,主要指在課堂教學中所體現(xiàn)的師生教與學的關系。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基礎教育改革浪潮的進一步推進,新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素質教育、人的全面發(fā)展、以學生為主體等理念沖擊著舊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亟待變革,以適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為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逐步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構建起來。
二、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模式影響深遠
首先,師生關系主要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師生觀念影響,“尊師重道”“師道威嚴”等思想存續(xù)了幾千年,對中國教育影響極為深遠。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思想中,教師如同父親,師命不可抗。教師的威嚴不容侵犯,學生例來都是對教師極為尊重,對教師的話十分遵從,少有學生提出質疑,更不用談用平等來形容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多數(shù)教師也認為威嚴是教學的法寶,嚴師才能出高徒。而新型師生關系是倡導師生民主平等,二者在學習中是合作者,在課下是朋友的關系,這就對中國人潛移默化的傳統(tǒng)師生概念造成沖擊。在實際教學或學習中,很多師生難以轉變傳統(tǒng)師生觀念。
其次,我國的“滿堂灌”即教師處于絕對地位的思想影響深遠。這導致探究性學習等組織形式實施起來較為困難,因為教師已經習慣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且他們也是由這樣的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而大多數(shù)教師作為新教師接受的培訓也是這種教師主講的模式,所以教師要在現(xiàn)在徹底拋棄傳統(tǒng)理念是很有難度的,在平時講課時難免在實施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過多“干涉”學生自主探索。
在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講得過多的問題同其他學科一樣也是存在的。雖然如今提倡在課程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但實際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特別是探究性課程中,師生關系仍然是講授者與學習者的關系,師生仍在按照以前的方式進行所謂的探究性學習,師生關系沒有向新型師生關系發(fā)展。
(二)師生關系構建仍停留在表面
由于多數(shù)探究性課程過于注重形式,僅僅停留在表面流程,所以只是遵循著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教師最后點評總結這一程序,實際上學生在學習中收獲不多,或僅是通過教師直接講授就可以獲得知識,而沒有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或者體驗到真實情感,也沒有真正認同正確的價值觀,但這一部分對高中思想政治課來說極為重要。高中思政課的探究性學習不是機械地執(zhí)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程序,而是使師生都能收獲直接講課不能獲得的東西,在這一過程中構建的也不僅僅是師生的教學“雙主體”關系,還能加深師生感情,讓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發(fā)揮德育課的性質作用,使師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感受課程的溫度。
(三)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僅存在于課上
若要上好一節(jié)高中思想政治探究課,不僅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要求很高,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而師生真正相處的時間實際上只有課上45分鐘,有的科任教師甚至在學生畢業(yè)前連全班學生的姓名都記不全,這不是因為教師不下功夫,而是師生見面時間著實很短。許多教師課上讓學生體會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與學生建立起較為親近的關系,但一節(jié)課上完就回辦公室處理自己的事。可以說由于各種原因師生在探究課上剛構建了互助互愛的關系,一下課就要降溫。應如何延續(xù)師生課上構建的新型關系是教師甚至學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四)新型師生關系異化問題
之前有過師生關系異化的提法,而隨著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提出,原有的師生關系的矛盾就真的能解決嗎?或者說新型關系的出現(xiàn)還帶來了什么新的問題呢?原有師生矛盾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教師不能完全換位思考,而學生處于青春期,情緒波動較大,矛盾在所難免。而新型師生關系倡導民主、平等,倡導教師在學習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但在各種新課程的實施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存在偏離初衷的問題。例如,給予學生學習自由而不是絕對自由,過于偏向讓學生自由學習也會出現(xiàn)教師形同虛設、權威被質疑的問題。給學生學習自由不是降低教師以往的地位,而是在學習中教學相長,在相處中互尊互愛。
新型師生關系帶來的應是學生平等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權利,而不是給予學生惡意質疑教師的權利;應帶來互相尊重的關系,而不是異化到教師要“服從”學生;應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而不是使教師權利越來越小、責任越來越大??傊鎻娬{師生平等,實際忽視對教師的尊重,抑或不斷使教師權利與責任完全失調,這不應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應有的結果。
三、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建議
(一)轉變觀念
現(xiàn)代社會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為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面對網上及生活中如此龐雜的信息,為提高信息處理及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做的不是一一講授,而是教會學生處理信息、自主學習的方法。而思想政治教師應明確思想政治學科的本質和育人功能,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有機統(tǒng)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應理解新課改的真正內涵,轉變學科教學觀念,真正體會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意義,將探究課設計出彩,在課上推動新型師生關系發(fā)展,并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給探究課帶來更好的效果。正是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具有更多價值觀方面的內容,所以探究性學習等賦予學生自主地位的學習方式與課程內容、教學目標更貼切??傊?,可以說,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與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二)師生都應提高自身能力
