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怕學語法,教師煩教語法的尷尬現(xiàn)狀提出改革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英語語法課堂模式,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快的情景,進行探究、合作式學習等手段,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英語語法課堂,從而達到提高語法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關(guān)鍵詞】輕松活躍 ?中職英語語法課堂 ?課堂氣氛 ?語法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中職學校英語語法教學之現(xiàn)狀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著實令人頭痛。為何出現(xiàn)如此尷尬的局面?原因有二:其一、學生怕學。由于在初中階段英語基礎(chǔ)沒打好,中職學生一聽到教師講授語法就害怕,因為他們覺得語法太難學了,就像“聽天書”一樣。其二、教師煩教。有不少教師認為英語課向?qū)W生傳授一些日常用語就行了,語法根本沒必要講。因為一講授語法知識,學生們不是開小差,就是打瞌睡。如此現(xiàn)狀,歸根結(jié)底是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嚴重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必須改變現(xiàn)狀,把一個輕松活躍的英語語法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輕松活躍的課堂有助于中職英語語法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傳統(tǒng)的英語語法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的灌輸多于學生的思考,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教師與學生間缺少溝通,學生與學生間缺乏合作。在如此枯燥無味的課堂里,學生學習語法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何而來,課堂教學質(zhì)量從何談起?“心理學證明,輕松愉快地學習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和潛能,從而增強記憶效果,加速掌握運用外語的能力。呆板、枯燥、緊張的學習,只能抑制思維的活動,降低學習效果?!币虼?,我們的英語教師必須轉(zhuǎn)變觀念,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中職英語語法課堂,精心設(shè)計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學到知識,從而達到提高語法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二、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中職英語語法課堂應(yīng)遵循教學大綱
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中職英語語法課堂絕不是無規(guī)所循的?!吨械嚷殬I(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試行)》沒有把“掌握英語語言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目的放在教學大綱的首位,而是強調(diào)“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把這些有關(guān)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擺在英語課堂的首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中職英語語法課堂正是以此為指導思想的。
三、如何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中職英語語法課堂
語法課堂教學的關(guān)鍵在于學生要積極投入到教學中,主動地參與語法實踐。一個緊張、沉悶的課堂氣氛是不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智力的開發(fā)的。學生不能且不愿在課堂上充分地動腦、動口,那么英語語法課堂教學的目的便無法得以實施。因此,教師必須營造輕松愉悅的語法課堂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數(shù)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思索,本人得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啟發(fā):
(一)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是創(chuàng)造愉悅的課堂氣氛的關(guān)鍵。
首先,教師應(yīng)該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愛學生,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愛,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學活動中,使他們“信其道、學其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具有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能力。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的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缺了任意一方則不成為課堂。顯然,課堂的效果是靠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來的。教師在師生互動的教學課堂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學生有表現(xiàn)欲,而教師卻缺乏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缺乏組織活動的能力,如此的課堂氣氛自然也就歡躍不起來。本人曾聽過一名優(yōu)秀英語教師上的語法課。課前十分鐘這名教師還是一副倦容,因為她前幾天剛做過手術(shù)??僧斔饺胝n堂時,卻立刻換了一個人。她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頓時教室里掌聲、歡呼聲躍起。教師開玩笑地問學生:“Why do you cry? Because the new pretty student or me?” “You!”學生們大聲喊道。原來那天教師穿的是一件新的漂亮的大衣,于是教師順勢走起了模特步,又引得臺下一片歡呼聲。那節(jié)課主要學的是be made of和be made from的用法,當講解完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后,教師問一男生:“Whats your jacket made of?”男生回答:“My jacket is made from iron.”教室里頓時又充滿了笑聲。教師開始有些詫異,可轉(zhuǎn)眼間便笑了,繼續(xù)發(fā)問:“Whats my coat made of ?”那男生答道:“Silk.” “No”,教師繼續(xù)說,“My coat is made from steel.”此刻,不須多言,大家也一定能想象出那是一個多么輕松愉快的英語課堂。因為那個課堂里有一個身患病痛卻依然能把歡樂帶給學生的好教師。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語法課堂氣氛。
