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曉琴
摘 要:近年來政府會計改革力度空前加大,政府會計在會計人員的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學習難度倍增。本文闡述了通過比較法、案例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其學習效果和效率,推動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地實施。
關鍵詞:政府會計;教學方法;比較法;案例法;新政府會計制度
2014年,國務院批轉財政部《權責發(fā)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確立了政府會計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標。為完成上述目標和任務,2015年財政部發(fā)布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修訂了《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2016年財政部出臺了《政府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政府會計準則第2號――投資》?!墩畷嫓蕜t第3號――固定資產》和《政府會計準則第4號――無形資產》;2017年出臺了《政府會計準則第5號――公共基礎設施》和《政府會計準則第6號――政府儲備物資》《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2018年發(fā)布了《政府會計準則第7號――會計調整》《政府會計準則第8號――負債》《政府會計準則第9號――財務報表編制和列報》3個具體準則,以及7個補充規(guī)定、11個銜接辦法,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體系。財會(2018)21號文規(guī)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在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yè)單位全面施行。這一輪政府會計改革,創(chuàng)新點眾多,核算范圍大大擴展,建立了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的新型政府會計核算模式,政府會計在會計人員的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學習難度倍增,政府會計課程在會計學專業(yè)本科和碩士階段的地位得到極大提升。本文主要探討在當前背景下政府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比較法
《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辭典》解釋說:”比較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彼梢宰寣W生從比較中歸納出比較對象之間的共性,獲得規(guī)律性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從比較中區(qū)別比較對象之間的異同,得到多方面的知識。
1.政府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會計準則比較
對于與企業(yè)會計共性的業(yè)務和事項,政府會計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充分吸收和借鑒了企業(yè)會計準則相關規(guī)定,對于這種情況,讓學生回憶一下舊知識,再點撥下和企業(yè)不同的地方,在短時間內讓學生迅速掌握政府會計內容。例如學習固定資產準則時,說明在固定資產概念、確認條件、初始計量以及后續(xù)計量方面,政府會計大多數和企業(yè)會計相同,不同的地方主要有:政府會計不允許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時不考慮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初始計量時可采用名義金額,固定資產處置時通過“資產處置費用”科目,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時點不同。通過比較,可大大節(jié)省學習時間。
2.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比較
新體系下,政府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表1進行比較列示。通過表1的比較,可以清晰看到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在確認基礎、會計目標、報告體系、會計要素以及會計等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區(qū)別,充分體現(xiàn)其適度分離的關系;但兩者又相互銜接,如收入和預算收入、費用和預算支出四個要素反映的經濟業(yè)務有交叉,有一張“本期預算結余與本期盈余差異調節(jié)表”來反映財務報表與預算會計報表之間的鉤稽關系,權責發(fā)生制和收付實現(xiàn)制相互補充來共同提供信息,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一般需要平行記賬。
3.新舊政府會計制度的比較
新政府會計制度借鑒了原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合理的地方,又在很多地方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因此新舊制度的比較有助于了解過去和現(xiàn)在的異同、改革的原因及后果,達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新制度的“預算收入類賬戶”時,通過比較法,讓學生明白新制度中的預算收入類賬戶相當于舊制度中的收入類賬戶,其確認基礎和舊制度相同,都是收付實現(xiàn)制。只不過新制度中所有的預算收入類賬戶都增加了“預算”兩字,其說法嚴格遵循了2014年修訂的《預算法》第四條的規(guī)定,且顯著和政府財務會計中的收入類科目區(qū)分開來;新舊制度中預算收入類賬戶核算的內容基本相同,舊制度中的其他收入在新制度中拆分為投資預算收益、非同級財政撥款預算收入和其他預算收入;新制度與舊制度相比,新增了一個“債務預算收入”科目。
二、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自20世紀初被美國哈佛商學院率先采用后,被越來越多國家的教學所采用,也在我國各層次學校中被廣泛運用。在會計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在我國高校,在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比較普遍,方法也相對成熟,但在政府會計領域,由于信息來源所限,各高校開發(fā)的政府會計案例寥寥無幾,政府會計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處于探索階段。筆者認為在政府會計課程中至少可以在政府債務、政府決算報告、行政事業(yè)單位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等三個地方采用案例教學。如講解政府債務時,教師首先要搜集和政府債務有關的制度、規(guī)范、文件,要求學生仔細研讀,為分析案例奠定制度基礎和理論基礎;其次提供各種案例資料,如2013年河南省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各年河南省政府決算報告、政府購買服務案例、鳥巢PPP案例以及河南省融資平臺案例等相關資料,引導大家思考《總預算會計制度》中的負債、審計中的債務、政府會計第8號準則的負債的關系,分析河南省2015―2018年的政府債務情況,是否存在債務風險以及如何防范和化解,思考政府購買服務、PPP、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為什么會形成政府債務風險;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制作課件進行匯報,匯報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提問,相互補充,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和集體力量,教師主要控制案例討論時間和方向;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補充或糾錯,提出進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最后要對學生案例分析結果進行評價。
三、專題教學法
專題教學法是在課堂教學時以專題為單位設計教學內容,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的教學法。在政府會計課程中采用專題教學法,可以突破現(xiàn)有章節(jié)、教材甚至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政府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讓學生了解和政府會計賬務處理相關的其他知識和背景(如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購制度、預算管理制度等),更好地理解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改革背景和內容。例如在講解資產核算時,可以加入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發(fā)展專題,讓學生了解政府會計中資產的核算不能為核算而核算,應遵循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規(guī)定,保證國有資產真實、可靠,為編制國有資產報告夯實基礎;講解行政事業(yè)單位采購固定資產、存貨時,加入政府采購制度的發(fā)展專題,讓學生了解政府采購的流程、優(yōu)勢以及具體運用,更好地理解政府采購的賬務處理。
四、實踐教學法
會計學專業(yè)的很多專業(yè)課程(如基礎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一般都配套有實踐環(huán)節(jié),短則一周,長則兩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其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基礎;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開設政府會計課程,更別提其實踐環(huán)節(jié)。此輪政府會計改革確定的平行記賬模式,與企業(yè)會計以及以往的政府會計差異巨大,僅從理論上講解其具體運用,學生很難理解,而引進其模擬實訓則可事半功倍。當前行政事業(yè)單位采用的核算軟件主要有用友、金蝶、浪潮、新中大、天翼等等,各軟件公司應意識到政府會計軟件未來應用的廣泛性,加快開發(fā)或更新原有政府會計模擬軟件,以適應高校政府會計課程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常穎,陳立群.關于會計案例教學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2000(8).
2.呂健.專題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3).
3.賴丹.面向本科層次的財務會計課程案例教學法研究.會計之友,2013(1).(責任編輯:蘭卡)