1.教師應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包括專業(yè)理念與師德、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而專業(yè)能力還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實施與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首先,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對課本選修必修知識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其次,高中思想政治其實還涉及哲學、經濟學甚至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絕不是照本宣科,在進行課堂知識延伸時應以這些知識作為支撐。探究課更是一個特例,高中學生知識儲備較多,更加關注時事,探究時學生查找的知識范圍廣,因此,教師要增加知識儲備、積極引導、正確點評,使學生有所得。
另外,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課程本身具有開放性,重點在于觀察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教師自身的價值觀念首先應是正確的,而且要體現(xiàn)時代性。在課前引導以及過程中答疑時,教師語言是否藝術很多情況下也影響著探究性學習的效果。教師合適的言論,在解答學生疑惑的同時還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和學生像朋友一樣學習。因此,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課程中上好課并嘗試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就要求教師在不斷豐富自己知識儲備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課堂組織、與學生溝通等方面的能力。
2.學生要提高自身能力、轉變觀念
現(xiàn)今社會大眾媒體的飛速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臺,而龐大的信息量也要求學生具有信息篩選能力、較強的閱讀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探究性課程實際上對培養(yǎng)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探究性課程的一些學習方法也為學生學習其他知識提供了方法論。因此,作為學生并不是只需在課上主動學習,在課下也應將這些方法融入到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中,摸索、構建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體系,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型師生關系中,學生的主動學習地位應是自身的,由學習的內驅力和自身期望而來,這就首先要求學生正確看待學習的意義以及教師對于自己的意義。教師與學生應是朋友、知己、學習合作者以及答疑者的關系,而不是執(zhí)鞭人、強迫者的角色,更不應片面地將新型師生關系理解成教師服務于自己,認為尊不尊重教師無所謂。相反,學生的主動也應體現(xiàn)在課下主動與教師交流關于課業(yè)的疑惑或所得,并且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獨特性即兼有德育課的性質,教師還可以是學生的傾聽者,學生有學習生活的煩惱也可以向思政教師傾訴。如此一來,通過學生的主動聯(lián)系,新型師生關系就從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課上延伸到課下,學生課上自主與課下自主結合,使新型師生關系更加完整。
(三)形成探究學習的校園氛圍
雖然本文探討的是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問題,不過由于前面已經提出了探究課上構建的新型師生關系由于課下的冷卻,構建效果也會受一定影響,所以在學校也應形成濃厚的探究性學習的校園氛圍。課上課下的探究性學習其實界限不應劃分得如此明顯,下課后如果校園環(huán)境是利于學習或者說整個師生群體是向學的,那么整體與個體之間是有一種促進作用的,而向學的整體也是對新型師生關系教學相長原則的體現(xiàn),師與生形成了一種“學習共同體”,相對應的,學校應提供探究室、資料查閱室等硬件環(huán)境,并充分利用起來,打造師生課下也積極探索問題的校園環(huán)境與氛圍。
四、結語
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是近年來提出的較新的教育理念,但在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于理論上較少有學者涉及。本文正是建立在新型師生關系構建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探究性學習的基礎上,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為中介加強二者相互促進的聯(lián)系,通過查閱、整理大量的探究性學習、新型師生關系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以及課程教學的資料才作了這篇論文。
由于新型師生關系是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所以放在探究性課程這樣較為開放、師生地位較為平等的課程中構建較為合理,而構建的新型師生關系又能反過來優(yōu)化探究課程的效果。而高中思想政治以議題開展的教學實際上是很適合用探究性學習來實施的,探究性教學方式也比較契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性質與三維教學目標,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v使目前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育觀念難以轉變阻礙新型師生關系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異化、師生關系的構建停留在表面等問題,廣大一線教師及研究者仍在尋找解決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時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僅對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學習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提出建議。本文較為創(chuàng)新的觀點在于將課下探究性學習的延續(xù)與課下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結合起來,呼吁建立較為完整的課上課下結合的新型師生關系。通過教師、學生與學校的合力解決問題,構建更加完整、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朱光明.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郭曉潔.改進思想政治課堂探究性學習的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3]趙改莉.高職院校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大學,2018.
[4]劉慧.初中階段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探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5]王鑒.課堂研究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李念斌.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8.
[7]卞麗萍.論新型師生關系與思想政治課教學[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4.
[8]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9]徐學福.探究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