學生之所以厭惡學習語法,除了他們自身英語基礎(chǔ)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語法枯燥無味,學起來沒意思。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從語法本身入手,盡量用順口溜等各種方式包裝它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學生對be動詞的am、is、are三種形式與人稱的對應(yīng)這個問題容易混淆不清。我曾讓任教過的文秘4班的學生第一節(jié)課做自我介紹,竟然連續(xù)四個學生都說了“I is……”這樣的錯句。為了讓他們分清be動詞與人稱對應(yīng)的用法,我教給學生一個順口溜:“‘我是am,‘你是 are,is前面‘他、‘她、‘它,‘我們、‘你們、‘他們都是are。只教了兩遍,學生們就都記住了,而且大聲地高興地朗讀,一下整個課堂就活躍了起來。接著我便用連環(huán)發(fā)問的方式檢測學生們是否真的掌握了這一順口溜,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T:“Where are you from?”S:“Im from Guilin.”T:“Is Guilin a beautiful city?”S:“Yes,it is.”T:“Is Guilin a large city?”S:“No, it isnt.Its a small one.”T:“Are there a lot of people in Guilin?”S:“Yes,there are.” T:“Are Guilin girls beautiful?” S:“Yes,they are.”通過上述訓練和日后的鞏固,學生們對那個順口溜已爛記于心,徹底掌握了am、is、are與人稱的一一對應(yīng),再也沒出現(xiàn)過“I is……”那樣的錯句??梢?,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就會學得輕松愉快,本被他們視為“無味”的語法自然就“有味”起來,隨之而來的便是語法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三)創(chuàng)設(shè)輕松活躍的情景,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語法課堂氣氛。
語法知識本身很抽象,直接講授,學生很難理解,只好死記硬背,結(jié)果越記越記不住,因而就產(chǎn)生畏難情緒。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設(shè)法創(chuàng)設(shè)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guān)的情景,把學生要學的語法知識滲透其中,那么學生學起來會倍感親切,也就易于理解。如在教動詞的現(xiàn)在進行時時,教師可于課前在黑板上寫幾個句子,上課時叫某個學生把黑板上的句子擦掉,教師同時指著擦黑板的學生對全班學生說:“x x is wiping off the sentences from the blackboard.”接著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同學:“WangHua is wearing a T-shirt. And LiuHong is wearing a pair of ‘LiNing shoes.”再指著窗外在操場上上體育課的學生說:“They are running.”然后提問:“Who is stand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who are sitting in the classroom?”教師盡量與更多的學生進行類似重復的回答,確信他們能聽懂并能正確回答。這樣引入語法,學生的情緒會特別興奮,注意力尤其集中,看得仔細,聽得認真,回答問題也格外積極,整個課堂都充滿了活躍的氣氛。
通過設(shè)置類似的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場景,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易于接受,這樣的語法教學減少了語法知識與學生心理間的距離,既增強了語法教學的趣味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進行探究和合作式學習,營造輕松活躍的英語語法課堂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言之推就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蓋須切磋,相起明也?!弊阋姽湃艘阎献鲗W習的重要。而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課堂模式基本是“灌輸——接受”,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這種學習不僅限制人的思維和智力,而且降低了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法課堂教學則要求教師確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觀,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平等、開放的環(huán)境下,互相交流,互相討論,原來枯燥的語法知識也會變得有趣起來。如定語從句是語法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大多數(shù)學生看到它就頭痛。本人曾任教的文秘5班用的是《英語教程》這套書,這套書是教育部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規(guī)劃教材,因而難度較大。其中的Unit8涉及的就是定語從句的內(nèi)容,它的Text B中有很多定語從句,學生根本無法看懂課文內(nèi)容。針對這一情況,我采取的是如下教學:
首先,告訴學生定語從句的三大要素:先行詞(即被修飾、限定的詞);引導詞(即引導定語從句的那個詞);先行詞在從句中必須充當一定的成分(即如把先行詞放回到從句中,從句中必須有先行詞的位置)。也就是告訴他們要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是定語從句,必須要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尤其要強調(diào)的是當先行詞在從句中充當賓語的時候,引導詞that/which通常被省略。
其次,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課文的一個自然段,請每組的同學在充分討論之后把他們認為是定語從句的句子板書在黑板上。
接著,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來講解他們是如何運用三大要素來判斷那些句子是否是定語從句的。
最后,由全班同學集體定奪每小組的判斷是否正確。當?shù)诙〗M的陳晨同學分析“But stamp collecting can be done in a very simple way using stamps you find on your everyday mail and place on plain paper”這一句子時,她提出該句的先行詞是stamps, 引導詞是which或是that 但被省略了,先行詞stamps在從句中充當賓語且如放回到從句中,應(yīng)該放在 everyday后面。第三小組的方藝同學立即站起來請陳晨同學翻譯該句,陳晨同學仔細地研究了這個句子好一會兒,最后笑著對大家說:“我譯不出來,看來是我判斷錯了,stamps不應(yīng)放在everyday后面。”這時我便鼓勵大家繼續(xù)尋找stamps放在從句中的正確位置,經(jīng)過了全班同學的討論后,大家一致判斷stamps應(yīng)放在find后面。當所有學生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期待我的結(jié)論時,我鄭重地用右手做了一個“OK”的手勢,全班同學笑著一齊喊出了一個聲音:“Oh! Yea!”可以想象,此刻的課堂是多么的輕松活躍??!
探究合作式的語法課堂使得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合作學習與合作競爭充分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從而使得學生學習語法的效果大大提高。
語法學習本不是件容易的事,非下一番功夫不可,對中職學生而言更甚。關(guān)鍵是學要得法,變“苦學”為“樂學”。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在語法課堂教學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多動腦筋,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使得學生在無壓力感的情況下快快樂樂地學習英語語法,從而提高語法課堂教學質(zhì)量。同時也應(yīng)注意: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進行一些與語法教學內(nèi)容無關(guān)的活動。否則,課堂看似轟轟烈烈、妙趣橫生,但學生在熱鬧一陣過后卻不知所學為何,如此課堂是毫無意義的。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職業(yè)高級中學(三年制)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匯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徐州市教育學會.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怎么辦[M].開明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蔡琳琳(1978-),女,廣西桂林市人,講師,文學學士,主要從事中職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