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課堂教學是小學階段義務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與城市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相比,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素材更為豐富和原生態(tài),小學生能夠從生活之中挖掘和利用的美術素材內容更為豐富。本文結合新課改對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要求,探討利用農村生活素材和自然素材豐富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
新課改下的美術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授課過程,他是探索和分析能夠用于豐富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素材,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一、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觀察周圍生活、收集自然素材的能力
(1)培養(yǎng)小學生對生活素材的收集。農村生活中,很多極富民間藝術氣息的生活物品被隨意堆放。作為農村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注重對美好事物的收集。例如,已被廢棄的小竹籃、被剪壞了的窗花、形狀特殊或顏色各異的塑料瓶以及破碎的蛋殼等。
(2)培養(yǎng)小學生隊自然素材的收集。農村具有得天獨厚的豐富的自然資源。作為農村小學美術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周圍自然環(huán)境,發(fā)現和收集美好的素材。例如,顏色豐富的花朵和花瓣、形狀各異的青草和樹葉、形狀特殊的小石頭、細細的沙子、隨處可見的小昆蟲等。農村的自然環(huán)境不僅為農村小學生提供了天然的娛樂環(huán)境,也為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
二、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運用素材的能力
在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觀察周圍生活和自然環(huán)境,對素材進行收集的基礎上,還應該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運用所收集的素材進行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發(fā)現美、欣賞美的基礎上,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鼓勵小學生發(fā)散思維、大膽的去創(chuàng)作。在此過程中,作為農村小學生美術教師,還應該積極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帶領小學生用所收集的素材去裝扮自己的教室,并在教室的角落里開創(chuàng)美工欣賞區(qū),展覽小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
三、利用農村生活素材和自然素材豐富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措施
與城市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相比,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素材更為豐富,隨著美術教師對小學生的鼓勵和支持,農村小學生對周圍的生活素材以及自然素材能夠具備一定的認識,在收集和日常游戲、運用的過程中,能夠對所收集素材的性質具備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美術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措施,利用農村生活素材和自然素材豐富農村小學生的美術課堂教學。
(1)將農村生活素材和自然素材融入到小學生畫紙之上。新課改下,要求小學生認識繪畫的基礎用具,例如,水彩筆、油畫棒、水粉等,在初步掌握基本臨摹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剪紙、撕貼以及折紙、面具等。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導農村小學生將自己收集的樹葉、樹枝、小草、花瓣等大膽的用在美術繪畫之中。以《太空里的植物》為例,農村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過程中通過講故事、向學生們講解植物的演變過程等方式,開拓小學生的想象空間,鼓勵小學生獨立創(chuàng)造作品,并選取創(chuàng)思獨特的作品進行點評。
(2)將美術課堂教學由室內轉移到室外。與城市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相比,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的室外教學條件更加便利,因此,很多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都可以通過在室外進行教學而完成。例如,《泡泡飛呀飛》這一課,雖然現階段的農村小學生普遍都已經自身體驗過吹泡泡的游戲,但是,大部分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僅僅關注追逐泡泡的樂趣、吹出泡泡的樂趣,未對泡泡進行較為詳細的觀察。美術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要求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周圍的大自然環(huán)境中尋找能夠用來吹泡泡的工具,利用家里日常生活使用剩下的小肥皂塊制作泡泡液,帶領學生在室外吹泡泡,并觀察泡泡在不同的光照角度下顏色的變化。
(3)將美術課堂教學內容與當地自然風土人情相關聯。在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過程中,美術教師不僅需要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對發(fā)現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還應該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想要推動家鄉(xiāng)發(fā)展的熱情。以《家鄉(xiāng)的橋和塔》為例,美術教師不僅可以提前布置作業(yè),要求農村小學生對家鄉(xiāng)的大橋、小橋、遠近的塔進行觀察,還可以組織農村小學生將日常收集的竹條、小石頭、彩色小木棍等帶到美術課堂之中,通過查看小學生所收集素材,在課堂中將小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描述自己看到的、觀察過的家鄉(xiāng)橋和塔的樣子、或者房子的樣子,然后通過使用膠水、繩子等輔助小工具,利用所收集的素材,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以《家鄉(xiāng)的橋和塔》為主題的作品。
(4)注重美術文化的教學。美術教學要創(chuàng)設定的文化情統(tǒng),增加文化含進,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培養(yǎng)人文精神。
四、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少年兒童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如何將學生的想象力很好的引導和啟發(fā)出來是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要對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給與鼓勵、引導和激發(fā)。盡量拓展孩子們自由想象的時間、空間和表現與創(chuàng)造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們的表現欲望和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充分的釋放與發(fā)揮。怎么樣可以在日常授課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呢?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以及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再綜合運用各種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歲小學生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雖然農村小學生美術課堂的教學工具、繪畫工具等沒有城市小學生美術課堂那么豐富,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農村小學生能夠從生活以及大自然中發(fā)現豐富的美術創(chuàng)作素材,從發(fā)現美、欣賞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提高小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以及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在豐富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紅兵. 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探討[J].新校園(中旬),2018(3):25-25.
[2]涂曉鵬. 發(fā)揮農村特色,創(chuàng)建優(yōu)美美術課堂[J].新課程(下),2017(5).
作者簡介:
田甜(1989.10-),女,大學本科,小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美術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